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2020学年北京中加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26页2019-2020学年北京中加学校高三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如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D.丙的子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参考答案:C2.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三位实验人员制作洋葱根尖装片的操作步骤(“+”表示操作,“﹣”表示未操作)如表所示:实验人员操作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甲根尖1~3mm处﹣+++乙根尖1~3mm处+﹣++丙根尖5~7mm处++++则甲、乙、丙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 )A.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B.细胞分散但看不到染色体、染色体着色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C.细胞重叠、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D.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细胞分散染色体清楚参考答案:C【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分析】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1)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2)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由于甲没有进行解离,所以细胞与细胞没有分离开来而重叠在一起;由于乙没有进行漂洗,解离液会与染色剂发生反应,导致染色效果不好,所以染色体着色很浅不清楚;由于丙取材是在根尖5~7mm处,此处已不是分生区,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所以染色质不会变成染色体,但操作过程正确,所以细胞着色清楚但看不到染色体.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分析图示的能力.3. 某高等植物的配子中含有4条染色体,则该植物的种子的胚在形成过程中,细胞所含有的染色体数最多为( ) A.8条 B.12条 C.24条 D.16条参考答案:D4.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①正常情况下,生物体的根本能源、储备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分别是光能、蛋白质、ATP②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老化受损的细胞器融入溶酶体中③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光合作用过程中都有能量的转化,但是只有绿色植物可以利用光能④水果储藏在完全无氧的环境中,可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⑤同一个体内各类活细胞所含的酶种类和数量相同⑥每克脂肪氧化放能多于每克糖类的主要原因是脂肪分子中含氧比例高⑦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提供ATP、核苷酸、酶、DNA等物质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参考答案:D5. 下列实验操作会达到预测实验目的是( )A.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可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B.将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再做不同保温处理,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用新配制的NaOH与CuSO4混合液,可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蛋白质D.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参考答案:A【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分析】1、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3、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解答】解:A、用盐酸与酒精的混合液解离洋葱根尖,可使细胞分离,这样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A正确;B、将酶与底物分别做不同保温处理,然后将相同温度下的酶和底物混合,B错误;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应该先加NaOH溶液,再加入CuSO4溶液,C错误;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检测蛋白质的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 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参考答案:A7. 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酶解法分离出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B.在基因工程中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参考答案:D8. 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效率下降,其原因是 ( ) A.水光解产生的氢的数量不足 B.叶绿素利用光能合成的ATP数量不足 C.暗反应过程中还原剂的数量不足 D.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数量不足 参考答案:D9.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B. 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C. 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D. 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参考答案:B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 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考点定位】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的知识,要求考生能正确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及与伴性遗传的联系,正确写出各种个体的基因型或可能的基因型是解题的关键对于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应把基因分开一对一对的计算,再重新组合即可计算答案10. 判断西藏高原的白菜与萝卜比生长在我国其他地区的要大的原因。
A.昼夜温差大 B.阳光辐射强烈 C.白天温度高 D.降水多参考答案:A11. 下列对ADP+Pi+能量→ATP反应式中“能量”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细胞内蛋白质水解B.向右反应需要的能量可来自葡萄糖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C.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D.向左反应产生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对水的吸收参考答案:B12. 下列实验中,科学家使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的是A.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B.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C.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D.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参考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经典实验所用的方法科学家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的研究、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卡尔文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都是使用的同位素标记法;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的不同部位13. 下列关于二倍体生物细胞增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全部DNA和染色体都将平均分配B.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细胞每一极均含有同源染色体C.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不含有姐妹染色单体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但不含同源染色体参考答案:A14. 种群数量数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 )A.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B.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提出合理假设→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C.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D.提出合理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表达事物的性质→实验或观察检验或修正数学形式参考答案:A【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分析】数学模型指的是用来描述系统或它的性质和本质的一系列数学形式.它将现实问题归结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学的概念、方法和理论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来刻画实际问题,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精确的数据或可靠的指导.【解答】解: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是:第一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要构建一个数学模型,首先我们要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弄清楚对象的特征.第二步:提出合理的假设.合理提出假设是数学模型成立的前提条件,假设不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也不相同.第三步:建构模型.根据所作的假设分析对象的因果关系,利用对象的内在规律和适当的数学工具,构造各个量词的等式关系.第四步: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当数学公式这个模型构建出来后,可以进一步求算出各月的具体数值,再绘制出坐标曲线图,曲线图可以更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