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阐释理论下对称文化民俗习语翻译.docx
5页阐释理论下对称文化民俗习语翻译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须,而中国民俗语的翻译一直是其中的难题本文根据阐释理论的四个步骤“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作为理论依据,就对称文化民俗习语翻译的过程进行了探讨关键词:阐释理论;民俗习语翻译;对称文化1.阐释理论的四大步骤随着“一带一路”的展开,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须,而中国民俗语的翻译一直是其中的难题本文根据阐释理论的四个步骤“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作为理论依据,就对称文化民俗习语翻译的过程进行了探讨第一步是信任信任是译者相信,在需要理解的源语文本里会有意义的思想所有理解和阐述是以信任行为开始的”(ibid:312)译者的第一动机是“一种信任的投入”译者认为源语文本代表世上的一些东西,需要翻译的连贯和值得翻译的东西虽然这一般是即时,无意识的行为,但它代替的是隐藏在每个翻译行为下的一种关键假设第二步是入侵入侵是反映在译者源语思想的理解和表达,因为主观是不可避免的斯坦纳指出,“这是海德摩尔的贡献,认知和阐释是紧凑和不可避免的攻击模式”(ibid:313)译者渗透到源语文本,提取意义,并添加到目标语文本里,丰富源语文本(ibid:314)。
第三步是意义的输入和源语的形式无论归化到了哪种程度,输入的行为都会潜在地打乱或重置原始结构的整体”(ibid:315)它涉及到译者在第二步中提取的源语文本意义,被添加到目标语言中换句话说,目标语文化要么吸收外国文化,要么被外国文化吸收而辩证主义也是在个体译者中产生的然而,这样的行为会引起系统内部的不平衡,这只有在第四步最后一阶段来修改,这就是补偿正如斯坦纳分析的那样,目标语和文本在吸收阶段被转换,这就会恢复平衡来补偿意义的损失和歪曲意义的输出(ibid:316)斯坦纳把补偿描述为源语意义的霸占和吸收,这就使原始意义变得辩证而费解翻译是在补偿上失败的――译者必须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恢复他们失败的地方从以上看出,阐释学理论是从方法论阐释学到本位论阐释学在现代阐释学理论中,斯坦纳把它用为翻译过程的四步骤,这翻译了一个词,短语,句子,文本,甚至每种翻译在本论文中,作者将在整个翻译过程中使用该翻译理论2.民俗习语翻译过程阐释理论有四个步骤,分别为“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应该从这四个步骤对民俗习语翻译进行分析信任”是阐释理论的第一步,译者应在信任原则下分析民俗习语翻译译者翻译民俗习语,必须相信民俗习语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化意义。
他们还应了解在民俗习语的语言和文化间是有不同的“信任”的一种语言民俗习语所传达的文化是不同于另一种语言的,在民俗习语的语言中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关于表层结构,在词,词汇和音上两种语言有不同点关于深层结构,在语义,句法和语法上也有差别就民俗习语的文化意义而言,虽有文化差别,但我们必须相信两种民俗习语有相同的文化概念意义,这使得不同语言的人能进行交流不同民俗习语能传递相同的文化,他们也许具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特征,使我们能翻译民俗习语,并进行文化交流也即是说,不同语言能表达相同的文化,语言最大的特征就是要交流入侵”是第二个步骤,译者应在入侵原则下分析民俗习语翻译译者翻译民俗习语,他们必须相信,若想翻译民俗习语并进行交流,他们必须要开始入侵源语言民俗习语译者以目标语语言和文化方式分析源语言民俗习语,不只是语言的表层和深层结构和语言意义,还有民俗习语的文化意义他们必须具备足够的源语言和目标语民俗习语文化的语言知识关于源语言民俗习语,他们必须具备语言,文学,文化,背景等民俗习语知识,这是入侵翻译因素的基础若他们不了解源语言民俗习语,就不能继续进行翻译,尤其是具有文化意义的民俗习语他们还必须认可同样的文化能用不同语言表达,虽然语言意义不同。
吸收”是阐释理论的第三步,译者应在吸收原则下分析民俗习语翻译在语言和文化中,译者吸收源语和目标语民俗习语必须区分源语民俗习语的语言和文化关系,目标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这在翻译中很关键因为民俗习语的吸收在文化交流中有难度首先译者不仅要有足够的源语和目标语俗语知识,还要有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的处理能力他们还需要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他们能巧妙地吸收语言并进行交流该译者必须知道,并非所有民俗习语可以在源语言和目标语中容易找到相同的文化意义补偿”是阐释理论的第四步,译者应在补偿原则下分析民俗习语翻译补偿就是民俗习语中语言和文化的互相合作民俗习语的翻译应遵循目标语的语言习惯因此译者可以看到补偿的翻译结果,如何处理民俗习语翻译,译者仔细考虑民俗习语翻译的功能和民俗习语翻译的方向以及客户,接受者和其他因素不论民俗习语翻译的结果怎样,译者都应该把民俗习语翻译的语境和功能看成是翻译原则,还必须了解什么是接受者最需要的和接受者翻译的原因阐释理论下的民俗习语翻译应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交流译者作为交流使者,必须分析阐释理论的四个步骤,也叫叙述过程,“信任”,“入侵”,“吸收”和“补偿”但译者必须知道要完整地对待这四个步骤,而不能单独处理。
在处理阐释理论指导下的民俗习语翻译时要将民俗习语分为语言和文化,以便进行深入研究在本论文中,会讨论对称文化也就是说,在译者关注对称文化的信任时,他们必须认可和使用对称和冲突语言,因为不是所有的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文化意义会与另一种语言表达的相同3.对称文化的民俗习语翻译民俗习语的翻译是语言的翻译和文化阐释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由民俗习语中的语言来表达的语言是一种变化,但民俗习语的文化意义具有独特性,也许是一种特殊关系类型译者可以把民俗习语翻译分成两类――对称的文化阐释和冲突文化阐释民俗习语翻译的冲突文化和对称文化有一定差距,这可以被认为是近似文化所以,如果译者分析民俗习语的对称和冲突文化,他们也可以把近似文化成语看成最接近对称文化或冲突的文化根据民俗习语的对称文化阐释,民俗习语翻译必须从语言翻译角度进行分析,译者必须从2种语言翻译处理它(1)对称文化的对称语言翻译;(2)对称文化的冲突语言翻译1)对称文化对称语言翻译对称文化民俗习语翻译就是两种语言民俗习语文化意义相同,他们在文字结构,语义隐喻和语用环境上都是一致的,这时会使用直译直译式语言翻译的基础,被称为逐字逐词逐句的翻译对称文化的民俗习语翻译很简单,因为没有语言和文化冲突。
对称文化阐释理论指导下的民俗习语翻译意味着译者不需要改变原始词汇和结构,他们可以用目标语民俗习语表达源语,意味着死译或机械翻译严格讲,需要保持民俗习语的原始风格和形式当源语和目标语在象征,结构,修辞和意义上相同时,这种方法被广泛使用如1.Heisacunningfox.他是一个狡猾的狐狸2.Tokilltwobirdswithonestone.一石二鸟3.Acarrot-and-stickpolicy.胡萝卜加大棒政策4.Judaskiss.犹大的亲吻以上民俗习语翻译使用直译,为目标语读者容易接受直译也是民俗习语翻译最主要的方法但一些民俗习语因为其地方特色没有相同的语言结构和文化意义一些民俗习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了体现出这些特征,译者需要表达出原始思想内容,意象,修辞手法和民族特色当译者使用直译时,一些信息和民俗习语的风格和文化意义可能会丧失,就不能完全表达出文化和语言,应使用其他策略补充这些丢失的信息这就是直译加注释翻译方法首先译者应信任民俗习语具有相同的文化意义,之后分析民俗习语源语言的语言结构和语义,这是第二步入侵译者在目标语中寻找具有对称文化的民俗习语,这就是吸收的过程如何表达相同的文化意义是困难的,因为译者不能总是能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同的民俗习语。
所以他们必须用一些注释来解释未知的东西或补充一些损失如1.Sourgrapes.酸葡萄,聊以自慰(伊索寓言)2.Whomthegodslovediesyoung.神所爱的人多夭折;好人不长寿3.“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这就是说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Theoldsaying,“ThreecobblerswiththeirwitscombinedwouldequalZhuGeliangthemastermind.”simplymeansthemasshavegreatcreativepower.(WangWenqin,2005:60)4.HethatservesGodformoneywillservethedevilforbetterwages.愿为金钱侍奉上帝的人,必为更多的钱替魔鬼效劳;有奶便是娘在对称语言翻译中,译者应关注民俗习语翻译的对称性也就是说,在这种翻译中,语言表达和文化意义应该相同,要被翻译的民俗习语具有相同的语言结构,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在第四个步骤“补偿”中,文化转向意味着弘扬民族文化,吸收外国文化,和谐共存,繁荣发展直译和直译加注释能把对称文化和语言的原始意义完整地表达出来,但过多的注释又会显得很繁琐,丢失了其独特魅力和美。
因此译者在使用直译加注释时应注意这点译者在做民俗习语翻译时不总是能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同意义的词,他们会遇到不具有相同语言表达的民俗习语,这叫作对称文化冲突民俗习语表达2)对称文化的冲突语言表达译者在翻译一些民俗习语并想要保持文化内涵,但又找不到具有相同语言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民俗习语时,他们必须对称文化的冲突语言翻译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具有相同意义或文化内涵的不同语言,这叫语义翻译目标语中的民俗习语与源语言表达不对等时,可以采用语义翻译方法尽管语义翻译能更好地表达民俗习语的意义,但却很难保留原始的风味因此,使用这种方法关键是要找到具体相同文化内涵,并被广泛认可的目标语如1.刻舟求剑((吕氏春秋•察今》(takemeasureswithoutattentiontothechangesincircumstances)2.情人眼里出西施.Intheeyesofalover,hisgirlisalwaysararebeauty;beautyisintheeyesofthebeholder.E.g.Liisordinary-looking,butsheisbeautifullikeafairyinherloverZhang'seyes,thatistosaybeautyisintheeyeofthebeholder.(WangLianshun,2009.10:154)3.吃闭门羹.(Tobedeniedentrance)tobeleftoutinthecold4.人心隔肚皮.Itisdifficulttoknowtheintentionofothers.e.g.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inthatareaisverycomplex,anditisdifficulttoknowtheintentionofothers.Youshouldbecautions.(WangLianshun,2009,10:194)译者在对称文化的冲突语言中使用语义翻译时,他们具有冲突文化语言的民俗习语信任。
源语和目标语的民俗习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在翻译过程中应使用语义兼音译加信息注释的方法尽管民俗习语具有不同的语言结构,但他们有相同的文化意义如牛在中国是诚实,老实的寓意,而狗在西方才具有这个意义译者在做这种翻译时,能把诚实的寓意看成是文化认知寓意,文化交流过程,但不能在中国使用狗作为诚实的寓意在第二步“入侵”中,译者必须用不同的方法分析民俗习语的文化材料,因为源语和目标语具有不同的文化意义,但译者能够像使用狗和牛一样进行翻译在第三步“吸收”和第四步“补偿”中,译者使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寓意结果如1.谁跑得最快?是曹操,因为说曹操,曹操到Whoisthefastperson?Itisangels.Speakingofangels,youwill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