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解读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doc 10页).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千****8
  • 文档编号:159387365
  • 上传时间:2021-0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解读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 2008级伦理学研究生 邱念平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南阳汤河人,是中国上个世纪国学研究的宗师他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从1939年到1946年7年间冯友兰连续出版了六本书,称为“贞元六书”,其内容涉及行而上学、心性论、境界学、人生哲学等,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以《新理学》为核心的“贞元六书”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新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它既是冯氏哲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他一生治学的最高成就,并因此而奠定了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地位,成为一位继往开来,享誉国内外的一代哲人人生境界说是“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对人生理想、人生哲学、人生觉解用哲学方法予以回答,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思想启迪作用古今中外诸多学者不断探索思考人生问题,对人的生命存在进行了分层研究在二十世纪中国哲学领域,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这一思路上的典型代表之一冯友兰提倡正确的生活方法,主张以正确的生活方法指导人生,求取人生的幸福冯友兰的人生哲学,在理论上的真正追求是要论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冯友兰在汲取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境界论营养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说。

      在他看来,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之所以可以确立正确的生活方法,条件即在于人是“理性底动物”,人是有“觉解”的生活即人对于生活不是本能地被动地适应,而是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安排人能够凭借理性,安排好自己实际的生活,人同样可以凭借理性,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因此,冯友兰在论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时,首先强调的即是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人自身对于宇宙,对于人生的觉解谈到人生境界,不得不提到“觉解”这个基本概念第一次使用“觉解”这个词,是在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一文中他认为人生的境界,不能仅看你做什么,而要看你对此的认识我觉得把它解释为行为的动机也行如扶一个老人过马路,同一件事,不同人去做,但境界是不同的:大傻子看到人就扶的习惯,他也不分男女老幼,你问他,为什么扶,他傻傻一笑,毫无意识,即无觉解;小学生扶老人,你问他,他说这样做是好孩子,老师会表扬马屁精认出老人是领导的父亲,乖孙子一样去扶,并说我是某某某,这是为了巴结上司而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到什么,而是觉得应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此做了却不想让人知道,别人知道了谢他,他反而难为情冯友兰说:“人对于宇宙人生底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底意义,亦有不同……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底某种不同底意义,即构成人所有底某种境界。

      冯友兰将人生的意义归之于人的“觉解”,认定人对人生“觉解”不同,使得人生的意义价值也不同,由此,他根据人的觉解程度的差异,把人分做的四种境界的人:生物的人,现实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他们由低级向高级渐次而成,前一个境界是后一个境界之基础,这就形成了冯友兰人生四境界学说一、自然境界,顺习而行“自然境界”是人生境界中一种最低层次的境界自然境界的特征是:在此境界的人,其行为是顺才顺习的即他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没有清楚底了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也“没有清楚底意义”简单地说就是一切生活方式出于生物本性或自然本性,出于人的自然属性就此方面说,他的境界,似乎是个混沌体因此,冯友兰明确将“不识不知”定义为自然境界的特征但是对于这种“不识不知”,他进一步表述为“不著不察”、“少知寡欲”,也就是说知的程度很低,按冯友兰的话说是“最少底觉解”,而且欲望很少冯友兰认为生活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其行为特征是“顺才”和“顺习”这里的“才”是指人的生物学意义的“性”,“顺才而行”即是“率性而行”这样的生活行为是“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这样的生活完全是一种自然的、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活习”是指个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的生活习俗。

      顺习而行”是依照个人习惯和社会习俗生活,这样的生活不是自己的主动安排,而是“照例行事”所以冯友兰认为,“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都表明在这种境界中生活的人,对自身的生活和行为没有了解人生对于这种“顺才而行”和“顺习而行”的人来说,是一片混沌由于这种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性质完全没有了解,他们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但人生对他们而言,并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二、功利境界,生物之理人生境界说的第二层次是功利境界在冯友兰看来,人要追求理想的人格,就不能停留在混沌的自然状态,而要达到一个较高的精神境界即功利境界冯友兰指出,功利境界的人其行为目的是为利,而且他“所求底利,都是他自己的利什么是“利”呢?利大体上来说不过是感官快慰和精神愉悦两大类,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功利境界”在人生境界中高于“自然境界”,因为生活在“功利境界”中的人,对自己的行为已有了清楚地了解,这种了解限于通过自己“心灵的计划”和自觉的行为来谋求自身的利益生活在“自然境界”中的人,也会有为了自己的利益的行为,但这种人的人生境界之所以是“自然境界”,就因为他对于自己的行为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并没有清楚地“觉解”所以“为利”是生活在“功利境界”中的人的行为特征。

      所以冯友兰说:“在功利境界中底人,对于‘自己’及‘利’,有清楚底觉解他了解他的行为,是怎样一回事他自觉他有如此底行为他的行为,或是求增加他自己的财产,或是求发展他自己的事业,或是求增进他自己的荣誉他于有此种种行为时,他了解这种行为是怎样一回事,并且自觉他是有此种行为这里,他突出强调了人对私利的自觉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隐秘的天平,如果一边是欲望、名利、金钱,另一边便是灵魂、良知、自省、坚持或是感动功利境界,要的是前者,丢掉的是后者前者一旦满足,人生的秩序就会戏剧化的重新排列,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有时成为悲剧的根源所以对功利境界的人生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三、道德境界,尽伦尽职“道德境界”是冯友兰认定的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道德境界是比功利境界更高的境界如果说,功利境界的人的行为以“取”为目的的话,那么,道德境界的人的行为则是以“与”为目的;如果说功利境界的人,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是对立的话,那么,道德境界的人,在社会与个人的关系上是统一的冯友兰说:“在此境界中的人,其行为是行义的义与利是相反亦是相成的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在此境界中的人,对于人之性已有觉解他又说:“在道德境界中底人的尽伦尽职底行为,都必需是出于行为者的‘我’的高一部分的有觉解底选择。

      这里可以得知,他规定道德境界的人有对于人性包含社会性的觉解,而道德行为必需是出于这一觉解要达到道德境界,觉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冯友兰提出,义与利是相反相成的,求自己的利的行为是为利的行为,求社会的利的行为是行义的行为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必然具有自己的“位分”,称之“人伦”或“职”人们依照“伦”“职”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便是“尽伦尽职”尽伦尽职”的行为便是道德的行为尽伦尽职”要求人们“行义”,“行义”即是“为公”为利”是“为我”,目的在“占有”,重在“取”;而“为公”是“利他”,目的在“贡献”,重在“与”冯友兰认为具有道德境界的人,即使是“取”,目的也在于“与”,所以他把处于道德境界的人称为“贤人”四、天地境界,天地合一“天地境界”不同于“道德境界”,这种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此种境界的人,其行为是“事天”的这“天”是指哲学上的“宇宙”,即包容万事万物的“大全” 冯友兰说:“天地境界的人了解于社会的全之外,还有宇宙的全,人必于知有宇宙的全时,始能使其所得于人之所以为人者尽量发展,始能尽性他觉解人虽只有七尺之躯,但可以‘与天地参’;虽上寿不过百年,而可以‘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这种境界又分为知天、事天、乐天和同天四个环节。

      所谓知天,指的是人有宇宙、大全、理世界、道体等观念,“对于他与宇宙底关系,及其对于宇宙底责任,有充分底觉解所谓事天,指的是人为尽自己宇宙间的责任而做事所谓乐天,也就是在做这些事时有一种愉悦所谓同天,也就是“自同于大全”,“与天地一”因而,具有这种境界的人,不仅了解人在社会中的“伦”“职”,而且了解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和作用,这种人的行为不是停留在“行义”,而是要“事天”,进而最求“同天” 处于此境界的人,以宇宙为中心,展示了人宇宙性的人格在天地境界中,人不仅了解社会的存在,而且了解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的存在;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是宇宙的一员;有了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做各种事并自同于宇宙比较四种境界,自然境界是求本能的善,功利境界是求个体的善,道德境界是求社会的善,天地境界是求宇宙的善所以,天地境界是至善境界处于天地境界的人,有觉解且觉解是甚多的,这种觉解就是“天人合一”天地境界的人,拥有高于其他三种境界的人的觉解,是一种最高的境界,只有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才是圣人,才具有真正的理想人格由于人们所处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对人生的“觉解”肯定不同,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必然有异,行为也就必然不一,人生意义和价值当然也不会相同。

      而人的觉解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人的境界也是不断变化发展着,由此境界也有高低之分,从自然境界到天地境界,表现了因觉解程度不同而层层递进的关系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随着年龄的增长,是一般人所能有的境界,是人生来就有的自然境界表明人是自然的人,功利境界表明人是现实的人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则需经过人的努力才能产生的觉解道德境界表明人是道德的人,天地境界表明人是宇宙的人我们既要尊重自然的人和现实的人,又要培养道德的人和宇宙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那么其一生也是不完美的,所以我们还要不断深化人的觉解,去培养人的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是社会的人,人不能孤立存在,而必须是处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的,所以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人和宇宙人人的社会性,要求人要进行实践活动的而每个人的活动意义也不会相同,不管是做工、教书、经商、务农还是其他,都是把世界变成满足自己需要的活动,每个人的每一项活动,都会包含或渗透着他对人生意义的觉解,都会反映一定的人生境界,此时表现出来的多为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一个人如果完全不讲究吃穿住用行,完全没有一点私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一个人会不自觉的处于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之中。

      但是,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然后才能思考人生,才能思考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仅仅处在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中生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有必要向更高境界追求达到更高的境界,需要重视后天的培养,冯友兰寄希望通过哲学的方式向人们告之,人是什么,人生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他指出,哲学的任务就是教人超越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而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对哲学的学习,就我们中国来说,恰恰又是最匮乏的人离不开思想,思想是人的本质属性,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对思想进行思想哲学思考源于人们想过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因此,哲学就是指导人们生活的艺术或智慧哲学又是一门境界之学,它的功用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在于达到现实世界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的价值具体说,学习哲学不会使你成为化学家或物理学家,而是使你懂得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在于使你获得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冯友兰通过人生境界思想所要表达的,他认为,哲学的目标就是要使人达到这样的一种境界,在此境界之中,人与宇宙不是分离的,而是与宇宙及其中的万事万物合一他说:“人所享受的一部分世界有大有小,境界高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大,境界低者,享受的一部分世界小享受是一种感觉,其能让人感到快乐。

      我们应该多注重用哲学的眼光进行思考,获得人生最丰富的意义和价值,使自己的一生更加精彩和充实,不断追求对宇宙的人生、追求高层面的人生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享受生活了读冯书,使人感觉出沉稳大气,有大家风范一行行读下去,犹如与此人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数据提供合同、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docx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数据委托处理服务合同、数据提供合同(示范文本)》.docx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数据委托处理服务合同、数据提供合同、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docx 海南省市场监管与知识产权领域地方性法规和省政府规章英文译版.docx 《数据委托处理服务合同、数据提供合同、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docx 《海南经济特区反不正当竞争条例》等14部地方性法规英文译版.docx 地方金融工作部门降费奖补资金申报表.xls 《数据委托处理服务合同(示范文本)》(GF-2025-2616).docx 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及配套设施装备推广目录(2025版).docx 《海南自由贸易港种子进出口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修订)》全文及解读.docx 政府性融资担保降费奖补和代偿补偿资金申报指引.doc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docx 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工作规则.docx 《数据中介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数据提供合同(示范文本)》.docx 上海市住宅电梯维护保养合同示范文本模板.docx 福建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docx 2025年河北省市场监管系统职业技能大赛计量项目决赛参赛队报名表.doc 《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和入网食品销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征.doc 《数据提供合同(示范文本)》《数据融合开发合同(示范文本)》.docx 融资担保公司降费奖补资金申报请示(模板).doc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