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城中学家访工作手册_.doc
22页以家访促师德 以家访促成长 “进家入户,携手育人,访万家”活动家访工作手册班级: 教师: 莲 都 区 联 城 中 学走进学生家庭 走进学生心灵倾听学生家长的心声,做学生家长的贴心人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促进家校衔接,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营造和谐、优质、高效的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联城中学“进家入户,携手育人,访万家”家访活动方案为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水平,同时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师德修养,改进工作作风,维护教育良好形象,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根据《莲都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生(幼儿园)教师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访万家大家访活动的实施意见》(莲教发[2016]49号)文件精神要求,决定在我校启动开展“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为保证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一、活动主题进家入户,携手育人,千师访万家二、活动目标通过家访活动,实现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增强教师师德素养,搭建学校与学生家庭沟通平台,促进我校教育健康、和谐发展。
三、活动任务学期伊始,建立学校家访活动长效机制我校将家访活动纳入学期工作计划,实行常态化管理每学期,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特点,以年级为单位,制定活动主题,统一组织本校全部任课教师、班主任开展入户家访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须完成6-10个学生家庭的入户家访工作教师入户家访时的主要任务是:(一) 了解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二) 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收集好的家庭教育典型三) 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四) 宣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五) 听取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活动安排第一阶段:8-14周:班主任分片逐家家访第二阶段:16-18周:对重点学生回访四、教师分工安排(见附表1、附表2)第一阶段家访均由班主任与跟班老师共同进行(见附表1),第二阶段家访由学校统一安排(见附表2)三)总结表彰阶段(每学年学校放假前)在每学年学校放假前对本校家访活动及时进行总结,并制定出本单位家访考评办法对教师开展家访活动进行考核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掌握在学校教职工总数的10%以内。
学校于每学年学校放假后一周内将和活动总结和教师考核结果上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每年对家访活动表现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将教师家访工作成效作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条件,凡获得年度家访活动先进个人的教师优先参评莲都区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五、活动要求家访要做到“七必进”、 “六知道”、 “五落实”、 “四不准”:(一)“七必进”即一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必进;二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必进;三是思想和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必进;四是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的学生必进;五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学生必进;六是残疾学生必进;七是突发重大变故家庭的学生必进二)“六知道”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教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三)“五落实”即要根据家访情况,制定出困难家庭帮扶措施、“学困生”学习提升措施、家庭教育指导措施、心理健康措施制定的各项措施要与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沟通并进行落实同时,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师家访活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家访活动服务保障措施,为教师家访工作提供便利五)“六不准”。
即不准接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任何娱乐消费活动,不准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六、组织管理1、成立组织学校家访领导小组组 长:潘宏斌副组长:梁益平 陈 喆 章涌泉成 员:王 俊 章荣武 涂毓平 叶联兵 王 奕 叶春勇 2、具体职责学校家访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校家访和表彰方案,对家访活动进行督促检查,对家访活动进行表彰负责整理上报家访有关资料信息;负责建立学生电子家访档案;负责制定本单位家访考核和管理办法联城中学家访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老师与家长间的密切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信息快速传递,达成教师与家长的积极互动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并重的教育格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有效的发展,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家访制度一、家访形式1、走访学生家庭;2、信息(、、等)沟通;3、请家长来校沟通交谈二、家访目的1、进一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2、反映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3、了解学生在家学习生活情况;4、动员流生返校;5、帮扶贫困生;6、控制辍学流失;7、学生在校意外情况;8、其他临时原因,需要家访。
三、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家庭状况、成长环境及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个性特征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商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收集好的家庭教育典型3、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4、宣传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5、听取家长对学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四、家访原则及注意事项家访要做到“七必进”、 “六知道”、 “五落实”、 “四不准”:(一)“七必进”即生活有特殊困难家庭必进、“学困生” 家庭必进、单亲家庭必进、留守儿童家庭必进、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必进、进城务工家庭必进、残疾学生家庭必进二)“六知道”即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教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三)“五落实”即要根据家访情况,制定出困难家庭帮扶措施、“学困生”学习提升措施、家庭教育指导措施、心理健康措施制定的各项措施要与每一个学生和家长沟通并进行落实同时,各中小学要根据教师家访活动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家访活动服务保障措施,为教师家访工作提供便利。
五)“四不准”即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接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补课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1、家访中,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2、家访时,学生、学生家长都应在场,个别问题可要求学生回避3、注意交流方式方法,切忌告状式家访4、尊重家长,诚恳对待家长的意见5、注意家访中的交通等方面的安全等五、家访要求1、每位教师每学期须完成6-10个学生家庭的入户家访工作2、学生因病、事假或有突出成绩,或发生问题,应及时家访3、家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明确谈话中心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地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4、家访时,谈话的态度要诚恳、耐心,形成和谐融洽的气氛,要让家长感到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关怀严禁利用家访做有违师德、有损教师形象的事5、家访时要注意其家庭环境、家长心情、学生在场与否,酌情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6、若上班时间进行家访,进行家访人员需请示主管领导,说明家访对象及进行家访原因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离校进行家访,家访回校后要向主管领导作口头汇报,对应急问题要及时办理。
严禁以家访为由出校办理其他事情7、进行家访要携带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家访记录单”,家访时要把与家长进行谈话的内容作概要性的记录,家长要签字或盖章家访记录要妥善保存,每月以班为单位集中上交级政教处存档8、及时做好访后分析,并撰写家访随感六、评价与考核1、在规定的时间内走访学生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刚性措施,作为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职工考评细则2、学校把教师家访情况作为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掌握在学校教职工总数的10%以内家访记录单存入教师本人师德档案和学校家访活动档案,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岗位聘任、职评的重要依据3、学校对家访活动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家访经验进行推广4、学校将教师家访工作成效作为学校师德先进个人评选的重要条件,凡获得年度家访活动先进个人的教师优先参评新郑市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一、充分准备,制定方案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作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如开学初,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初步制定家访实施方案,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家访,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则按计划进行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在学校与家庭的学习、表现情况,自行申请教师家访,使自行申请与整体安排相结合,既体现了家访的灵活性,又体现师生之间的和谐、民主、平等关系的新型师生关系。
1、家访前期准备: 在家访前,我们必须要了解掌握学生的一些基本素材,如学生的爱好、优点、缺点与不足,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家长在哪些方面配合, 如何应对哪些生成性的家访问题等准备有关学生表现的各种材料,材料要真实、齐全,这是做好家访工作的首要条件老师通过准备材料,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具体表现,要将学生在学校、年级、班级中所处的位置进行正确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避免在家长面前对学生简单地作出“好”与“坏”的主观评断准备好后,就要先与家长预约,看双方在时间上有无冲突并且,家访一定要让该学生知道,不然学生会认为你偷偷摸摸的家访,或去告状、或有目的可求,这会失去学生的信任,也会减弱家访的效果 2、家访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帮、勤、细、激1)对生活贫困生家访要“帮”生活贫困生是班级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生活贫困生学习情绪极不稳定这些学生就易成为令人慨叹的“辍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如果能够经常地家访生活贫困生,就可以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对稳定班级控制学生的流失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老师家访生活贫困生要做到三帮:一帮解决难题、二帮鼓舞士气、三帮激发热情。
2)对行为极端生家访要“勤”所谓行为极端生是指班级中那些纪律和行为习惯极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复杂,是班级中不安定的因素,是典型的“问题生”如果对他们出现的问题不及早解决,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行为极端生的家访是班主任老师家访的重中之重面对此类学生进行家访,不能当学生有问题时才去家访,应该在他们各方面表现好的时候进行家访或许效果会更好老师在家访时,应尽快找出他们出现问题的“病因”,及时对症下药,使他们逐渐进步成为守纪律的标本、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楷模3) 对性格内向生家访要“细”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由于性格内向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他们中大多存在孤独、多疑、偏执等不良心理,在班级中经常表现为不合群、认死理和好顶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