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武陟县2024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附答案.doc
12页河南省武陟县2024届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③④ B.①④ C.①② D.①③2.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B.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是利用了凹透镜的会聚的作用C.图丙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灰、靛、紫七色光D.图丁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是 40°,在水面处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那么,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大小是( )A.小于 40° B.40 °到 50° 之间C.50 到100°之间 D.100 °到 140°之间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焦距可能是15cmB.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向下移动C.蜡烛移到15cm刻度,要向右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D.保持蜡烛不动把凸透镜移到35cm刻度,光屏即使不动也可以重新出现清晰的像5.以下四种现象,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B.笔在水面处“折断”C.凿壁借光D.亮在水中形成“倒影”6.小强坐在顺水漂流的皮筏中,相对于皮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强是运动的B.岸边的树木是运动的C.皮筏中小强的同伴是运动的D.两岸的青山是静止的7.如图为探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跟体积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B.不同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C.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大D.甲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比乙物质小8.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是( )A. B.C. D.9.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能“悬浮”于舱内,是由于质量变小了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水从0℃升高到4℃的过程中,密度逐渐变小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10.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如图能正确反映折射光线偏折方向的是( )A. B.C. D.1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右盘已放入了砝码,游码也移动到了某一位置,这时发现指针向分度标尺中央刻线右侧偏离少许,此时应( )A.将右盘中的某只砝码换小一些B.将游码向左移少许C.将游码向右移少许D.旋动平衡螺母向左移少许1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二、填空题13.小明参加2018东台西溪半程马拉松比赛,全程21 km,用时150 min,则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合_______m/s(结果保留1位小数)。
小明家距学校4.2km,若以此速度跑步上学,从家到达学校需要_________min14.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客机C919已经有四架在进行试验性飞行,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__;武汉到乌鲁木齐的直线距离约2944km,若用C919执飞,需要____h达到15.如图,一束光线HG从一个实心玻璃球的左面G点处射入,从实心玻璃球的右面射出.现在右图中画出几条折射光线,能正确表示折射光线路径的是 .(从入射线开始连续填写线段字母)16.身高的小明站立在平面镜前4米处,当他向镜面走近后,像离人______m,像的高度______选填“变高”、“变矮”或“不变”)三、实验题17.(8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将远视眼镜的镜片放在蜡烛和透镜之间适当位置,此时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承接到清晰的像.(3)取走镜片,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______(选填序号)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A.50~65cm B.65~80cm C.80~95cm(4)将蜡烛移到37cm刻度线上,观察到的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18.(8分)小杰同学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不同介质发生折射时的一些规律,他将一束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发生折射的实验数据记录于下表:实验序号12345入射角i10°20°30°40°50°折射角r7.9°15.4°21.5°26.3°33.5° (1)分析实验序号1(或2或3或4或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向水中,折射角_____入射角;(2)分析实验序号1与2与3与4与5中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变化关系,得出初步结论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3)该同学在得出以上结论后想要继续研究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折射时有什么规律。
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甲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介质水玻璃冰空气酒精光速(m/s)2.25×1082.0×1082.30×1083.0×1082.2×108①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图甲中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②如图乙所示,根据上述结论,光从玻璃斜射向酒精后经过了点A,那么激光光源的入射点应在_____选填“O点左侧”或“O点处”或“O点右侧”)19.(8分)某同学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1)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环境中进行;实验时,为能看见蜡烛B,应选择______(选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来做实验;如果在像(蜡烛B)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在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2) 如果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3) 如图乙是该同学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填字母),如果此时他向他的像靠近,那么他的像的大小将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20.(8分)如图所示,小孔前有一物体AB,请画出AB在光屏MN上所成的像A´B´的光路图.(______)21.(8分)请在图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五、计算题22.(10分)甲、乙两车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s-t图如图11所示,乙的速度为2米/秒.求:① 甲运动6米所用的时间t甲.② 此时乙通过的路程s乙.23.(12分)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g取10N/kg求:(1)物块受到的浮力(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题目详解】由于塑料空盒在水中时漂浮的,所以在测量体积时应使用一个金属环,使金属环和塑料盒这个整体能浸没在水中,故③④可以测出塑料盒的体积故选:A2、D【题目详解】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不是虚像,故A项错误;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的作用,用凹透镜矫正,故B项错误;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C项错误;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项正确。
3、D【题目详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则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50°,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大于50°,因此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在100°到140°之间,故选D4、D【题目详解】A.由图可知,u>v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u=50.0cm-20.0cm=30.0cm像距v=65.0cm-50.0cm=15.0cm30cm>2f,f<15cm<2f7.5cm<f<15cm故A错误;B.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故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把蜡烛移到15cm刻度,物距变大,应该减小像距,才能成清晰的像,所以要向左适当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D.蜡烛不动,将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35cm刻度线处,则物距35.0cm-20.0cm=15.0cm因为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此时的像距是65.0cm-35.0cm=30.0cm则不需要移动光屏,光屏上就会出现清晰的像,故D正确5、D【题目详解】AB.海市蜃楼、笔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B不符合题意;C.凿壁借光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亮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是光的反射现象。
故D符合题意6、B【题目详解】相对于皮筏,小强的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岸边的树木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皮筏中小强的同伴位置没有改变,是静止的;两岸的青山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题目点拨】7、C【题目详解】从图象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物质不同,图线不重合,说明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在体积相同时,甲物体的质量大于乙物体的质量,由此可以判断甲物质的密度大于乙物质的密度.正确的选择是C.8、B【题目详解】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即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其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9、D【题目详解】A.从地球带到太空中的铅笔,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组成铅笔的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悬浮”是因为铅笔处于失重状态,故A错误;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一般体积会发生变化,质量不变,由ρ=可知,其密度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C.水从0℃上升到4℃时,其体积变小,由ρ=可知,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则密度增大,故C错误;D.因为氧气瓶的容积不变,当瓶内氧气用去一半后,体积不变,质量减半,由ρ=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故D正确.10、B【题目详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