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长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发言.docx
18页市长在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协调会上的讲话发言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这次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协调会,主要目的是总结前期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我市“跨省通办”工作再上新台阶自去年启动“跨省通办”专项行动以来,我们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痛点,通过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已实现医保报销、营业执照办理等32个高频事项跨省联办,累计服务群众超15万人次,市场主体满意度提升至92%但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仍存在数据共享壁垒未完全打通、部分事项办理流程繁琐、区域协同响应效率待提升等问题此次会议既是对过往经验的系统梳理,也是对未来挑战的全面动员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切实把这项惠民利企的工作抓实抓好我们要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在机制创新、技术赋能、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标杆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跨省通办”重大意义“跨省通办”不是一项简单的政务服务改革,而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到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发展维度、民生角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增强推进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跨省通办”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加速器”区域协同发展离不开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作为支撑当前,我国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员流动、企业跨区域经营愈发频繁,“跨省通办”能够打破地域壁垒,促进要素自由流动,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是促进人才跨区域流动人才是区域发展的核心要素,“跨省通办”能够为人才流动提供便利条件比如,在社保转移接续方面,以往参保人员跨省份就业,需要亲自到原参保地办理转移手续,来回折腾不说,还可能因为材料不全等问题多次跑办实行“跨省通办”后,参保人员只需在新就业地提出申请,相关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就能完成转移接续,截至目前,我市已为5000多名跨省就业人员便捷办理了社保转移手续,让人才能够更安心地在我市工作生活二是推动企业跨区域投资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体,“跨省通办”能够为企业跨区域投资经营扫清障碍以企业注册登记为例,以前企业要在其他省份设立分支机构,需要准备大量纸质材料,到当地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耗时少则一周,多则半个月现在通过“跨省通办”平台,企业可以线上提交材料,全程电子化办理,办理时间缩短至3个工作日以内据统计,今年以来,我市已有300多家企业通过“跨省通办”在周边省份设立了分支机构,带动了我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合作。
三是加强区域产业协同跨省通办”能够促进区域间产业的互补与融合我市的装备制造业较为发达,而相邻省份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明显,通过“跨省通办”,两地企业在资质认定、项目审批等方面更加便捷,促进了产业链的上下游协作上半年,我市与相邻省份的产业合作项目达到50多个,总投资超过100亿元二)“跨省通办”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而政务服务水平是衡量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跨省通办”作为政务服务改革的重要内容,能够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效率和便利度,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一是减少企业办事成本企业在办理跨省业务时,不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还会产生交通、住宿等费用跨省通办”推行后,企业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或就近的政务服务大厅办理业务,避免了跨省奔波据测算,每家企业办理一项跨省业务平均可节省费用2000元以上,每年可为我市企业节省办事成本超过5000万元二是提高政务服务效率跨省通办”通过流程再造、数据共享等方式,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限比如,在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方面,以往需要当事人到不动产所在地办理,办理时限长达15个工作日,现在通过“跨省通办”,办理时限缩短至7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一倍以上。
三是增强市场主体信心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能够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服务诚意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在我市投资发展的信心今年以来,我市新增市场主体1.2万户,其中不少企业表示,正是看中了我市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特别是“跨省通办”带来的便利,才选择在我市落户三)“跨省通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试金石”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跨省通办”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体现一是解决群众异地办事难题以往,群众办理跨省业务,常常面临“多地跑、折返跑”的困境比如,老年人异地就医报销,需要先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回到参保地报销,过程繁琐实行“跨省通办”后,老年人在异地就医可以直接结算,截至目前,我市已有8000多名异地就医人员享受到了这一便利,报销金额超过2亿元二是提升群众办事体验跨省通办”注重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办事流程和服务方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办理,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比如,在户籍迁移方面,群众可以通过线上提交申请材料,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直接办理迁移手续,不需要再到原户籍地办理,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务服务的温度三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跨省通办”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跨省通办”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民生实事,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四)“跨省通办”是提升治理能力的“练兵场”“跨省通办”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地区之间的协调配合,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进“跨省通办”工作,能够倒逼我们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部门协同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契机一是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跨省通办”依赖于政务服务平台的支撑,需要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业务的办理为此,我们加大了对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中心,实现了与国家、省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目前,我市政务服务平台已接入各类政务服务事项1.5万项,数据共享交换量达到1000万条以上二是增强部门协同能力跨省通办”需要多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涉及到事项梳理、流程优化、数据共享等多个环节通过建立部门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更加顺畅比如,在办理跨省企业变更登记时,市场监管、税务、社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确保了业务顺利办理三是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跨省通办”工作需要精细化的管理,从事项清单的梳理到办事流程的优化,从服务质量的提升到监督考核的加强,都需要做到精准施策。
通过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了政务服务的精细化管理水平上半年,我市“跨省通办”业务办理满意度达到98%以上二、坚持实事求是,全面总结“跨省通办”工作成效自“跨省通办”工作开展以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明显增强一)通办事项持续拓展,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我们始终以群众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拓展“跨省通办”事项范围,让更多的事项能够实现跨省办理,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在事项梳理方面,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对涉及群众和企业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明确是否能够实现“跨省通办”通过梳理,我们发现群众在社保、医保、户籍等方面的跨省办事需求较大,企业在注册登记、资质审批、税务等方面的跨省办事需求较为集中针对这些需求,我们积极与周边省份对接,推动相关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一是个人服务事项不断增加目前,我市已实现社保缴费凭证查询打印、医保异地就医备案、户籍迁移证明开具等100多项个人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比如,群众在异地工作,需要查询打印社保缴费凭证,只需通过我市政务服务平台提交申请,就能快速获取,无需再回到户籍地办理。
二是企业服务事项逐步拓展企业注册登记、变更、注销等事项已实现与周边5个省份的“跨省通办”,涉及建筑、医疗、教育等多个行业的资质审批事项也实现了跨省互认今年以来,已有500多家企业通过“跨省通办”办理了相关业务,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三是特色事项不断纳入结合我市产业发展特点,我们推动了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事项实现“跨省通办”比如,我市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较多,我们与农产品销售集中的省份对接,实现了农产品生产许可证的“跨省通办”,方便了企业的跨区域经营二)办理流程不断优化,服务效率显著提升我们以流程再造为核心,不断优化“跨省通办”办理流程,减少办事环节,缩短办理时限,服务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在流程优化方面,我们对“跨省通办”事项的办理流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再造,取消了不必要的环节和材料,推行“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同时,建立了“跨省通办”绿色通道,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一是办事环节大幅减少通过对办理流程的优化,平均每个“跨省通办”事项的办事环节减少了3个以上比如,办理跨省企业注册登记,以往需要经过名称预先核准、提交材料、审核发照等多个环节,现在通过“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环节减少了一半,办理更加便捷。
二是办理时限明显缩短大部分“跨省通办”事项的办理时限较原来缩短了50%以上以办理跨省不动产抵押登记为例,原来需要15个工作日,现在通过“跨省通办”,办理时限缩短至5个工作日,效率提升了两倍三是办事材料不断精简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部分办事材料的免提交比如,办理跨省社保转移接续,以往需要提交身份证、户口本、社保缴费凭证等多项材料,现在通过数据共享,只需提交身份证即可办理,减少了群众的办事负担三)服务渠道日益畅通,服务便利性持续增强我们不断拓展“跨省通办”服务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办事选择,服务便利性持续增强上服务方面,我们充分发挥政务服务平台的作用,优化“跨省通办”专区功能,实现了事项查询、材料提交、进度查询等全流程线上办理同时,推广应用“皖事通”等APP,让群众和企业可以随时随地办理业务一是线上办理占比不断提高目前,我市“跨省通办”业务线上办理占比达到70%以上,群众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理相关业务比如,办理跨省医保异地就医备案,群众通过“皖事通”APP提交申请,几分钟就能完成备案,非常方便二是线下窗口服务不断完善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咨询、收件、转办等服务。
专窗工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熟悉“跨省通办”业务流程和政策规定,能够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三是自助终端服务逐步推广在银行、社区等场所投放自助终端设备,开通“跨省通办”服务功能,方便群众和企业就近办理业务目前,我市已投放自助终端设备200多台,覆盖了主要乡镇(街道)四)协作机制逐步健全,工作合力有效形成“跨省通办”工作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我们注重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形成了工作合力在区域协作方面,我们积极与周边省份的城市建立“跨省通办”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职责和分工,实现了事项清单互认、办理流程互通、数据资源共享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与合作省份的城市召开“跨省通办”工作联席会议,交流工作经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今年以来,我们已与周边5个城市召开了3次联席会议,推动解决了20多个实际问题二是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建立了市直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比如,在推动社保“跨省通办”工作中,市人社局与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密切配合,实现了社保数据的共享交换三是强化督导考核将“跨省通办”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强对各县区、各部门工作的督导检查,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通过督导考核,调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跨省通办”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三、直面问题挑战,深入剖析“跨省通办”工作短板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跨省通办”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与群众和企业的期盼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