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第六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3页2023年福建省宁德市第六中学高三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航天飞机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这个物体( )(A)不受地球的吸引力(B)受到地球吸引力和向心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C)受到向心力和离心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D)对支持它的物体的压力为零参考答案:D2. (单选)如图所示,在匀强电场中将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小球,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运动轨迹为一直线,该直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不能忽略小球的重力,则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 ) A.唯一值是B.最小值是 C.最大值D.最小值是参考答案:考点:电场强度;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版权所有分析:带电小球受到电场力与重力作用,小球沿合力方向做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图示位置可确定电场力的方向,则由电场线的方向可得出带电小球的电性及电量大小.解答:解:小球在重力和电场力的共同作用下做加速直线运动,当电场力的大小与合力垂直时,电场力最小,即qE=mgsinθ,故场强的最小值为 E=;故选:B.点评:带电粒子在电场的运动,综合了静电场和力学的知识,分析方法和力学的分析方法基本相同.先分析受力情况再分析运动状态和运动过程,然后选用恰当的规律解题.3. 两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1和m2,互相接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如图所示。
对物体A施以水平的推力F,则物体A对物体B的作用力等于A. B. C. D.参考答案:B4. 如图所示,两个相对的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把两个小球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为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两个小球的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1 B.4:3 C.16:9 D.9:16参考答案:D5.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控制变量法 B.累积法 C.微元法 D.放大法(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 )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果是( )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参考答案: 【知识点】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D4【答案解析】(1)A;它是由或,设一个量不变,看其它物理量的变化,这就叫做控制变量法,故选择A答案。
2)D;本问由图可知:控制了角速度和半径,看向心力和质量的关系,故选择D答案3)C由可知,当角速度和半径一定,物体所受向心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故C答案正确思路点拨】本题是一道课本演示实验,但要由此实验知道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并要我们利用和分析各题中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二、 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6分6. 直角玻璃三棱镜的截面如图所示,一条光线从AB面入射,ab为其折射光线,ab与AB面的夹角α= 60°.已知这种玻璃的折射率n =,则:①这条光线在AB面上的的入射角为 ;②图中光线ab (填“能”或“不能”)从AC面折射出去.参考答案:①45°(2分) ②不能7.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1到达A点,接着在时间T内又通过位移x2到达B点,则物体在A点速度大小为 .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 参考答案:8. 如图所示是岩盐的平面结构,实心点为氯离子,空心点为钠离子,如果将它们用直线连起来将构成一系列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岩盐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固体岩盐中氯离子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参考答案:晶体 运动9.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当单摆做简谐运动时,用秒表测出单摆做n次(一般为30次~50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t,算出周期;用米尺量出悬线的长度l,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的直径d,则重力加速度g=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达).参考答案:10. (4分)一个1.2kg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为72J,那么该物体离开地面的高度为_____ m 。
一个质量是5kg的铜球,以从离地面15m高处自由下落1s末,它的重力势能变为_____ Jg取10m/s2) (以地面为零重力势能平面)参考答案:答案:6m 500J 11. 设地球的半径为R0,质量为m的卫星在距地面2R0高处做匀速圆周运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的加速度为 ,卫星的周期为 参考答案:1 0.16 12. 一列向右传播的简谐波在t=1s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再经过0.7s,x=7m处的质点P第一次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此时O处质点处于 (选填“波峰”、“波谷”、“平衡位置”),这列波的周期T= s参考答案:平衡位置(2分) 0.2s(2分)机械波考查题G2 由波形图和传播方向可知:波长为2m,从A点到P点相距3个波长,要使它第一次从平衡位置向上振动,经历了3.5个周期,即有:,由此可知O处质点正在平衡位置求解本题的关键是识波形,读出波长,根据不同时刻的波形图求出波的振动周期,也就是要会画出不同时刻的波形图,这样根据波的传播就可求出相关答案了13. 一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大小为v,若地球质量为M,引力常量为G,则该卫星的圆周运动的半径R为 ;它在1/6周期内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参考答案:;三、 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计22分14. 某实验探究小组要测量某电压表的内阻,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A.待测电压表mV,量程0﹣100mV,内阻待测;B.电源E,电动势为4.5V,内阻不计;C.电压表V,量程0﹣5V,内阻未知;D.定值电阻R1,阻值为300Ω;E.定值电阻R2,阻值为5Ω;F.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20Ω;G.开关S、导线若干.该小组根据以上实验器材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来测量其阻值,实验过程所记录的数据如下列表格:次数123456电压表mV读数U1/mV10.020.030.040.050.060.0电压表V读数U2/V0.631.271.892.533.143.78(1)为了利用图象法处理数据,该小组的同学画出了如图2的U2﹣U1坐标图,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利用表中的有关数据,在U2﹣U1坐标图中描点、连线.(2)根据你所画的图象,该待测电压表mV的内阻约为 200 Ω.(3)根据该电路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能否测出电压表V的内阻? 不能 .(填“能”或“不能”)参考答案:解:(1):画出的图象如图所示:(2):根据图1可知应有:=+(),变形为:=(1+),所以图象的斜率应为:k=(1+)=,代入数据解得:=200Ω;(3):由于上题的表达式中不含电压表V的内阻,所以不能测出电压表V的内阻.故答案为:(1)如图;(2)200;(3)不能15. 利用气垫导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固定一倾斜的气垫导轨;导轨上A点处有一带长方形遮光片的滑块,其总质量为M,左端由跨过轻质光滑定滑轮的细绳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遮光片两条长边与导轨垂直;导轨上B点有一光电门,可以测量遮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的挡光时间t,用d表示A点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 b表示遮光片的宽度,将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滑块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实验时滑块在A处由静止开始运动。
(1)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的宽度b,结果如图所示,由此读出b= mm;(2)滑块通过B点的瞬时速度可表示为 ;(用题中字母表示)(3)某次实验测得倾角,重力加速度用g表示,滑块从A处到达B处时m和M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ΔEk= ,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ΔEp=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ΔEk = ΔEp则可认为系统的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字母表示)(4)在上次实验中,某同学改变A、B间的距离,作出的图象如图所示,并测得M=m,则重力加速度g= m/s2参考答案:⑴3.85mm ⑵⑶,⑷ 9.6 解析:⑴游标卡尺的读数为:⑵因为滑块比较小,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可看做瞬时速度,即通过B的速度为⑶系统动能增加量可表示为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量可表示为(4)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即,代入数据可得四、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47分16. 摩托车先由静止开始以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后以最大行驶速度25 m/s匀速运动,追赶前方以15 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的卡车.已知摩托车开始运动时与卡车的距离为1000 m,则:(1)追上卡车前,二者相隔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摩托车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卡车?参考答案:(1)由题意得,摩托车匀加速运动的最长时间t1==16 s,位移x1==200 m<x0=1000 m,所以摩托车在达到最大速度之前没有追上卡车.则追上卡车前二者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设从开始经过t2时间速度相等,最大间距为xm,于是有at2=v匀,所以t2==9.6 s最大间距xm=x0+v匀t2-at=1072 m. 6分(2)设从开始经过t时间摩托车追上卡车,则有:+vm(t-t1)=x0+v匀t解得:t=120 s. 17. 在海滨游乐园里有一种滑沙的游乐活动。
如图所示,人坐在滑板上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部B点后沿水平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斜坡滑道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滑板与两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1) 若斜坡倾角,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 kg求人在斜坡上下滑时的加速度大小;(2)由于受到场地限制,A点到C点的水平距离只有s=50m,为确保人身安全,请根据计算说明,在设计斜坡滑道时,对高度应有怎样的要求?参考答案:⑴在斜坡上下滑时,人与滑板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2分) (2分)另外有 (1分)由以上各式联立解得 m/s2 (1分)⑵设斜坡倾角为θ,斜坡的最大高度为h,滑至底端的速度为υ,则 (1分)沿BC滑行的加速度为 (2分)沿BC滑行的距离为 (1分)为确保安全,应有 (2分)联立解得 h≤25m,斜坡的高度不应超过25m18. 如图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在与斜面垂直的挡板上,另一端点在O位置质量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从斜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