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上皇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docx
24页2020-2021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上皇中学高二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教我如何不想他林天宏鲁迅曾这样比较过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的刘半农与陈独秀、胡适的区别:“如果将韬略比做武器仓库的话,陈独秀的风格是仓库门大开,里面放着几只枪几把刀,让别人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则竖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内皆武器,来者小心!’胡适的做法,是库门紧关,门上贴一张小纸条,说“内无武器,请勿疑虑!”这两位都是高人,一般人见了,望而生畏,不上前可刘半农没有什么韬略,他没有武库,就赤条条的一个人,冲锋陷阵,愣头愣脑所以,陈胡二位让人佩服,刘半农却让人感到亲近……”的确,读时人回忆刘半农的各类文章,其性格之诙谐幽默、不拘小节跃然纸上刘半农在巴黎留学时,正值一战后,欧洲经济萧条,货币贬值留学生的日子难熬,刘半农便将书房命名为“化子窝”好友赵元任夫妇曾前往看望,临别时拍全家福留念,刘半农竟指挥众人,坐在地板上,伸出手来做乞讨状 归国后,刘半农从事民间文学研究他在报上刊出启事,广泛征求方言中各种骂人的话,赵元任和钱玄同见报后联袂登门拜访他,分别操中国各地方言,把刘大骂一顿。
骂过后,彼此抚掌大笑 刘半农爱好音乐,他曾与赵元任合作,由刘做词,赵谱曲,创作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歌曲《教我如何不想她》一日,刘半农前往赵元任家饮茶,适逢不少青年学生也在赵家小聚他们简直不敢相信这个憨态可掬的土老头就是刘半农,遂有失态之举刘半农便当场作了首打油诗,自我解嘲道:“教我如何不想他,可否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于是,时人评品这个“矮个子,方头颅,生气勃勃”的江苏人,送其一字“浅” “浅”有二意,一为“:胸无城府,浅如清溪”出国留学前,昔日上海滩文友在酒家宴送,席间对诗,满是卿卿我我的词藻他无法忍受,讽刺道“真是一群鸳鸯蝴蝶”酒宴遂不欢而散 还有一次,时任《世界日报》总编辑的成舍我向刘半农约稿刘半农问,我写的都是骂人的,你敢登吗?成舍我回道,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刘半农便写了一篇《南无阿弥陀佛戴传贤》,直斥考试院院长只念佛不做事戴传贤看到后大为光火,又不敢拿刘半农出气,只好将《世界日报》停刊3天 刘半农之“浅”,还在于其所学颇杂他曾自言:“学问既爱好,爱好既学问其专业是实验语音学,但也从事语法研究、汉字改革;作为诗人,他著有《瓦斧集》和《扬鞭集》;作为散文家,著有《半农杂文》;他还客串翻译,出版过《茶花女》、《国外民歌译》及《法国短篇小说集》;也从事民间文学研究,搜集民谣,编繤《中国通俗曲总目稿》;他甚至还是摄影家,参加中国最早的摄影社团“光社”,并写有专著《半农谈影》,被誉为中国现代摄影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治学半生,最为“出格”的举动,便是采访名妓赛金花其时,身为北大著名教授,前去采访一个名声不佳的妓女,被市井传得沸沸扬扬,但刘却不为所动通过多次采访,结合研究历史,刘半农拂去了蒙在赛金花身上的历史迷雾刘半农去世后,赛金花一袭黑衣,专门前往追悼,一时传为奇谈有后人评论:“……五四那一辈,认真者往往认真过分,只认死理;潇洒者又往往难有所成像刘半农这样的人物,实在教人无比怀念 1934年6月下旬,为了调查蒙古族牧区民俗,刘半农远赴塞外,夜宿百灵庙一间乡村草房其他人都睡在土炕上,而他自备一行军床,于房中支架独卧,故作僵硬状,开玩笑说:“我这是停柩中堂!”听者大笑,却不料一语成谶考察途中,刘半农被虱子叮咬,染上回归热,回京后耽误了治疗,于当年7月中旬离世 在众友吊唁的挽联中,以刘半农生前挚交赵元任最为贴切多年来,赵刘二人一个作词,一个谱曲,珠联璧合,而今,斯人已逝,赵元任伤感地写道:“十载凑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人,教我如何不想他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鲁迅看来,刘半农、陈独秀、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但三人的风格不同,斗争的韬略也不同,给人的印象也不同。
B.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的性格感染到了他的朋友赵元任一家,从而加深了朋友之间的友谊C.时人评论刘半农时,送其一“浅”字,一是因为他“胸无城府,浅如清溪”;二是因为他所学颇杂,研究的领域颇为广泛;这一“浅”字并无贬义,反有几分褒的意味D.刘半农顶着舆论的压力,采访名妓赛金花,终为赛金花正名,表现了他治学的严谨、认真和为人的潇洒,这正是他让人敬仰和怀念的原因所在E.性格决定命运,刘半农诙谐幽默、不拘小节、特立独行的性格对他的生活有重大影响,他调查蒙古牧区民俗时的一句玩话“一语成谶”,让人感慨良多,具有警示意义 (2)文章第一段写鲁迅先生对刘半农等人的看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6分) (3)文章题目“教我如何不想他”的妙处何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6分) (4)时人认为刘半农为人、治学都“浅”,你认为为人和治学是“浅”一些好,还是“深”一些好,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8分) 参考答案:(1)(5分)AC(选C给3分,选A给2分,选D给1分,选BE不给分)(2)(6分)①运用了对比、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②这样写表现了刘半农没有韬略,胸无城府,直来直去的性格特点,同时为下文具体写刘半农的思想性格和为人作铺垫。
4分,意合即可)(3)(6分)文章题目巧妙地化用了刘半农、赵元任合写的歌曲名“教我如何不想她”,“她”换为“他”,用来代指刘半农;题目与文章结尾相呼应,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友人和后人对刘半农先生的怀念分号前后各3 分,意合即可)(4)(8分)第一种观点:“浅”一些好就做人来说,耿直坦率、光明磊落、敢作敢为、是非分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是非常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刘半农身上体现得很鲜明就治学来说,多点学问、当个杂家没什么不好,学问广博有利于自己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刘半农“所学颇杂”,也使他在专业之外多有造诣第二种观点:“深”一些好从为人处世来说,当然应当正直、诚实,光明坦荡,但也应考虑方法问题,要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善于与他人处好关系,否则不利于生存和事业的发展刘半农在文友为自己饯行的宴席上直接讽刺文友就很不合适从治学上来说,爱好广泛、学问渊博是好事,但不可过多过杂,人生有限,知识无涯,与其多门通,不如一门精,刘半农如果在某一两个方面有精深的研究,可能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论就哪一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略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
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
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B. 商人重修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
C. “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D. 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B. 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C. 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D. 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不能完全照搬B. 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C. 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D. 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参考答案:1. B 2. D 3. C【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本题中,A项,“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错误,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文章第二段只是以旗袍为例说明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但并非说都要和旗袍似的要“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进行改造C项,“‘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错误,选项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可见,“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还指底层百姓D项,“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错误,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文中认为“盆”是专用祭器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