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2011学年度(下)高一阶段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卷.doc
10页2010~2011学年度(下)高一阶段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卷本试卷由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组成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 贺绍俊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在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为“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与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中国现代文学正是因此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
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到上世纪80年代末期,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后来,有人抱怨说文学被边缘化了,但是从一定意义上说,文学边缘化不是一个被动式,而是自我放逐的必然结果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借用吉登斯的理论,我把这种两种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举例来说,主流文学与边缘文学,体制内文学与体制外文学,现实性的文学和个人化的文学,这些看似相冲突的文学类型却能相安无事地并存在一起,它们其实在各自倾诉着各自的政治情怀。
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这无疑给将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融合为一体提供了政治上的可能性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节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1.对“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一句中“放逐”的内涵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放纵 B.追求 C.竞争 D.边缘化2.结合文本内容,下列关于 “文学叙事”和“政治情怀”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是文学表现现实生活的两种叙事表达形式,借用吉登斯的理论,作者把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所表达的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分别称之为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B.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两种政治情怀如果能形成相互依存、相互补充、难舍难分的关系,便能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C.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宏大叙事与日常生活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D.只有生活政治的情怀和解放政治的情怀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也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
3.根据文意,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现代文人和中国古代文人一样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B.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未必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其矛盾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C.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伴随着部分作家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D.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就是要让相冲突的文学类型相安无事的并存在一起,让它们自由自在地倾诉各自的政治情怀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墨妙亭记 苏轼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孙莘老①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②饮酒为事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③,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注:①孙莘老:名觉,曾任吴兴(湖州)太守,熙宁五年二月建造墨妙亭,以藏古代碑刻法帖②投壶:古代宴会时的娱乐,宾主依次投矢于壶中,以投中次数决定胜负,胜者斟酒给败者喝③旁午:纵横交错;比喻使者来往频繁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 适:到……去B.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 登:指谷物成熟 C.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 抚循:抚恤,慰问 D.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 故事:先例5.选出与“金石之坚”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3分) A.而今安在哉?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6.有人认为,孙莘老不懂得事物生灭都是由天命决定的道理。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这类人所谓孙莘老“不知命”的表现的一组是: ①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③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 ④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 ⑤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 ⑥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邮人孙莘老在担任吴兴太守的第二年的二月,在自己官邸北面建造了一座房子,名为“墨妙亭”,用来收藏吴兴境内自汉朝以来的古文遗刻B.吴兴郡自东晋以来就以山清水秀著称,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吴兴百姓安居乐业,一般都不拘礼俗地歌咏、酬唱、嬉戏、饮酒,过着富足的生活C.孙莘老在担任吴兴太守的时候,遇到水灾,田里没有收成,老百姓遭受饥荒,准备外出逃荒,莘老大力开仓赈灾,安抚慰劳灾民当地富人也拿出粮食帮助官府赈灾D.有人认为孙莘老建亭收藏文物的做法有悖天命,但是作者苏轼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只有尽人事才算得上知天命对孙莘老治墨妙亭的做法表示赞赏8.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4分)(2)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3分)(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8分)武昌阻风 宋方泽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9.“无穷归思满东流”一句历来为后人所赞赏,试分析其妙处4分) 10.有人说诗歌的三四句与一二句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些相悖,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试简要分析4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1.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1)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2)屈心而抑志兮, ,固前圣之所厚屈原《离骚》)(3)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4)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5) ,而未尝也;盈虚者如彼, 。
苏轼《赤壁赋》)三、现代文阅读(21分)12.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1)—(4)题21分)夜宿乌镇 朱希和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原始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
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