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精品课件】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pptx
23页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第一课时),探究新知,在自然界里,植物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就会产生氧气,那在实验室里,我们如何制取氧气?,探究新知,一、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药品:高锰酸钾,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K,2,MnO,4,+MnO,2,+O,2,探究新知,3,、实验装置,探究新知,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氧气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气体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4,、氧气的,收集装置,优点:收集到的气体纯净,优点:收集到的气体干燥,探究新知,【,实验,2-5】,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把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用带有导管的橡胶塞塞紧试管,并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将一个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再将其与玻璃片一起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探究新知,5,、实验步骤:,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后,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入药品,探究新知,5,、实验步骤:,固,定,仪器,点,燃酒精灯,收,集气体,导管,离,开水面,熄,灭酒精灯,5,、实验步骤:,口诀:茶庄定点收利息,探究新知,探究新知,安装顺序:,自下而上、从左到右,导管刚露出胶塞,等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再开始收集,要先预热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铁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加热固体,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管口内塞棉花,药品平铺于试管底部,6,、注意事项:,探究新知,1,防止冷凝水回流导致试管炸裂,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2,、试管口放一团棉花,2,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3,、导管不能伸入太长,3,探究新知,4,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待导管口有均匀气泡冒出时再收集:,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有利于试管内空气排出,收集的气体更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探究新知,实验,内容,现象,加热试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瓶氧气,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有大量气泡进入集气瓶,木条复燃,工业上需要大量氧气,有什么更容易操作,成本更低的方法吗?,探究新知,探究新知,二、氧气的工业制法,(,降温,),(,加压,),空气,液态,空气,(,蒸发,),-196,沸点,沸点,沸点,-186,-183,氮气,氩气,氧气,探究新知,工业上如何大量制取氧气,空气中含有大量氧气,是制取氧气廉价、易得的原料。
怎样才能把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呢?我们知道,液态纯净物有一定的沸点科学家正是利用了物质的这一性质,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然后升温由于液态氮的沸点(-196)比液态氧的沸点(-183C)低,所以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剩下的主要是液态氧为了便于储存、运输和使用,通常把氧气加压后储存在蓝色的钢瓶中探究新知,二、氧气的工业制法,探究新知,思考:在液态空气分离过程中,该过程的利用的是什么原理?属于什么变化?,利用空气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随堂训练,1,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B,检查装置气密性,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D,收集气体,B,随堂训练,2.,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夹试管的铁夹夹的过紧;试管外壁潮湿;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忘了加催化剂;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A,全部,B,C,没有,D,没有,C,随堂训练,3.,关于“加热高锰酸钾制得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反应结束时,先停止加热,然后将导管移出水面,C.,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D.,装有高锰酸钾的试管口要放一小团棉花,目的是防止反应时药品进入导气管,随堂训练,4,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有关操作如下,正确的一项是(,),A,试管口应该倾斜,B,用酒精灯火焰加热,C,气泡连续放出时开始收集,D,收集前集气瓶应装满水,D,输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