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教材稿五上.doc
6页《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说教材稿 杨玉萍数学课程的教育理念:一、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2.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二、为其他科学提供语言,思想和方法三、满足数学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四、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五、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一、指导思想 北师大版(1~6年级)教材的全称为新世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本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数学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体系本套教材的编写者充分地考虑到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也充分考虑到未来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力求形成以下教材编写的总体特点。
总体特点从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和编排特点来说:二、编写意图与体例基本思路(一)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克服了以往教材的不足,注意从学生的角度去选择内容,设计画面,编写例题,设置练习特别是计算课,一改过去那种枯燥无味的传统计算题模式,而以生活中看得到,用得着,有趣味的图示,画面和语句描绘出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二)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 教材往往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流逐步建立这一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运用这一模型去解释一些现象,或解释一些问题 (三)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处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究和交流 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材自始自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力求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具体来说,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一方面教材利用呈现的多样化和有趣性,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淘气”“笑笑”和“智慧老人”,设计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在卡通人物共同学习的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教材通过展示数学自身的丰富多彩和无穷魅力,促使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这是促使发展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主要途径 编排特点 (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心理发展规律以及知识结构的特点,教材对四个领域内容的安排,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结构每个年级既重点突出,又注意前后连贯 (二)突出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与综合 教材在编写时注重各部分内容间的纵向联系,使前面的内容为后面打好基础,后面的内容是前面内容的发展和提高同时,教材又注意各部分内容间的 横向联系与综合,力求使各个领域的知识能够形成一个整体附有知识树) (三)关注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他们的发展需求也是不同的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中除保证《课标》所提出的基本课程目标能顺利实施外,同时也考虑到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所以对同一问题情境,力求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和开放问题设计了“数学故事 ”,“你知道吗 ”, “数学万花筒”等栏目,供学生选择阅读;在实践活 动的设计方面,在保证全体学生获得必要发展的前提下,力求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重视隐性课程的作用 本套教材力求反映数学的历史应用和发展趋势,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教材通过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一方面,教材通过“数学万花筒”“你知道吗”等栏目提供给学生关于数学在历史上,文化上和现实世界中的作用的实例,在适当的地方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首先源于人类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在人类进步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设计思路第一学段(1~3年级)(见幻灯片知识树)第二学段(4~6年级)(见幻灯片知识树)三、总体目标数学课程目标是指社会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或心理变化的 一种预期 1.学生通过义务教育分阶段数学的学习应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2.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的地位和作用 4.关注学生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段目标 (1)还“目标”以本真,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目标其实只有一条,那就是"培养人"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2)给“目标”以支点,承载社会的理想1.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科学预测2.对学生学习规律的科学认识3.对数学学科价值的科学开发 (3)给“目标”以弹性,够建个性化的天地《课标》改变以往那种指令性过强,统得过死的做法,让人们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拥有了自主权;同时更提倡因材施教,即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段目标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而逐步达到的目标 (4)让“目标”更丰满,塑造自强的新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与态度 四、教材内容结构安排及各领域内在逻辑关系特点 本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应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即每一册教材中同时安排了四个领域的内容在小学段串联知识的逻辑线索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坚持数学课程的三维整体目标。
(二)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课程与数学的重点之一 (三)把解决问题置于数学课程的核心地位 (四)要把处进创新和落实基础知识统一起来 五、教材内容 第一学段(1~3年级)(附知识树,见幻灯片) 第二学段(4~6年级) (附知识树,见幻灯片) 六、对使用本套教材的处理建议 《课标》的要求和学生心理与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活动,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还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钟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更要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愿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在充分理解和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