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4学年天津市天津一中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doc

13页
  • 卖家[上传人]:象****善
  • 文档编号:353067473
  • 上传时间:2023-06-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8.04KB
  • / 1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4学年高一上物理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某物体从桌面自由下落,经过离地面高为0.8m的位置时,速度是落地速度的3/5g取10m/s2,则A.桌面离地高为1.28m B.桌面离地高为1.25mC.物体经过0.4s后落地 D.物体通过最后0.8m用时0.4s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放有截面为1/4圆周的柱状物体A,A与光滑墙面之间放一光滑的圆柱形物体B,对A施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整个装置保持静止若将A的位置向左移动稍许,整个装置仍保持平衡,则A.水平外力F需要增大B.墙对B的作用力减小C.B对A的作用力增大D.地面对A的支持力减小3、把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在光滑圆环的最高点有一个光滑的小孔,如图所示。

      质量为m的小球套在圆环上,一根细线的下端系着小球,上端穿过小孔用手拉住现拉动细线,使小球沿圆环缓慢下移在小球移动过程中手对细线的拉力F和圆环对小球的弹力F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A.F不变,增大 B.F不变,减小C.F减小,不变 D.F增大,不变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A.乙质点的速度大于甲质点的速度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物体运动的方向与规定正方向无关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 m5、从发现情况到采取相应行动经过的时间叫反应时间,两位同学合作,用刻度尺可测得人的反应时间:如图甲所示,A握住尺的上端,B在尺的下部做握尺的准备(但不与尺接触),当看到A放开手时,B立即握住尺.若B做握尺准备时,手指位置如图乙所示,而握住尺时的位置如图丙所示,由此测得B同学的反应时间约为(  )A.2.0 sB.0.30 sC.0.10 sD.0.04 s6、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4 s末甲、乙相距最远B.在第2 s末甲、乙将会相遇C.前4 s内,在第2 s末甲、乙相距最远D.在2 s内,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7、为了求出楼房的高度,让一石子从楼顶自由下落,若空气阻力不计,当地重力加速度已知,测出下列哪个物理量的值就能计算出楼房的高度A.石子下落的总时间B.石子落地时的速度C.最后1s内的位移D.通过最后lm的时间8、在空中的某点O处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0.8 s后物体的速率变为4 m/s,关于此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方向的说法,可能的是(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A.在O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下B.在O点上方,速度方向向上C.在O点,速度方向向下D.在O点下方,速度方向向下9、假设高速公路上甲、乙两车在同一车道上同向行驶.甲车在前,乙车在后,速度均为v0=30 m/s,距离s0=100m.t=0时刻甲车遇紧急情况后,甲、乙两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所示,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6 s时两车等速B.t=6 s时两车距离最近C.0~6 s内两车位移之差为90 mD.两车0~9 s内会相撞10、《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于2017年春节期间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备受广大观众喜欢,在中国大地掀起诗词热.在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中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与我俱东”意思是说诗人和云都向东运动,诗人以两岸或两岸的红花、榆树为参考系B.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可估算出诗人李白的平均速度C.辛弃疾描写月亮的诗句“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说明万有引力的存在D.毛泽东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明地球在自转1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M上表面有一物体,与M之间有一处于拉长状态的弹簧,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则关于M和受力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B.M受到对它向左的摩擦力C.地面对M的摩擦力方向右D.地面对M不存在摩擦力作用1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B.速度的大小不断发生变化,速度的方向不一定发生变化C.物体加速度可以不变D.它们受合外力一定是变力二、实验题(本题共16分,答案写在题中横线上)13、(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某根弹簧的伸长量x与所受拉力F之间的关系图:(1)写出图线代表的函数 (x用m作单位);(2)弹簧的劲度系数是 N/m;(3)当弹簧受F2=800N的拉力作用时,弹簧伸长量为x2= cm.14、(10分)①右图3是《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固定有白纸的木板必须竖直放置B.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面平行C.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必须相同D.用两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个拉力的方向垂直②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安装好实验装置,让刻度尺零刻度与弹簧上端平齐,在弹簧下端挂1个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1,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此时固定在弹簧挂钩上的指针在刻度尺(最小分度是1毫米)上位置的放大图,示数l1=__________cm.在弹簧下端分别挂2个、3个、4个、1个相同钩码,静止时弹簧长度分别是l2、l3、l4、l1.已知每个钩码质量是10g,挂2个钩码时,弹簧弹力F2=________N(当地重力加速度g=9.8m/s2).要得到弹簧伸长量x,还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_____.最后该同学作出F-x曲线,得到了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三、计算题要求解题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本题共36分)15、(12分)如图所示,一质量为7kg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用一与水平方向成37°的力F斜向上拉物体cos37°=0.8,sin37°=0.6,g=10m/s2)(1)当F=10N时物体没有动,求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大小;(2)若F=20N,求物体运动的加速度16、(12分)如图所示,斜面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光滑的A球分别与斜面和竖直墙面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球A和斜面的质量均为m,斜面的倾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求:(1)求A球对斜面的压力大小?(2)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17、(12分)如图所示,物块A质量2kg,物块B质量4kg,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2,滑轮摩擦不计,水平力F大小为多少时,才能使B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运动.(g=10m/s2).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6题为单选题7-12为多选,每题4分,漏选得2分,错选和不选得零分)1、B【解析】试题分析:设桌面高度为h,则,,联立解得:h=1.25m,选项A错误,B正确;物体落地的时间,选项C错误;物体经过前一段1.25m-0.8m=0.45m的时间为,故物体通过最后0.8m用时0.5s-0.3s=0.2s,选项D错误;故选B.考点:自由落体运动【名师点睛】此题是对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的考查;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运动;解题时要正确选择研究过程,灵活选择物理规律列出方程进行解答;此题是中等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基本规律的掌握及运用能力.2、B【解析】对B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mg、A球对B球的支持力N′和墙壁对B球的支持力N,如图;当A球向左移动后,A球对B球的支持力N′的方向不断变化,根据平衡条件结合合成法可以知道A球对B球的支持力N′和墙壁对B球的支持力N都在不断减小,则B对A的作用力也减小.故B正确,C错误;再对A和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总重力G、地面支持力FN,推力F和墙壁的弹力N,如图;根据平衡条件,有F=N;FN=G;故地面对A的支持力保持不变,推力F随着壁对B球的支持力N的不断减小而不断减小,故A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关键是先对小球B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得到各个力的变化情况,然后再对A、B整体受力分析,再次根据平衡条件列式分析.3、D【解析】小球沿圆环缓慢下移可看做匀速运动,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小球受重力G,F,FN,三个力。

      满足受力平衡作出受力分析图如下:由图可知△OAB∽△GFA,即:,小球沿圆环缓慢下移时,半径不变,AB长度增大,故F增大,FN不变,故D正确;故选D4、A【解析】速度的正负表示方向,可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故A正确,B错误;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速度的方向,故C错误;经过10s后两质点的距离x=2×10+4×10m=60m,故D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5、B【解析】反应时间就是直尺自由下落的时间,应用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即可求解;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h=gt2得反应时间t=;将h=(60-20) cm=0.40 m,g取9.8 m/s2代入得t= s≈0.30 s,故选项B正确.点睛:本题重点要知道什么是人的反映时间,即人从发现情况到采取措施所用的时间.并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6、C【解析】A.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第4s末甲对应的速度为所以甲的位移为乙的位移为位移相等即相遇,故A错误;B.由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前2s内面积不相等,所以第2 s末甲、乙不会相遇,故B错误;C.2s前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2s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则在第2s末甲、乙相距最远,故C正确;D.由图可知,在2s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故乙的平均速度大于甲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7、ABCD【解析】A.根据位移时间公式,知道石子下落时间,可求楼房高度,故A正确;B.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2gh,知道石子落地的速度,可以求出楼房的高度,故B正确C.已知石子最后1s内的位移,可以得出最后1s内的平均速度,结合平均速度的推论得出最后1s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从而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落地的速度,求出楼房的高度,故C正确D.根据最后1m内的时间,根据,求出最后1m内的初速度,根据速度时间公式v=v0+gt,求出落地时的速度,再根据v2=2gh,求出下落的距离,故D正确8、BC【解析】取竖直向上方向为正方向ACD.若物体的速度方向竖直向下,有:,由公式得:,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物体恰好回到O点,故C正确,AD错误;B.若物体此时的速度方向向上,有:,由公式得:,则物体一直向上运动,一定在O点的上方,故B正确;9、AB【解析】由加速度图象可画出两车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t=6s 时两车等速,此时距离最近,故A正确,B正确;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0~6s内两车位移之差:△x=×30×3+×30×(6−3)m=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