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蒙古西校区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12页1 -集宁一中集宁一中 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高二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考试时间:150150 分钟总分:分钟总分:150150 分分第第 I I 卷(共卷(共 1818 分)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宋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在唐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此背景下,宋代的货币流通和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开创了古代金融的新篇章宋代在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信用形式有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多种形式借贷分为政府借贷和私人借贷政府贷借主要表现为赈贷的形式,在紧急情况下通过贷给百姓粮食或种子的方式,帮助他们度过困境私人借贷多为高利贷,它可以解决社会分化和“钱荒”带来的平民百姓资金严重不足的问题,满足特殊支付和燃眉之急的需要质、押是借贷的担保形式,由质库、解库等机构经营质属于动产担保,它必须转移动产的占有;押属于不动产担保,通常将抵押物的契约交付债权人即可债务人违约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典作为不动产转移的一种形式是在宋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其特点是典权人向出典人支付典价后,在典期内就占有了出典人典产的使用权和收益支配权,出典人也不必向典权人支付利息宋代的商业贸易非常发达,但存在着通货紧缩现象,故赊买赊卖行为也很普遍,几乎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所有物品都能进行赊买赊卖从实际效果看,它解决了军需、加强了流通,更重要的一点,它向束缚生产流通扩大和发展的高利贷构成了冲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商业贸易对货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社会中货币供给和流通状况不尽理想,表现为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货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以及大量流通的铜铁钱细碎和不便携带的特性,其结果是抑制了经济发展为了解决这类问题,在高度发达的造纸和印刷技术保障下,通过民间自发力量的作用或官府的强制推行,宋代社会陆续出现了诸如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纸质信用工具茶引、盐引要求相关人员先用粮草或现钱的付出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凭此类纸质信用工具异地兑取现钱或政府专卖货物这些信用工具的使用,除了可发挥信用功能外,也使得政府和商人在买卖- 2 -货物领域能够共同获利,既有利于商人从政府专卖的物品中分得一份利益,又有利于政府实现增加收入、补给军需等目标早期的交子、关子、会子要求相关人员先交纳现钱作为取得的条件,然后再根据需要持交子、关子、会子到指定的地区兑取现钱。
这类信用工具携带方便且具有汇票性质,可以保障大宗交易、跨地区交易货款的顺利结算它们的使用,弥补了货币的不足,节省了货币流通需求量此后这种交子、关子、会子逐步发展为纸币可见,宋代新型信用工具的大量使用,是社会经济发展史中最具标志性意义的新生事物,它缓解或解决了交换过程中的诸多不便与矛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发展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押、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借贷相比,政府借贷的利率要低得多C.在宋代,债务人可以用不动产的契约或动产作为担保,向债权人借贷在债务人不偿还债务时,债权人可用变卖价款优先受偿D.赊买赊卖的信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宋代通货紧缩带来的资金不足的问题,缓解了生产、流通、消费领域中的诸多矛盾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宋代的信用工具不断创新,出现了茶引、盐引、交子、关子和会子等信用工具B.茶引、盐引等信用工具的使用,可以使一些商人取得茶、盐等货物的专卖凭证,从政府专营的物品中分得一部分利益。
C.各类新型纸质信用工具最初是由宋代政府发行的,期发行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货币流通区域的割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D.宋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高度发达,这为交子、关子和会子等新型信用工具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条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质库,解库是进行押物、放款、放息的机构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质库、解库也随之兴盛B.在宋代,出典人交房产押给典权人后,可以获得一笔典价,且不必支付利息在典期内,- 3 -典权人不但享有房屋的使用权,同时还拥有出租权C.虽然早期的交子具有汇票性质,可以克服金属货币不便携带的缺点,保障商品交易中贷款的顺利结算,但是它还没有发展成为纸币D.宋代各种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对当时的经济发展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此后各个朝代提供了借鉴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 ,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气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 ”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 ”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出师命将,扫清群丑,上禀圣算,指日克除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 ”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寻代宇文述为左翊卫大将军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 ”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 4 -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集成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洲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思者达数百人C.来护儿直言劝谏,后被奸人杀客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D.来护儿廉于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5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歌阅读(10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遣兴杜甫我今日夜忧,诸弟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何况道路长 5 -避寇一分散,饥寒永相望岂无柴门归,欲出畏虎狼仰看云中雁,禽鸟亦有行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A.首句的“忧”字总领全诗,其余各句或叙事或议论,都在抒发诗人内心的忧伤B. “何况道路长”是说诗人因为路途迢遥而归乡不得,思乡之情、难归之悲溢于言表C. “岂无”两句表明诗人虽有家可归,但因“虎狼”当道而回家无望的无奈心情D.末尾两句写诗人仰观天空中飞翔的大雁,透露出让大雁为分散的兄弟捎信的愿望E.本诗通过抒写诗人自己在乱世中对亲情的特殊感受,来反映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9.诗的第一句就说:“我今日夜忧 ”诗人日夜忧的有哪些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概括 (5分)(三)名言名句默写(6 分)10.(1) 《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主旨是, 2)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3)《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浩瀚无际,气势磅礴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习题(25 分)窗棂上挂串红辣椒王长元村长带着那拨儿人进屋的时候,老太太正在扫地。
村长吸溜一下鼻子, “二婶,还不知道吧,顶子出事了” 二婶就一惊:“出了啥事?”“杀人啦,顶子这不,官家正寻他哪!”“啥?”老太太便呆在那里,眼睛就直直地看着炕沿边上的那几个人她这才发现其中一个戴大檐帽的已经带了绑绳和黑亮亮的枪立马她心一颤动,眼仁儿就朝上翻过去,人便跟着向门框斜过去几个人惊恐地奔了过去,将老太太放到炕上一会儿,老太太的鼻翅儿便扇动一下,翻转的眸子虽归了原位,但依旧是愣愣向上看着 6 -“二婶,你看你啥个身板还不知道,上甚火?既是杀了人,顶子就不是原先的顶子了,那便是犯了王法犯了王法的顶子你还伤心个甚!”老太太眸子这才转了一轮儿,一汪亮亮的湿润便映在里面看着老太太有了活气,警察就轻轻一笑,说:“老人家,您的心情我们是理解的,我们希望您控制住感情,配合我们来抓凶犯,按我们的经验,您的儿子还会回家来的,那时您必须报告我们 ”“顶子真若是回家,你可得说呀!”村长眼睛觑觑着,冲着她说, “要不,那叫什么?对,叫窝藏二婶,咱可不能糊涂啊!”她痴痴地点着头,两行老泪缓缓漫过面颊的褶皱,整个面庞已经全是泪水了,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村长最费思索的是:她儿子若回来,她怎么告诉他们哪?他猝然发现了粮囤上那串红辣椒,便指着红辣椒说:“对,就用它。
二婶,他若是回来,您就将这串红辣椒挂到窗户上 ”她又痴痴点点头,看了一眼红辣椒……老太太送走了那些公家的人之后,就把家里仅有的二十几斤白面都烙成饼,然后就一张一张地折叠,用纸包好,一沓一沓塞进帆布口袋里她早已谋算好,顶子若回来,就让他躲进小南山的石洞里,过个十天半月的,看看风声,她再想办法记得,她刚十岁那会儿,还扎着羊角辫呢,就给八路军伤病员往那山洞里送过饭,想想那会儿她都从没断过伤病员的一顿饭如今,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