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材料.docx
9页街道关于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情况的报告材料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根据上级党委关于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统一部署,XX街道党工委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聚焦居民小区这一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着力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效能,系统性、全方位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做法与成效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以组织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发挥功能作用为核心,全面提升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质量,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小区治理效能一)系统部署推进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筑牢治理“桥头堡”坚持把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地生根1.强化顶层设计,做到系统研究部署街道党工委深刻认识到,小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小区党组织是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为此,年初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小区党建工作,制定并印发了《XX街道关于全面深化“红色领航·小区善治”行动提升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质量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成立由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小区党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截至目前,已召开相关工作推进会4次,专题调度会6次,确保了工作方向不偏、力度不减2.强化过程管控,做到常态督促指导建立健全“街道领导包联、社区干部直联、工作专班巡联”三级联动督导机制街道12名处级领导干部全部下沉,每人挂钩联系1-2个重点小区,定期深入一线“解剖麻雀”,现场指导解决小区党组织建设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组建由组织、民政、城建等部门骨干力量构成的巡回指导组,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每月对各社区小区党建工作进展进行实地督查和评估,并将督查结果纳入社区年度绩效考核,对工作滞后的社区进行约谈提醒,有效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3.强化资源整合,做到保障坚实有力破解制约小区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缺人、缺钱、缺阵地”难题在资金保障上,街道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50万元的专项经费,用于小区党组织活动开展、阵地建设及党员骨干培训积极探索“向上争取一点、财政划拨一点、党费补充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渠道,指导15个小区党组织成功领建“友邻互助基金”,累计募集资金18.6万元,策划实施了助老扶弱、青少年关怀等微公益项目34个在阵地保障上,依托全街道28个“党建+”邻里中心,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小区内部,通过盘活物业用房、架空层等闲置空间,高标准建设小区“邻里服务站”23个,打造了集议事、学习、活动、服务于一体的“家门口”党群服务微阵地。
二)全面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有心有效全覆盖,织密组织“一张网”坚持“应建尽建、能建快建”原则,着力在组织覆盖、队伍建设和规范运行上下功夫,确保党的工作延伸到每个小区、每个楼栋1.严密组织体系,提升覆盖质量持续深化组织体系“穿透工程”,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进行再摸排、再梳理,针对部分新建小区、混合型小区党员数量不足等问题,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片区联建等多种方式,确保党的组织无空白目前,全街道已建立居民小区党组织86个,划分楼栋党小组295个,确定党员中心户612户,实现了对112个商品房小区、保障房小区和老旧小区的组织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2.加强队伍建设,选优配强头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标准,大力选拔小区党组织书记采取“内部推选、组织选派、社会招聘”相结合的方式,从业主党员、退休干部、退役军人、社区工作者中择优选拔了86名小区党组织书记同时,主动吸纳社区民警、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员负责人进入小区党组织班子,担任兼职委员,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领导集体严格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小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兼任业委会主任的比例达到45%,有效强化了党组织对业委会的领导。
建立提前介入机制,在业委会换届选举中,由小区党组织靠前把关人选,对照11项“负面清单”进行资格审查,成功推荐69名优秀党员进入新一届业委会班子3.规范有序运行,激发内生动力制定《XX街道居民小区党支部工作指引》,明确小区党支部的8项基本职责和5项重点任务,为支部工作提供了清晰“路线图”全面推行支部工作标准化建设,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依托“智慧党建”云平台,推行在职党员“线上报到、线上认岗、线下服务”模式,设置了政策宣传、文明倡导、健康指导等6大类30余种服务岗位,推动超过320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报到服务,精准认领并完成了居民“微心愿”1500多个三)引导发挥好居民小区党组织功能作用,激活治理“一盘棋”紧扣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核心任务,建立健全四大机制,推动小区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唱主角、挑大梁1.健全党员带头发挥作用机制深入开展“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工作亮标准”活动,在小区内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根据小区特点和党员特长,广泛组建“红细胞”党员突击队、“银发”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各类功能型服务团队50余支,常态化开展环境整治、治安巡逻、扶老助残等志愿服务活动,年内累计开展活动超过1200场次。
挖掘小区内有威望、有能力、有热情的党员能人,设立“老XX党员工作室”“XX邻里调解室”等特色功能室27个,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疏导等专业化服务600余场次,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彰显2.健全共建共享共治机制大力推行“党建联盟”模式,推动小区党组织主动与驻区单位、沿街商铺、“两新”组织等党组织结对共建目前,已推动65个小区党组织与辖区内110家单位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清单”“需求清单”“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实现供需精准对接创新开展资源置换合作,如XX社区党支部与辖区XX律师事务所签订协议,律所为小区居民提供每月两次的免费法律咨询服务,社区则为律所党支部提供活动场地和党建共建平台,实现了双向赋能、互利共赢3.健全群众参与机制积极搭建群众参与治理的平台,指导各小区党组织普遍建立“邻里议事厅”“居民恳谈会”等议事协商载体融合“邻里文化”与“家文化”,引导86个小区党组织牵头制定了各具特色的《邻里微公约》,将小区环境、邻里关系、公共事务等纳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范畴通过“微协商、微议事”等形式,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小区事务决策,先后推动解决了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位改造、公共绿地维护等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
4.健全物业党建联建机制深入实施“红色物业”拓展示范行动,全面加强党对物业服务企业的领导一方面,督促辖区35家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并通过单独组建或联合组建方式,实现物业企业党组织覆盖率100%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小区“大物业”联席会议制度,由小区党组织书记担任召集人,定期召集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主体,共同商议解决物业管理、小区治理中的重大事项今年以来,累计召开各类联席会议350余场次,协调解决了包括公共设施维修、消防通道堵塞、垃圾分类管理等在内的各类问题580余个,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和居民满意度二、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对标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我街道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工作仍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亟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解决一)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有待深化部分小区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领导核心地位还不够突出一是“话语权”不足现有法规政策对小区党组织领导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具体路径和强制力规定尚不明确,导致在面对一些复杂利益纠纷时,小区党组织虽有心协调,但往往力不从心,整合协调各方资源的能力有限二是角色定位虚化少数小区党组织满足于“挂牌子、有班子”,活动开展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切入小区治理和服务的关键环节,在居民心中的存在感不强,组织的发动和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彰显。
三是部分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有待提升,面对新形势下的社区治理难题,思路不清、方法不多二)党员教育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对小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在职党员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仍有欠缺一是党员参与度不高除了少数党员骨干,多数党员参与小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存在“沉默的大多数”现象尤其是在职党员,受工作繁忙、精力有限等因素影响,“小区党员意识”较弱,未能有效转化为小区治理的中坚力量二是激励措施乏力目前对表现优秀的小区党员多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和政治激励相对较少,难以形成持续有效的正向激励三是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组织的学习培训内容多偏重理论,与小区治理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对党员提升矛盾化解、群众工作、项目策划等实操能力的帮助有限三)资源整合与服务供给效率尚显不足尽管初步建立了共建共享机制,但在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提升空间一是供需对接不精准虽然建立了“三张清单”,但信息的收集、更新和匹配主要依靠人工,效率不高,有时出现“居民有需求、单位无资源”或“单位有资源、居民不需要”的错配现象二是共建项目转化率偏低与驻区单位签订的共建协议,部分停留在纸面上,转化为常态化、实体化运行的服务项目不多,资源共享的效益未能最大化。
三是经费和阵地保障压力依然较大随着服务项目的增多和居民需求的升级,现有的经费和场地资源日趋紧张,成为制约服务能力提升的现实瓶颈三、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上述问题,街道党工委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精准施策,持续用力,推动居民小区党组织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一)聚焦“强基固本”,在提升组织领导力上再深化针对组织核心作用发挥不足的问题,着力建强战斗堡垒一是强化制度设计积极探索在街道层面出台指导性意见,进一步明确小区党组织在小区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细化其对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在重大事项决策、日常运营监督等方面的领导和把关程序二是提升履职能力实施“头雁领航”工程,每年组织至少两期小区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班,围绕政策法规、矛盾调解、应急处置、项目管理等内容进行系统培训,并组织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全面提升其履职能力三是建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制定《XX街道“红色物业”党建联建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将党组织建设、联动机制运行、服务质量、居民满意度等纳入考核指标,居民满意度权重不低于30%,考核结果与物业企业信用评级、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形成有效倒逼二)聚焦“激活细胞”,在激发党员内生动力上再突破针对党员参与度不高、激励不足的问题,着力打造先锋队伍。
一是完善激励回馈机制探索建立“红色积分”制度,将党员参与小区服务、建言献策等情况量化为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社区服务或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加强与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沟通联动,将其在小区的表现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实现“双向激励”二是优化教育管理打造“小区微党校”,围绕居民关切的热点问题和党员履职需要,开发“菜单式”课程,邀请专家学者、社区干部、党员能人等担任讲师,变“漫灌”为“滴灌”三是做实服务平台升级“智慧党建”云平台功能,实现居民需求“一键下单”、在职党员“精准抢单”、服务过程“全程追单”、服务效果“星级评单”的闭环管理,提升党员服务的便捷性和实效性三)聚焦“融合赋能”,在优化资源供给上再升级针对资源整合效率不高的问题,着力构建共治同心圆一是推动共建实体化运行建立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由小区党组织牵头,召集所有共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参加,通报需求、对接资源、洽谈项目,推动共建协议从“纸上”落到“地上”建立共建项目库,实行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销号式落实二是拓宽资源筹措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