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肖岭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docx
14页2020-2021学年湖北省咸宁市肖岭中学高三化学测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将CO2通入溶有足量氨气的BaCl2溶液中,无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盐酸、KSCN溶液和Fe(NO3)2溶液三种溶液混合,混合溶液显红色 ③向某溶液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④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⑤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A.只有②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C略2. 关于右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从锌电极通过电流表流向铜电极 B.盐桥中的阴离子向硫酸铜溶液中迁移 C.取出盐桥后,电流计的指针仍发生偏转 D.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2H+ + 2e- = H2↑参考答案:A略3. 某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的盐酸,测得溶液中的CO32-、HCO3-、AlO2—、Al3+离子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盐酸溶液的体积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B、V-1:V2=l:5 C、M点时生成的CO2为0、05mol D、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参考答案:D略4. 头孢羟氨苄(结构如图)被人体吸收效果良好,疗效明显,且毒性反应极小,因而被广泛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中耳炎和肺部感染等的治疗。
已知肽键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下列对头孢羟氨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头孢羟氨苄的化学式为C16H16N3O5S·H2O B.1mol头孢羟氨苄与NaOH溶液和浓溴水反应时,分别需要消耗NaOH 4mol和Br2 3mol C.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1mol头孢羟氨苄消耗7mol H2 D.头孢羟氨苄能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参考答案:B略5. 将磁性氧化铁放入稀HNO3中可发生如下反应:3Fe3O4+ 28HNO3 =9Fe(NO3)x+ NO↑+14H2O 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 ) A.Fe(NO3)x中的x为2 B.反应中每生成0.2 mol 还原产物,就有0.6 mol 电子转移 C.稀HNO3 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D.磁性氧化铁中的所有铁元素全部被氧化参考答案:B略6. 使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发生加成反应,然后使该加成反应的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为( )A.3 mol B.4 mol C.5 mol D.6 mol参考答案:C略7. 关于某无色溶液中所含离子的鉴别,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Cl-存在B.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可确定有SO42-存在C.通入Cl2后,溶液变为黄色,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变蓝,可确定有I-存在D.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大量CO32-参考答案:答案:C8.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Fe3+ + 3H2O Fe(OH)3↓+ 3H+ B.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Ba2+ + SO42-= BaSO4↓ C.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 + 4OH-= AlO2- + 2H2O D.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2Fe2+ + Br2 = 2Fe3+ +2Br-参考答案:D略9. 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NaHSO4===Na++H++SO42- B.HF+H2OH3O++F-C.NaHS===Na++HS- D.HCO3-+H2OH2CO3+OH-参考答案:D10. 在含有FeBr2和FeI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l2,再滴加KSCN溶液后,混合溶液中最有可能不存在的离子是A.Cl— B.Fe2+ C.I— D.Br—参考答案:C11. (2分)下列条件下,两瓶气体所含原子数、分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 A.同温度、同体积的N2和COB.同密度、同体积的H2和N2、 C.同温度、同压强的C2H4和C3H6D.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参考答案:DA.同温条件下,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根据N=nNA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B.同密度、同体积的氢气和氮气,其质量相等,根据N=NA知,二者的质量相等、摩尔质量不等,所以其分子数不等,故B错误;C.同温同压下,气体摩尔体积相等,两瓶气体的体积不一定相等,所以其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所以其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D.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O和CO2,其体积不等,根据N=NA知,相同质量、摩尔质量相等,所以其分子数相等,每个分子中原子个数相等,所以其原子总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12. 将过量CO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将得到的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剩余固体成分为A.Na2CO3 B.Na2CO3和NaOH C.NaHCO3 D.NaHCO3和Na2CO3参考答案:A略13. 用20mL2mol·L-1的溶液与20mL3mol·L-1的溶液反应来制取,欲制得最多的,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把20mL溶液缓缓滴加到20mL溶液中B.把20mL溶液缓缓滴加到20mL溶液中C.把两种溶液快速混合并不断搅拌 D.把两种溶液缓慢混合并不断搅拌参考答案:A14. 已知:H2(g)+F2(g)=2HF(g)+270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的氢气和1L的氟气吸收270kJ热量 B.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kJ C.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分子放出270kJ参考答案:答案:C 考点:化学用语—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解析:由题上的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氢气与1mol氟气反应生成2mol气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为270kJ,而从气体的氟化氢转化为液态的氟化氢还要放出热量,所以热量应大于270kJ,由于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在相同条件下,1mol氢气与1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相关知识点归纳:结合热化学方程式进行定量描述①、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比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时放出的热量多,ΔH越小;②、等质量的气态硫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比固态硫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多,ΔH越小;③、等质量的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比完全燃烧生成气态水时放出的热量多,ΔH越小;④、都生成气态水或都生成液态水的前提下:同一含氢燃料(N2H4 、CH4 、C3H8)完全燃烧,燃料的质量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⑤、都生成气态水或都生成液态水的前提下:同一含氢燃料(N2H4 、CH4 、C3H8)完全燃烧的比不完全燃烧的放出的热量多,ΔH越小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用稀硫酸除去铜绿:4H++Cu2(OH)2CO3===2Cu2++CO2↑+3H2OB. 将Na2O2固体投入H218O中:2H218O+2Na2O2===4OH-+4Na++18O2↑C. 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恰好使SO42—完全沉淀:2Ba2++NH4++Al3++2SO42—+4OH-===Al(OH)3↓+NH3·H2O+2BaSO4↓D. 向Na2FeO4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氧气:4FeO42—+20 H+===4Fe3++3O2↑+10H2O参考答案:B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13分)短周期元素的单质X、Y、Z在通常状况下均为气态,并有下列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已知: a.常见双原子单质分子中,X分子含共价键最多。
b.甲分子中含10个电子,乙分子含有18个电子1)X的电子式是_______ 2)实验室可用下图所示装置(缺少收集装置,夹持固定装置略去)制备并收集甲 ①在图中方框内绘出用烧瓶收集甲的仪器装置简图②试管中的试剂是(填写化学式)③烧杯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3)磷在Z中燃烧可生成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产物丁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不全是8电子结构,丁的化学式是 (4)n mol丁与n mol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4n mol乙和另一化合物,该化合物蒸气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的174倍,其化学式是 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 (2) ① ②NH4Cl、Ca(OH)2 (合理答案均给分)③NH3·H2ONH4++OH-(3)PCl5 (4)P3N3Cl6高考考点:元素化合物的推断,实验室中气体的制备,物质化学式的求算易错提醒:对于氨气的收集方法不清楚或者弄反而将第(2)题的收集装置画错;对于判断共价化合物中个原子的是否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模糊而导致第(3)、(4)题填错;第(4)题中忽略了相对分子质量为348错误认为是174而将化学式填错。
备考提示:无机框图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时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大胆推测、小心验证对于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要熟练掌握有关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试验步骤、气体的收集、除杂、检验、尾气处理等知识点共价化合物中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否达到稳定结构的判断方法有很多,我们应从成键的基本原理上去理解,结合个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找出其中的成键情况(可以写出电子式或结构式等),然后再分析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