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锦州市研训教师专题讲座.ppt
145页徐世贵,试谈研训员的 有效听课评课,有效教学是教师一生的追求,□三寸笔、三寸舌、三尺讲台 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最开心的事——上好每一节课 最沮丧的事——没上好一节课 研训员是教师的导师和教练,听课评课对研训员意味着什么,◆一项基本功 会不会听课评课是衡量研训员是否够格的一个重要标准 ◆自我提高有效途径 以局外人去看课,既可以领略别人成功的妙处,又可以吸收别人失误的教训激活创新力,找到教学的灵感 ◆执研能力的平台 研训员通过听评课评课了解一线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发现典型,指导教学交流五个小问题,一、听课评课者的潜质 二、新课程听课评课理念 三、怎样有效看一节课 四、怎样有效评议一节课 五、听课评课与研训员专业成长,一、听课评课者的潜质(背景),需要(课上得好,不一定评得好) 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 实际的教学经验(体验) 先进的教学理念 (高度) 概括归纳的能力 (分析) 沟通交流的能力(指导),听课评课者的潜质(准备),1、课标与教材 讲什么,评什么,要求标准是什么 把握课程标准各方面要求;对教材烂熟于心,了解教材编排意图,了解本单元的训练要点,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是什么 居高临下,左右逢源,听课评课者的潜质(准备),2、带着问题和体验(把自己摆进去) 我来上这一课应该怎样上 他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他的失误对我来说应该怎样避免,听课评课者的潜质(准备),3、专一的心力 ◆上课仅40分钟,稍纵即逝 只有听的精彩才能评的精彩 ◆边听边酝酿怎样评课,听课评课者的潜质(准备),4、先进教学理念 □研训员的理念应有前瞻性 教师可以困惑、犹豫、徘徊,但是教学研究人员不能总困惑、犹豫、徘徊。
应走在教师前面 □做一个有思想的研训员 能否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深入才浅出 居高才能临下 平时理论的储备课前围绕专题信息的收集,二、新课程听课评课的理念,未来课堂教学走向 □课程改革步履艰难,但一直在向前走 在中国,《课程标准》的诞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是与世界教育接轨的标志尽管还有这样那样不足,有待修改完善,但是它毕竟规划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蓝图为我们的基础教育的现在和将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效课堂的研究是永恒的主题 能不能掌握 新课程的理念是听课评课的关键,对五位教师课堂有效性的思考,教师1:学生为什么不听她的课? 一位中年女教师课讲的好,勤奋敬业,但成绩与她的能力付出不成正比 学生课堂往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劲头不足,教师自查原因:不厉害,镇不住学生 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看对话 问:你老师课讲的好不好? 答:好! 问:那你为什么不听课呢? 答:她还要讲好几遍呢下午自习课要讲一遍,放 学之前还要讲一遍,明天的早自习还会讲一遍我听一遍就会了,所以现在不听没关系?,教师2:一位讲课“无章法”的教师,一位30多岁的男教师,讲课相当不规范,板书乱七八糟,讲课虽然有激情,声音很大,但是课堂很随意,课堂感觉不到亲合力。
可是学生成绩非常好 研究发现: 1、他问题设计与问题提出的时间好他提出的问题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且有一定的梯度,他注意把握火候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常常指导学生探索用非常规的解题方法 2、他讲课始终突出一个“比”字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比较问题之间的异同,找出变化,找出联系,再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每次备课都把自己当成听课的学生,想想会在什么地方出现困难,如何解决困难,教师3:她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教学成绩,校长说:全校所有的数学教师中她的解题能力最弱,教材中的习题还要问其他老师,语言表达能力一般,也不够勤奋,但教学成绩却很好 为什么?请看对话 问:听说您的教学成绩一直很高? 答:那是因为学生聪明 问:如果不介意的话,可以和我谈谈您的数学学习的经历吗? 答:可以,我的初中高中都是在“文革”期间度过的,我的数学成绩不好,大学是工农兵学员,学的东西很少问:谈谈您的数学教学好吗? 答:我主要让他们自己学习 问:怎样一个自学形式? 答:一般情况下是学生自己看书,看不懂的地方就互相问有时候问我,有时候问同学,我如果不会就如实地告诉同学们,让他们自己研究,或者去请教其他的老师班级里有一些学生学习非常好,也很专研,从不放过任何一个不会不懂的问题。
走进她的课堂: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她很少讲课,总是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上课开始时,她首先让学生分组回顾前几节学过的相关问题,然后讨论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大概四、五个人一组,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然后开始证明例题,证明的时候先是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互相对答案,相互找错,最后再看例题规范自己的证明步骤 她知识水平低,但是教学水平高: 高就高在 她最大限度地解放了学生,高就高在她把学生放在了重要位置,尊重学生,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高就高在 她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浓郁的研究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教师4:她的教学成绩为什么不高,听了她的课,感觉课讲得很好,但校长说:她的教学成绩不好 这是为什么?研究发现: 她讲课时对每一个知识分析得特别细,没有给学生一点思考空间,她留的作业在课堂上要逐一提示一遍,防止学生回家不会做 老师把学生的活都干了,学生还干什么呢?,教师5:轰轰烈烈的背后是什么,校长反映:学校里有一些老师上过很多观摩课,获得过一些课堂教学大奖,工作也勤奋,但教学成绩却很低? 为什么?表演成分大 1、讲内容肤浅,复述多,个人创造性少 2、问题设计思维含量低,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索 3、活动设计形象化,很多是多余的,或不恰当 如同河面浇了一些油,点着后,油燃烧的很旺,而下面的水依然是冰凉的,5位教师的课让我们思考:,◆教师1,教师课堂讲的东西不一定都是有效的,更不是教师讲得越多教学效果越好 ◆教师2,教师讲课不精彩不等于学生学得不精彩 ◆教师3:教师上课讲得少,不一定效果不好,一节课好坏固然要看教师的“教”,但是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 ◆教师4、5:教师上课不能看表面,教师上课表面看似精彩,但是课堂教学效果不一定是真实有效的 教师教学根本差异:观念,什么是一节好课?,既不看教师教的多么辛苦,也不能看学生学的多么勤奋;既不能看教师表演的如何声情并茂,也不单看学生参与的多么异常活跃·······(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 关键看一节课里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真正学懂了什么?能力有多少提高?真正感受到学习、成长的快乐和幸福了吗? 真实、朴实、扎实,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调查,魅力课堂占(5%) 优质课堂占(10%) 高效课堂占(10%) 有效教学占(35%) 合计%60 ----------------------------- 低效课堂占(25%) 无效课堂占(10%) 负效课堂占(5%) 合计%40 --------------------------------,学科教学要回归(语文为例),当前存在问题(浮躁) 1、阅读教学—以讲代读、支离破碎 2、识字教学—方法单一、死记硬背 忽视训练,遗忘率高 3、作文教学—要求过高、脱离实际 无话可说,造假。
回归学科,回归生活,回归真实,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三十年改革开放只改了一句话: “以阶级斗争为纲”改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教育思想是一种生产力,思想新, 方法才新;思想落后,方法必然落后,新课程听课评课的理念,转变四种观念——引领教师成长 观念1:从“教知识”到“促发展” 自信比知识重要, 成功比成绩重要 两种类型教师 □平面型:着眼于知识 □立体型:着眼于发展 课堂—社会—人生:大气,三维目标是学生发展的构想,有人至今不理解 “过程与方法” 过程与方法也是一种知识,是一种默会知识 (如经验、情感、领悟力、信念、技巧、习惯等) 我们所知道的多于我们所能言传的 如“勇敢” “含情脉脉”,默会知识,(如冰川一角,水下部分) ▲特点: 1、可意会,不好言传 2、显性知识的基础 3、个人经验体会,默会知识教学启示,强调过程:实践—体验—感悟 小学生理解“祖国”一词 师:同学们,能告诉老师什么是祖国吗? 生:祖国就是家乡 师:那么,我们的本溪、小市就是我们的祖国了? 生:老师,我知道了,祖国就是国家 师:美国、英国都是国家,我们能说美国、英国是我们的祖国吗? 生:老师,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师:孩子们,你们说对了,祖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是我们祖国辈辈生的地方 三次对话:“家乡”——升华到“国家”——再引领到“自己的国家” 体现了学习的过程性和完整性体验比记忆更重要,教学大纲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理解、应用”,课程标准同时特别强调了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体会了什么”, 如《语文课程标准》中“体验”一词成了整个文本中的一个关键词,总共出现了17次贯穿于目标、建议、评价三部分之中每部分都提到“体验”问题这表面看来仅仅几个字的变化,其深刻的含义是很不相同的,它给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带来不小的变化因为它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美国的一节历史课 一天上课,达塔宣布:“由于教学经费紧张,本来是免费提供的课堂用纸,今后5分钱一张现在,大家拿钱来领纸,准备小测验教室里一片喧哗,孩子纷纷嚷嚷:“这不公平,为什么事先不通知我们?”“为什么要5分钱一张,商店里卖得不是这价钱啊?”“我的钱买了纸不够午饭了,怎么办?”“怎么别的教师不收我们的钱?”看着学生的各种表情和沮丧、吃惊、生气的情绪,老师一再说:“对不起,可我不得不这样办 孩子们持续不安老师坚持要收钱发纸测验。
一些平时的乖孩,无可奈何地拿出零用钱,取了纸接着又有一些垂头丧气的孩子说:“我会还钱”,也领了纸领纸后,教师发了试题,学生们闷头作答,只见最后一题写道:“关于花钱买纸的事,不是真的,请你写出你当时的感受 原来这节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得到那种感受——当英国议会决定向殖民地强行征收“印花税”时人们的心情由于这位教师设计了让学生体验促感悟的教法,因而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的结果,机械背诵—孤立记忆,有限发展 体会感悟—冲突—内化—智慧 ●过程是不可省略和压缩的,压缩和省略学生思维过程,而直接得出结论,背答案的做法是舍本求末,学生说:,听到的容易忘,看到记不住,只有动手做才能学会 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 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 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记忆的内容、材料 记忆量 看到的书面材料 10 听到的信息 20 目睹的情景 30 边看边听获得的内容 50 听到看到并经自己转述的材料 70 读过说过并动手操练过的材料 90,教师的五项教学使命,□启迪人生 □传承知识 □教授方法 □开启智慧 □养成习惯,观念2:从“讲成功”到“学成功”,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 □最成功的课是学生“学”的成功,不是教师表演成功 □教的成功是通过学的成功体现的 教师给学生一个机会,学生还教师一个惊喜,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相情愿,不折不扣执行教案 把表演当精彩,讲课有瘾 把听懂当学会 课上懂,课下懵 以讲解代思维 把讲完当学完 教师一贯正确,不能怀疑和反驳 结果:以教代学,教师主宰课堂,关注学生“最近发展区”学习背景,教学依据首先不是由老师来决定的 有时我们小瞧了学生 学生学习新课原有知识、经验是什么 学生学习新课能力是在什么水平上 学生学习新课兴奋点和障碍在哪里 学生之间会有哪些差异 离开这些教师上课怎么精彩都没意义,教学理念的沉淀,以学定教 顺学而导(古代教学法)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洋思中学) 多学少教 因材施教 (新加坡) 三三六教学模式 (杜郎口) 分组联动 和谐高效(凤城六中),重学不是降低教师作用,有人这样描述: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老师的一读 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便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教师的作用不能淡化,不从一个极端走到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