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doc
7页2022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第3、4节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一、单项选择题1.(xx·山东德州高三校际联考)有些人工林面积大,构成的树种单一,树木年龄和高度比较接近,树冠密集,这种森林被称为“绿色沙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B.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C.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短,生态系统的稳态容易维持D.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答案】C【解析】人工林植物种类单一,无法提供多样的食物或栖息环境,因而动物种类也十分稀少;人工林密集的树冠遮挡了阳光,使林下缺乏灌木层和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简单;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食物网复杂程度低,生态系统的稳态不容易维持;人工林生物多样性水平低,缺少天敌对虫害的控制,易爆发虫害2.用相同的培养液分别培养a、b两种微藻,得到两种微藻的生长曲线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a、b微藻分别利用其中磷元素的曲线现将两种等体积的微藻混合培养在磷元素浓度略低于Kb的环境中,随时间的推移,预期两种微藻的数量变化曲线最可能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图甲为两种微藻分别培养时的增长曲线,如果将二者混合培养,二者会因有共同的生物需求而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可以排除A、B两选项。
观察图乙可以发现,在营养离子浓度略低于Kb时,b的生长速率明显高于a,说明在竞争过程中b占优势3.(xx·全国重点中学冲刺卷)如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甲、乙、丙和丁四个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的关系,其中一中为藻类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可能是藻类的是乙物种B.甲物种的种群大小与海水深度呈正相关C.四个物种的种群在深海区呈垂直分布D.甲、丙物种竞争激烈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答案】B【解析】随海水深度加深、光照减弱种群数量减少,故丙最可能为藻类;导致丙物种种群变小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变弱;图中显示在同一深度水层中甲、乙、丙、丁均有分布,故不能体现垂直分布4.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甲、乙、丙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答案】C【解析】在三个连续的群落演替阶段中,甲、乙、丙依次作为其优势种群,但在竞争中,前者被后者替代,替代只是优势替代而不导致另一物种消亡。
5.(xx·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B.群落的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C.群落的原(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D.生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答案】D【解析】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替代的过程,叫演替;原(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未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原(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原(初)生演替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演替过程,故演替速度非常缓慢;演替过程的不同阶段,对光照竞争占优势的植被就会替代原来占优势的植被,故光照条件与群落演替密切相关6.(xx·北京海淀区期末)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种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该地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B.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C.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会比草丛更复杂D.草本植物种类始终最多说明群落类型没有改变【答案】D【解析】该常绿阔叶林是因曾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后逐步得以恢复的,群落的演替为次生演替;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最多,自我调节能力最强;针叶林中的植物有草本植物、灌木、乔木,垂直结构较草丛复杂,动物分层也较草丛复杂;群落类型是指在群落中种群的水平和垂直分布,与生物种类没有关系,生物种类多只能说明物种丰富度比较大。
7.群落的演替可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与群落的演替无关C.P/R的比率可以作为表示群落演替方向的一个优良指标D.当P/R 接近或等于1时,说明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群落演替不再进行【答案】C【解析】火灾后的森林发生的是次生演替群落受到干扰或破坏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群落演替是持续不断进行的P/R代表了群落中的能量输入与输出比率,说明了群落是发展还是衰败当P/R接近或等于1时,说明这时群落中的能量或有机物收支平衡,是一个顶级群落,但它也是不断变化的二、双项选择题8.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B.此图表明4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共生关系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答案】AD【解析】根据图示可以看出鲢鱼、鳙鱼和青鱼在不同水层的分层现象是群落的垂直结构。
鲢鱼和鳙鱼之间不存在食物关系,也没有共生关系;青鱼和草鱼之间为竞争关系,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浮游植物的数量增加,鲢鱼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增加9.(xx·珠海质检)稻田生态系统是广东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的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在生态系统中,拟水狼蛛捕食卷中螟和褐飞虱,获得能量最多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D.农民在收割稻谷后把秸秆当柴火烧掉,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答案】B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群落演替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难度较低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拟水狼蛛在该生态系统中获得的能量不是最多的;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朝着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因此精耕稻田和弃耕稻田上生物群落所发生演替的方向与速度不同;发展生态农业模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如用秸秆喂养牲畜,牲畜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沼气用做生活用能源,沼渣肥田等三、非选择题10.(xx·南通高三调研)大兴安岭沿沼泽至森林方向上依次分布有5种典型天然沼泽湿地(如下图所示,图中数据为相应湿地的地下水位与地表距离)。
试回答:(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结构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一个________2)下面是落叶松沼泽中,落叶松种群碳元素的流动过程模型①图中碳的流动形式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落叶松的碳流出途径除图中已经表示的外,还有________3)下表是大兴安岭5种沼泽地不同层次的年有机碳储量测定结果(单位:kg·m-2)试回答: 湿地类型层次 草丛沼泽灌丛沼泽毛赤杨沼泽白桦沼泽落叶松沼泽乔木层003.307.796.87灌木层01.270.110.080.24草本层0.330.140.050.030.03.凋落物层0.150.180.340.430.35土壤38.2833.0629.0319.2123.73①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②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答案】(1)水平 种群(2)①CO2 有机物 ②流向分解者(或燃烧)(3)①低 毛赤杨沼泽乔木多,灌木获得的阳光少②环境条件,抑制了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解析】(1)从草丛沼泽到落叶松沼泽,生物的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这是由于地形变化的差异导致的,所以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所以白桦沼泽中所有白桦组成种群。
2)①碳在生物群落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的;②碳流出途径有:呼吸作用、分解和燃烧等3)①由图中数据可知:与灌丛沼泽相比,毛赤杨沼泽的灌木层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低;毛赤杨沼泽乔木多,遮挡阳光,使灌木的光合作用速率低于灌丛沼泽;②草丛沼泽的凋落物层碳储量最低,但是土壤有机碳储量却最大,因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使的有机物得到积累11.生态学家常常用面包虫进行各种种群生态学实验,它们的卵、幼虫、蛹和成虫都生活在面粉里如图是两种具有捕食习性的面包虫(甲面包虫:实心点曲线;乙面包虫:空心点曲线)在不同环境的生长情况图1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装有面粉的容器内;图2表示甲、乙面包虫生活在面粉中放入细玻璃管的容器内1)由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________面包虫占优势在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已知乙面包虫与甲面包虫小,请猜测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异种还是同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有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
图3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实验中的表现3)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______(填“甲”或“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__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_5)综合图1、2、3可知,______对生物间作用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答案】(1)竞争 甲 玻璃管为乙面包虫提供了隐蔽场所 (3)乙 消费者 (4)记名计算法 目测估计法 (5)环境条件【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及解读图表数据的能力,难度中等1)两种面包虫都以面粉为食,结合图1可知两种面包虫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关系;在不改变外界环境的情况下,甲面包虫占优势;加入细玻璃管的情况下,两种面包虫可共存,由于乙面包虫比甲面包虫小,玻璃管能为乙面包虫提供隐蔽场所,使两种面包虫可以共存3)根据图3可以看出,在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处于优势地位的是乙面包虫;斜吻棘头虫是寄生在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消费者4)面粉中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方法可采用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5)综合图1、2、3可知,环境条件对生物间的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