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2篇.docx
53页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2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第1篇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第10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爱护绿色家园文章时代感强,充分表达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整篇课文紧紧围绕着“保护环境”的主题,通过质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开展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编者的主要意图,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5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多读多想、读通课文”根据新课标、本组训练重点、课后思考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读通、读懂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设计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读代讲,读思结合;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个性化表达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构建,以求到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 三、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学习,使其自身的语文能力在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与发展,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快乐,培养他们自主、自信的学习品质。
再通过多种形式的解读,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中,我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情境性教学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四、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到达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我的故事中娓娓而来首先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学生潜在的情感,小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了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次与大自然开展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小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根底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根底上,再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通过刚刚的课件观看,老师逐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应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提问,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才能表达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观察思考,比方:“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中的“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什么?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思考,有针对性地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白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家具、柴火,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正确时机讨论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达出来,使课堂讨论交流呈现出“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
讨论后——引导学生开展整理,让学生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滥伐树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因为“让读成为语文课上最经常、最直接的感悟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所竭力倡导的我让学生在读中层层加深,加深后再读,再体验,让学生站在“读者”的地位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文本的语言魅力,从而体会出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式下,我始终通过充分的情感,用生动的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 五、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深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第2篇 一、说教材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组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编排的课文的第三篇。
课文以表达的语调,优美而富于变化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小村庄早先美丽的村貌,后来由于人们随意地砍树,导致了村庄的消失 文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这些词语画面感强,读来琅琅上口,是让学生品味、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而在描写人们随意地砍树中,作者又用上了两个谁家,一个拎字,三个变成,这些关键词语以及排比的句式很好地揭露了小村庄变化、消失的原因课堂上我们要引领学生细细地品味,培养语感,领悟文本内涵 二、说设计的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我积极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代讲,在读中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获得思想启迪,表达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的分析和课标对第二年段学生的学习要求,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的目标: 1、会认13个字,正确认读“郁郁葱葱”等10个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理解词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村庄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
3、培养环保意识,向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我班学生学习的特点,我预设教学的重点为: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3段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小村庄的变化以及原因,对环保的主题能有所感染 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前的准备 学生方面:课前我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想想词语的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教师方面:依据教学的要求制作课件 (课前预习是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教师的指导,能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说教学的流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版块的教学,下面,我将着重说一说,教学中是怎样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一环节分三步展开 1、请学生以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由于课前布置了预习,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默读的能力,带着问题读文,培养边读边思的习惯) 2、反应交流 (1)词语认读(出示)自由读,把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指名读;齐读。
(2)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或认错?指导书写生字“湛” (3)再说说你已学懂了哪个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词语教学是三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以上三个步骤,由感知到理解,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开头,结尾来概括教师随机板书美丽——消失这两个关键词,再想想其中变化的原因,补上板书:不断砍树最后请学生依据板书用一句话概括,教师小结学法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符合学生阅读的心理,也是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得当,使学生得法) 第二板块:聚焦美丽深入话题 (1)填空:(第一段共有2句话,第2句话中,用了4个的词语,描写了村庄的美丽,可以让学生细细品味) (2)选择一个词语,说说村庄的美丽,请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一环节的设计,既理解了词义,在读中,又培养了语感,增强学生个性化的体验) (3)师生合作读,引导质疑,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现在还在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抓住“早先”这个词,说说你的疑问,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把话题引向深入。
第三板块:围绕变化,探究原因 教师谈话导入主题并出示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之所以选择这个重点句为契入点,是因为这个句子揭露了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饱一已之私,才毁去了这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森林 而三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们的老师要精心设计问题,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寻得知识的增量,围绕着这个重点句,我设计以下几个步骤的教学 (1)读句子,说说感受,读出你的理解(这是对学生个性体验的珍视) (2)再次轻声读课文2——3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村民的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预设句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首先请学生轻声读句子,哪些字眼跳入你的眼睛?你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说说自已的看法,教师更要以自己激情的评价,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评价中,指导学生抓住“拎”,两个“谁家”“谁家” 读出人们砍树时的随心所欲与不假思索,再通过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方式,加强理解增强感受 预设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