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四川省某重点中学届高考物理考点精讲从原理迁移中突破电学实验.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种****
  • 文档编号:318025163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04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考点57 从原理迁移中突破电学实验例 霍尔效应是电磁基本现象之一,近期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实验研究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图1所示,在一矩形半导体薄片的P、Q间通入电流I,同时外加与薄片垂直的磁场B,在M、N间出现电压UH,这个现象称为霍尔效应,UH称为霍尔电压,且满足UH=k,式中d为薄片的厚度,k为霍尔系数.某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该半导体薄片的霍尔系数.图1(1)若该半导体材料是空穴(可视为带正电粒子)导电,电流与磁场方向如图11所示,该同学用电压表测量UH时,应将电压表的“+”接线柱与________(填“M”或“N”)端通过导线相连.(2)已知薄片厚度d=0.40 mm,该同学保持磁感应强度B=0.10 T不变,改变电流I的大小,测量相应的UH值,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中画出UH—I图线,利用图线求出该材料的霍尔系数为______×10-3 V·m·A-1·T-1(保留2位有效数字).I(×10-3 A)3.06.09.012.015.018.0UH(×10-3 V)1.11.93.44.56.26.8图2(3)该同学查阅资料发现,使半导体薄片中的电流反向再次测量,取两个方向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霍尔系数的测量误差,为此该同学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测量电路,S1、S2均为单刀双掷开关,虚线框内为半导体薄片(未画出).为使电流从Q端流入,P端流出,应将S1掷向________(填“a”或“b”),S2掷向________(填“c”或“d”).为了保证测量安全,该同学改进了测量电路,将一合适的定值电阻串联在电路中.在保持其它连接不变的情况下,该定值电阻应串联在相邻器件________和________(填器件代号)之间.图3解析 (1)根据左手定则,正电荷受力向左,因此“+”接线柱应接M点;(2)画出图像,图像的斜率为,将B和d代入就可以求出k值为1.5;(3)将S1掷向b,S2掷向c,电流恰好反向;应将该电阻接入公共部分,即在S1与S2之间,因此可以在S1与E之间也可以在E与S2之间.答案 (1)M(1分) (2)如图所示(3分)1.5(1.4~1.6)(1分) (3)b(1分) c(1分)S1(或S2)(1分) E(1分)(2015·福建·19(2))(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伏安法测定某一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验原理图如图4甲所示,其中,虚线框内为用灵敏电流计改装的电流表,为标准电压表,E为待测电池组,S为开关,R为滑动变阻器,R0是标称值为4.0 Ω的定值电阻.图4①已知灵敏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g=100 μA、内阻rg=2.0 kΩ,若要改装后的电流表满偏电流为200 mA,应并联一只________ Ω(保留一位小数)的定值电阻R1;②根据如图4甲,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连接成完整的电路;③某次实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测量次数12345678电压表读数U/V5.265.165.044.944.834.714.594.46改装表读数I/mA20406080100120140160该小组借鉴“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计算加速度的方法(逐差法),计算出电池组的内阻r=________ Ω(保留两位小数);为减小偶然误差,逐差法在数据处理方面体现出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该小组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为探究图甲电路中各元器件的实际阻值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用一已知电动势和内阻的标准电池组,通过上述方法多次测量后发现:电动势的测量值与已知值几乎相同,但内阻的测量值总是偏大.若测量过程无误,则内阻测量值总是偏大的原因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A.电压表内阻的影响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偏小C.R1的实际阻值比计算值偏小D.R0的实际阻值比标称值偏大答案 ①1.0 ②见解析图(其他正确连接同样给分) ③1.66 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④CD解析 ①由电流表的改装知识可知,R1== Ω≈1.0 Ω.②如下图.③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逐差法可知r1=-R0,r2=-R0,r3=-R0,r4=-R0.故r==-R0=[-4.0] Ω≈1.66 Ω.逐差法在计算中体现的主要优点是:充分利用已测得的数据.④根据题意可知,内阻的测量值为r测=-R0,因此,电压表的内阻、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对测量结果无影响.若R1的实际值比计算值偏小,则改装后的电流表示数偏小,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根据内阻测量值的表达式可知,R0的实际值比标称值偏大,也会导致内阻测量值偏大.故选C、D.强化练习1.实际电流表有内阻,测量电流表G1内阻r1的电路如图1所示.图1供选择的仪器如下:①待测电流表G1(0~5 mA,内阻约300 Ω)②电流表G2(0~10 mA,内阻约100 Ω)③定值电阻R1(300 Ω)④定值电阻R2(10 Ω)⑤滑动变阻器R3(0~1 000 Ω)⑥滑动变阻器R4(0~20 Ω)⑦干电池(1.5 V)⑧电键S及导线若干.(1)定值电阻应选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在空格内填写序号)(2)对照电路图用笔连线连接如图2所示实物图.图2(3)补全实验步骤:①按如图1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的触头移至最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②闭合电键S,移动滑动触头至某一位置,记录G1和G2的读数I1和I2;③多次移动滑动触头,记录G1和G2的读数I1和I2;④以I2为纵坐标,I1为横坐标,作出相应图线,如图3所示.图3(4)根据I2-I1图线的斜率k及定值电阻,写出待测电流表内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答案 (1)③ ⑥ (2)见解析图 (3)左端 (4)r1=(k-1)R1解析 (1)因电流表G1的内阻约为300 Ω,故定值电阻选择R1;为调节方便滑动变阻器选择R4.(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如图所示:(3)为保护测量电路,闭合开关时,测量电路应处于短路状态,故滑片移至最左端.(4)由电路图知I2=I1+,可得图像的斜率k=1+,解得r1=(k-1)R1.2.现有一刻度盘总共有N小格、且刻度均匀,量程未准确确定的电压表V1,已知其量程在13 ~16 V之间,内阻r1=150 kΩ.为测定其准确量程U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表所列的器材,要求方法简捷,尽可能减少误差,并能测出多组数据.器材(代号)规格标准电压表V2量程3 V,内阻r2=30 kΩ电流表A量程3 A,内阻r3=0.01 Ω滑动变阻器R总阻值1 kΩ稳压电源E20 V,内阻很小开关S、导线若干(1)某同学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甲、乙、丙三种电路图图4你认为选择________电路图测量效果最好.(填“甲”、“乙”或“丙”)(2)根据测量效果最好的那个电路图,将如图5所示有关器材连接成测量电路.图5(3)若选择测量数据中的一组来计算V1的量程U1,则所用的表达式U1=________________,式中各符号表示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乙 (2)见解析图 (3)U2 N:V1的总格数,N1:V1的读出格数,U2:V2的读数,r1:V1表内阻,r2:V2表内阻解析 (1)由于待测电压表的满偏电流与标准电压表的满偏电流接近,大约是0.1 mA,所以可将两电压表串联使用,由于滑动变阻器的全电阻远小于电压表内阻,所以滑动变阻器应用分压式接法,所以选择乙电路图进行测量.(2)根据图乙所示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图,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3)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格数为N1,每格表示电压值为ΔU,由欧姆定律可得:=所以电压表V1的量程为U1=N·ΔU联立解得U1=U2其中r1=150 kΩ,r2=30 kΩ,U2为某次测量时标准电压表V2的读数,N1为某次测量时待测电压表V1的指针偏转格数.- 7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2023-2024学年山东省青岛高二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沙坪坝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滨州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3-2024学年重庆市渝北区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章丘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pdf 2022-2023学年江苏省连云港高二下学期生物期中考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甘肃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福建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辽宁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5年黑龙江学考选择性考试政治真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贵州省六盘水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阳江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广东惠州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pdf 2025年陕西学考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铜梁区九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2024-2025学年重庆市潼南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试题及答案.pdf 人教版(2024)八上 Unit 8 Let’s Communicate 【语法专练+阅读专练+写作专练+单元提高】.pptx 课题2 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课题3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