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物理试卷 Word版无答案.docx
7页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九月月考物理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的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要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 下列关于质点、时刻和时间间隔、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可以看做质点B. 时刻对应时间点,时间间隔对应时间段C. “第3s末”和“第4s初”的时间间隔是1sD.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桥流水不流”是以桥为参考系2. 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比值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敲击音叉,没有观察到音叉明显振动,把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发声停止时,水花不再溅起,这里采用了类比法B.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非常小时,平均速度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D. 定义加速度用到控制变量法,加速度与成正比3. 如图所示,自行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车轮外边缘半径为R,气门芯距轮心的距离为r,自行车行驶过程中轮胎不打滑,初始时刻气门芯在最高点,不考虑车轮的形变气门芯从初始时刻到第一次运动至最低点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气门芯通过的路程为B. 气门芯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C. 气门芯通过的位移的大小为D. 气门芯通过的路程为4. 如图所示图像和图像中,给出的四条曲线1、2、3、4,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关于它们的物理意义,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图像中,时间内不存在物体1和物体2速度相等的时刻B. 图像中,时刻C. 两图像中,时刻分别表示物体2、4开始反向运动D. 图像中0至时间内物体3和物体4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5. 以下描述了四个不同的运动过程①一架超音速飞机以的速度在天空沿直线匀速飞行了②一辆自行车以的速度从某一陡坡的顶端加速冲下,经过到达坡路底端时,速度变为③一只蜗牛由静止开始爬行,经过,获得了的速度④一列动车在离开车站加速行驶中,用了使速度由增加到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上四个运动过程,速度最大是动车B. 以上四个运动过程,速度变化量最大的是飞机C. 以上四个运动过程,加速度最大的是自行车D. 以上四个运动过程,加速度最小的是蜗牛6. 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 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加B. 加速度方向始终改变而速度不变C. 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 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做加速运动7. 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凹槽固定在地面上,一个半径为的圆柱体从凹槽的右端静止释放。
假设凹槽内表面足够粗糙,圆柱体在滚动时不会打滑.刚释放时,圆柱体表面的箭头指向凹槽中心O,当时,圆柱体滚动到凹槽最低点时的箭头指向为( )A. 水平向右 B. 水平向左 C. 竖直向上 D. 竖直向下8. 下列物理量中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有( )A. 体积 B. 功率 C. 速度 D. 加速度9. 一质点以不变的速率v沿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从经过M点开始,先后经过P、N、Q后回到M点,周而复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M到P过程中的位移与从P到N过程中的位移相同B. 从M到P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C. 从M到N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为2vD. 从M到N的过程中,平均加速度的大小为10. 历史上有的科学家曾把在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其中和分别表示某段位移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而现在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且逐渐变小,则可能不变B. 若且保持不变,则逐渐变小C. 若且逐渐变大,则可能变小D. 若且保持不变,则物体在中间位置处的速度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
共60分)11. (1)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1cm的挡光条,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计时器记录了挡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时间为t1=0.010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t2=0.005s,挡光条从第一个光电门到第二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5s则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时的速度为________m/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为________m/s滑块的加速度为________m/s2本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为使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_________; A.换用宽度更宽的遮光条B.换用宽度更窄遮光条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D.使滑块的释放点更远离光电门12. 某一学习小组的同学想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迹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常见的打点计时器使用的都是____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当电源频率为时,每隔________s打一个点2)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B. 先接通电源打点,后释放纸带运动C. 先释放纸带运动,后接通电源打点D. 纸带上的点迹越密集,说明纸带运动的速度越小(3)要测量小车的速度。
除打点计时器(含所用电源、纸带、墨粉纸盘)外还必须使用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4)该小组在规范操作下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在纸带上依次选出7个计数点,分别标上和,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是以下结果均保留两位小数)①每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s,打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_②分别算出其他各点的速度:,,,,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运动的图像(以打A点时开始计时)( )并说明小车速度变化的规律___________③根据图线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_________;④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纵坐标是________,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5)实验完毕后,某同学发现实验时电源的实际频率小于50赫兹,那么速度的测量值比实际值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13. 一质点沿直线做单向运动,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1)若前时间内平均速度为4m/s,后时间内平均速度为6m/s,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前位移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位移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14. 有些国家的交通管理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别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取),以醒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那么大的加速度,一般情况下车辆是达不到的,但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
现有一辆以72km/h的速度行驶的货车与一辆以54km/h的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相向而行,试求:(1)为了防止碰撞,两车的驾驶员同时紧急刹车,货车、摩托车急刹车后到完全静止所需时间分别为4s、3s,货车的加速度与摩托车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2)若两车发生碰撞,碰撞时间为,通过计算说明摩托车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提示:摩托车与货车相撞瞬间,货车速度几乎不变,摩托车反向速度大小与货车相同)15. 在公路上常使用“超声波测速仪”测定车速,从而判断汽车是否超速行驶超声波测速仪”其实就是一种传感器,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射和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的变化,测出被测物体速度图甲中仪器M和N通过电缆线连接,N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仪器M能够将仪器N发射和接收到的超声波以脉冲波形显示在屏幕上现将仪器N固定在距离公路d=60m的C点,如图乙所示(俯视图),仪器N每隔T=2.42s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发射两列短促超声波脉冲P1、P2,接收到滞后的反射波n1、n2,仪器M显示的脉冲波形如图丙所示已知汽车反射两脉冲信号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中的A、B两点,测定条件下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每一问的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求AC的长度;(2)求BC的长度;(3)汽车从A到B的时间;(4)汽车的速度大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