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修班考点梳理(精).doc
22页提问提纲(政治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略)1.先秦的王朝更替: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2.夏朝核心特征——“家天下”的开始;商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甲骨文”;西周——宗法制;东周(春秋战国)——诸侯割据考点二: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一)分封制1. 分封哪些人:王室子弟、前朝旧贵族、功臣2. 诸侯的权力有哪些:继承土地和人口,有世袭统治权3. 诸侯的义务有哪些:保卫王室、定期朝觐述职、提供军赋力役4. 作用:维护周王室统治二)宗法制1. 宗法制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宗法制的核心(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2. 相对来说,分封制中的哪些人在宗法制中是大宗?哪些人是小宗?[答案]大小宗关系是相对的,要学会判断、结合相关图表4. 宗法制的影响——对西周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答案]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维护周的统治[注意: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亲情、祭祖、家族团结、海外游子寻根归祖等体现的也是宗法制]考点三: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征神权与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四:了解秦朝的统一【09N1T】[东、北、南、西南四个方向]秦统一的意义:奠定了我国古代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考点五:了解“始皇帝”的来历和秦朝的中央官制【08N2T】1. 三公职责各是什么?[答案]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设立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2. 秦中央机构设置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设立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我国古代一切的官僚机构的变化和国家经济、政治、文化政策的调整,其根本目的都是加强君主专制考点六: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1. 郡县制推广实施的背景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秦统一后采用李斯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以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2. 郡县制机构是如何设置的?[答案]“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3. 如何评价郡县制的实施?[答案]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便于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安定统一。
考点七: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答案]主要是积极的方面,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国家统一等考点八: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度1. 知道西汉初年郡国并行制度的形式[答案]西汉初年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封国)制并行的制度,君县和封国同时存在2. 郡国并行制度不利于维护中央集权,不利于国家统一西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后来郡国并行制在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废除考点九: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1.三省名称及运作机制:三省的名称、职责、运作顺序:中书省(草拟文件)—门下省(审批文件)—尚书省(执行)2.三省六部制的实施对君权和相权各有什么影响?根本目的是什么?[答案]分相权以加强君权以维护君主专制考点十: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答案]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考点十一: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1. 元代行省的职责与设置情况[答案]元朝以行中书省作为常设地方行政机构的制度,全国分设十个行中书省(行省),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2. 行省设立的意义[答案]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 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都是维护中央集权的地方制度考点十二:理解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09N3T】1. 察举制度实行的时间和形式的变化(九品中正制)?[答案]秦汉到南北朝为“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是的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一种;在“察举制”下官位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2. 科举制实行的时间和考试内容、影响?[答案]隋唐以后为“科举制”,考试选拔官员,考儒家经典,巩固了儒家的正统地位;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相对于“世官制”、“察举制”的公平公正选官制度变化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考点十三: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 丞相制度谁废除的?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2. 内阁谁设置的?内阁的职能什么?特点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答案]明成祖朱棣设设立内阁简单地说,内阁做的是丞相做的事情,却没有丞相的权力,内阁完全听命于皇帝 丞相的废除、内阁的设立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考点十四: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1. 军机处最早是谁在位时期,在什么情况下设立的?职责是什么?[答案]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不久改名军机处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2. 军机处有何特点?设立的结果怎样?[答案]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君主专制发展的顶峰)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考点十五: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消极是主要的;联系重农抑商、海禁政策的影响是基本一样的,都是造成近代中国社会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归纳]:哪些制度是中央政治制度?变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哪些是地方政治制度?根本目的是什么?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考点十六:了解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1.注意历次战争的时间和核心特征,如火烧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等2.每次战争造成的影响和签定的条约要对应好[答案]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 1840—1842 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56—1860 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1894—1895 日本挑起的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考点十七: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认识其影响1.《南京条约》内容是什么?影响是什么?(略,见教材)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08N3T】[甲午战争的影响:《马关条约》、列强侵略加剧、反割台斗争、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公车上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兴起等]3.《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联系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戊戌变法的失败等内容来理解辛亥革命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考点十八:了解黄海海战1. 在哪次战争中?主要人物是谁?有什么影响?[答案]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的一次决战,主要人物邓世昌结果: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避战保船”,从而失去了黄海海域的制海权,最终在威海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考点十九: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1. 台湾为什么割给日本?2. 反割台斗争中两个主要的将领及其率领的军队3. 反割台斗争的影响[答案]《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割给日本刘永福的黑旗军和徐襄的义军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显示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考点二十:了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1.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结果[关于九一八事变的歌曲、图片]2.七七事变的时间、影响[全面抗战开始]考点二十一:了解南京大屠杀和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1.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南京大屠杀)[图片、文字等各种史料]考点二十二:理解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作用1. 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过程——几个关键点(提出、初步形成、正式形成的标志各是什么?[答案]建立的原因:日本大举侵华,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提出: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初步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正式形成: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或作用)?[答案]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考点二十三: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史实(一)国民政府组织正面抗战的重大史实1. 几个大的会战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凇沪、太原(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枣宜]2. 两个著名的将领:李宗仁、张自忠[答案]凇沪会战、太原会战与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国共合作)、徐州会战与台儿庄战役(1938年徐州会战中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武汉会战、(1938年10月,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枣宜会战(1940年国民党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 正面战场的抗战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但未能阻止优势敌人的进攻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史实【09N11T】1.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形式——游击战和在华北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2.1940年,敌后战场、彭德怀指挥八路军的百团大战考点二十四:探讨抗战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1. 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胜利的意义有哪些?[答案]原因:全民族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意义:①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②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御外敌,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并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2.近代日军两次侵华战争的结果比较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考点二十五: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定都天京[答案]背景——(1)清政府(地主阶级)压迫——主要矛盾(原因)(2)外国侵略(3)自然灾害正式建立政权的标志?[答案]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改称天京,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和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考点二十六: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08N4T】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有哪些?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2.《资政新篇》的内容有哪些?意义有哪些?[答案]1853年冬,太平天国制定并颁布了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平均主义的主张。
《天朝田亩制度》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但绝对平均主义,使它成为一种空想1859年,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这是先进的中国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因而《资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考点二十七: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1.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和意义2.同盟会成立的背景是什么?3.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意义?[答案]189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