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1).doc
6页第一单元 认识我们自己第1课 我们在呼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憋气、深呼吸、一呼一吸感知初步认识自己的呼吸器官;2:探究人的呼吸的产生,了解呼吸的路线和呼吸的意义3: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制作呼吸模型来初步了解呼吸过程;4:能相互质疑对人体参与呼吸的器官和作用进行推测5:意识到探究呼吸对生命的重要意义爱护自己的呼吸器官教学重点使学生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呼吸实际上就是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教学难点推想人体通过呼吸器官实现体内同外界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交换教学准备“制作呼吸模型":饮料瓶一个、气球、气球皮、剪刀、皮筋、呼吸挂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在暑假里很多同学都喜欢到游泳池去游泳学习游泳时练习都要先练习憋气,请同学们像学游泳那样,吸一口气,然后屏住呼吸,看能憋多长时间?(提示学生不可憋得太久), 学生活动,谈感受出示课题)二、探究过程(一)感知呼吸1、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憋气的确比较难受,我们来放松一下,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深呼吸\想一想你们认为直接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学生活动,相互质疑,汇报,指导学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呼吸器官在身体上的位臵2、我们知道了呼吸器官有哪些,那么我们吸气呼气会依次经过哪些器官呢?请同学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教材P1图上标出进出的路线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小结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呼吸道肺分左肺、右肺,肺里面有许多肺泡,总数有7.5亿个,如果把肺泡展开,表面积可达55平方米~70平方米肺气泡表面密布毛细血管网,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吸入和呼出的气体都在这里进行交换呢?3、学会提问:关于我们的呼吸,你还想知道什么?谁知道我们的呼吸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二)体味呼吸1 请同学们把双手放在胸部腹部再做2次深呼吸让学生手按胸部进行深呼吸,感受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腹部的如何变化请你谈谈吸气的时候你的胸腔腹部有什么变化呼气的时候呢? 那么胸廓变化与吸气、呼气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自己得出结论.2.你认为呼吸是怎样形成的?你猜想的依据是什么? 3呼吸时胸腔是怎样变化的?这与呼吸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 吸气—-→胸廓腹部扩大呼气——→胸廓腹部缩小(三)、制作活动1.学生按教材P6步骤进行制作(可以将饮料瓶先为学生开个口或者直接提供剪好的半成品) 2学生手拉和放开橡皮膜,你有什么发现? 思考为什么手拉橡皮膜,气球就扩大?而松手,橡皮膜回缩,气球则缩小?学生讨论分析3请同学们再对照我们前面的分析,你认为我们的饮料瓶相当于我们人的什么?气球呢? 通过形象直观的媒体动画和教师进行演示实验。
胸廓扩大——→外界气体入肺——→吸进新鲜空气胸廓缩小-—→肺内气体排出-—→呼出废气三、课堂总结大家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关于人的呼吸,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四、课外延伸1.对于我们的呼吸,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了解些什么?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在后面的教学中我们将进行继续研究2.如果较长时间呆在人多而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第2课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目标1、通过指导阅读资料及实验分析,初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2、学习对比探究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对比实验与分析推理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科学探究活动,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增强热爱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教学重点学生经历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含量变化的发现和推理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教学难点对比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的初步形成理解呼出的气体比吸 入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多,而氧含量少(不是没有)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水槽、容积相同的两个集气瓶、两片毛玻璃、等高的两根蜡烛、火柴、大小一致的气球、打气筒、等量的两份澄清石灰水。
演示材料:呼出与吸入气体对照表.教学过程一、 资料引入(1)谈话同学们喜欢做实验吗? (2) 实验可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办法,我们先来看看英国普里斯特利的实验,请同学们阅读P5普里斯特利的发现思考普里斯特利做了一个什么实验?他有什么发现?拉瓦锡又有什么发现呢? 学生阅读小结(3)谈话:在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我们的呼吸离不开周围的空气,可人把空气吸进去又呼出来了,那为什么还要呼吸?(引导学生推测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变化)(4)今天我们就来用实验的方法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板书课题二、 探究过程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二氧化碳含量1讨论收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方法(1)我们吸进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呢?你能收集一瓶这样的气体吗? (2)我们再来看看呼出的气体,你能收集一瓶我们呼出的气体气体吗? (3)分组讨论:这样收集来的气体怎么保存?你能利用桌上的这些材料收集到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吗?(4) 生汇报讨论情况,师引导学生利用排水法来收集呼出的气体(学生分组收集不同的气体)2、对比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讨论:我们有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吸入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1)阅读教材P3,实验中那些条件相同呢?不同的条件是什么?(2)交流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学生实验讨论:蜡烛在哪一种气体中燃烧得久?原因是什么?(二).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的氧气与二氧化碳含量(1)请同学们观察P4中间的图,紫色气球里面打进的是什么气体? 橙色气球呢? 那么,我们把他们分别放进澄清的石灰水里,你要注意些什么呢?(2)学生分组实验, 师检查指导.汇报观察到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 三、课堂小结(1) 我们已经能够对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 出示:下面是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表(附后)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2) 观察上面的表,你又有那些收获呢? 学生汇报,对比,填写p5的实验结果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 气体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吸进的气体 78% 21% 0.4% 0。
6% 呼出的气体 78% 16% 4% 2% 第3课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经历测量自己肺活量的过程,对肺活量大小进行比较,知道不同的人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是不同的 2、知道什么是肺活量,掌握测量肺活量的正确方法,并能测量自己的肺活量,通过设计制作小报来宣传如何做好自我保护 3、知道体育锻炼对呼吸和心脏带来的好处;认识到清新的空气,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我们的健康,意识到个人对自身的健康负有责任. [重点难点] 分析比较我们的肺活量,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上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 电子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游戏:吹气球比赛. 要求: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比一比谁吹的气球大 (1)谈话:刚才,同学们猛吸一口气,全部吹入气球的气体总量就是你们的肺活量(板书: 肺活量) (2)你能比较谁的肺活量大吗? 谈话:根据上面的活动你还有那些问题呢,? (凭什么我的肺活量小呢?到底小多少?) 为了更好的进行比较,更多地了解我们自己肺活量,今天就来我们测量肺活量 (板书:测量) 二、探究过程 (一)测量肺活量, (1)谈话:要测量我们的肺活量,就必须有一个测量肺活量的仪器.在日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5L油瓶一个,水槽,有刻度烧杯或量筒,胶带,吸管,记号笔等制作一个简易的肺活量测量计;我们怎样做呢? 2)指导学生制作,用我们”先-——-—在-——-“汇报 (3)指导学生一组,用简易肺活量测量计测量,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a、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 b、卫生c记录时,视线与水平) (4)介绍电子肺活量测量仪使用, 强调(尽力吸,尽力吹完一口气)把测量的结果填写在P7记录表上,反复测几次?怎么计算肺活量?为什么这样计算? (二)统计分析(1)抽一小组汇报 (2)给出区间表(表1全班在区间中的人数统计 表2男女肺活量的对比),用举手的方法, 统计全班数据。
(3)请同学们用统计图知识,小组合作制作统计图4)汇报,全班评析 (5)小结 (三)、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请全班肺活量排在前面的同学与排在后面的同学站立一排进行比较. 1.排在前面的同学有什么共同点,后面的同学呢? (抓住体育锻炼,进行保健教育) 2你认为肺活量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讨论,汇报 三、课堂总结; 请同学汇报课堂收获 四、课外延伸(实验操作和课外活动) 课外阅读,或上了解网肺活量大小及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板书设计]: 测量我们的肺活量 肺活量的大小可能与 体育锻炼有关 第二单元 简单的机械第1课 生活中的“好帮手" 教学目标: 1、能应用已学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活中带见问题的方法 2、在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能对生活中简单的工具的作用提出猜想 教学重点:认识利用机械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寻找生活中的其它 “好帮手"并猜想它们的用. 教学准备:木板、羊角锤、拧紧的螺丝钉、未开的汽水、瓶起子…….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出示汽水瓶,如何将它打开? 出示钉有螺丝钉的木板,怎样取出这些钉子?2.生活中工具的作用 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类似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使工作更有效,人们发明了很多工具,这些工具成为了人们的“好帮手”。
你还知道哪些“好帮手”,它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⑵ 分组讨论,完成表格 我找到的好帮手 名称 可以做哪些事情 我猜想它能…… ⑶ 全班交流注意倾听,补充发言” 纪律保证效率,教师得加强组织引导) 在交流活动中对学生发现的以下一些问题应该给予明确的肯定: ① 一种工具能干好多事情,不同的用法起到不同的作用比如榔头能拔钉子又能钉钉子,一字螺丝刀能拧螺丝,又能打开奶粉盖) ② 不同的工具能干同一件事比如老虎钳能夹小东西,镊子也能夹东西,剪刀有时也行) ④ 一种工具做某件事特别专业比如剪刀剪指甲不如指甲钳夹指甲来得容易) 3、体验: “好帮手”的作用 ⑴、明确任务:选择不同的工具,在木板上钉上铁钉和螺丝钉,然后再把他们取出来. ⑵、分组活动 ⑶、全班交流.(小组完成情况,感受:工具的确能提供方便)4、科技史 阅读交流P21页指南车信箱,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感悟科技发展之快,知道现代工具都是在简单机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且人们还在不断改进身边的工具,以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教师也可以下载一些图片,制作成简单的演示文稿,配合图片进行讲述:桔橰的介绍;纯粹人力-简单机械-现代工具的对比) 第 2 课 他能撬动地球吗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
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分析整理出杠杆省力的规律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