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 第01讲 诗歌形象类鉴赏(讲义)(解析版).docx
22页第01讲 鉴赏诗歌形象类目录1.命题形式近几年都保持着2道题:一道选择题加一道主观题一般选择题为3分,主观题为6分,共计9分2. 选材特点选择唐诗宋词中的诗歌较多,大多数是近体诗,也会考查古体诗2023年新高考卷考查的是宋代林逋和林希逸的诗林希逸是南宋的最后以为理学家,考查的是一首哲理诗2022年考查的是唐代李白和宋代理学家魏了翁的诗2021年考的是宋代陆游和唐代杨巨源的诗近三年来看,考查词的时候少诗歌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且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这些形象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意旨,寄托着复杂的情感,暗示着深刻的哲理扣住诗歌形象是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4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分析关于诗歌形象类的考查一般情况下,是出在选择题里,2023年新高考2卷,15.小题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
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四个选项都蕴含了对诗歌形象的考查《念奴娇 赤壁怀古》1、上片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明确】景象:长江赤壁段雄伟壮阔的景象作用:(1)为描写人物烘托气氛,引出下片对风流人物周瑜的赞颂 (2)作者精妙独到地描绘古战场险要雄奇的形势,勾画了一幅壮丽如画的景象,为追怀英雄业绩 设置背景,渲染声势2、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作者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3. 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①背景的衬托,把人物形象放在特定的环境里:本词苏轼把周瑜放在长江雄伟壮阔的背景之下,来烘托英雄的气势②直接描写:(外貌和动作描写: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儒将形象③侧面描写:(小乔初嫁了)借周瑜娶小乔的事实,说明周瑜年纪很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 以美人烘托英雄,更能衬托周瑜潇洒的风姿,英雄美人,相得益彰;暗指周瑜和孙权的关系,表现作者渴望能取得君王的绝对信任。
4、苏轼写“眼前之景”,你认为哪几句写得好?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为什么?明确: “乱”:岩石山崖的奇形险怪怪石参差错落穿”: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巨崖陡峭峥嵘,突兀怒起,直插云霄仰视所见,从形的角度,写出了山石奇峭高峻惊”:既状波涛的汹涌,又传达人的感受惊心动魄惊”:本意为“马骇也”,像惊马一样的波浪拍击着岸边,非常凶猛,写出江水的汹涌澎湃拍”:波涛力度之大江水浩荡,波涛汹涌,撞击江岸,发出震耳欲聋、惊心动魄的轰响俯视所得,从声的角度写出了波涛粗野凶暴的性格,而且还描述了急流澎湃的气势卷”: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犹如白雪远视所见,从色的角度拍岸”后的“惊涛”所出现的浪花飞溅的奇丽景象这三句写景,真是字字珠玑,历历在目卷”、“千堆雪”更让人浮想联翩:一边是无坚不摧的长江,一边是坚无不摧的赤壁,一声声巨雷般的撞击声中,飞溅起无数雪白的浪花,展示古战场苍莽古老的气势,令人联想起赤壁鏖战的血火交映的历史画面和英雄人物这三句运用拟人、比喻、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声音、色彩、姿态、气势等方面描绘赤壁的奇景和长江的气势,也暗写下阕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人物的英姿,表现作者的豪迈奋发意气,渲染了环境气氛。
《登高》杜甫1、提问:首联描写了哪些景物?明确:六种:风、天、猿、渚、沙、鸟描述词:急、高、啸哀、清、白、飞回2、提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什么?明确:哀3、提问:诗人描写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风急:秋气逼人,使人感到非常冷,同时使人感到凄凉天高:在广阔的天地间,使人感到渺小和孤独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飞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孤独痛苦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也可能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琵琶行》白居易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明确:头两句写江头送客,正当秋夜,枫叶如丹,荻花飘白,风声瑟瑟,这就烘托了一种惆怅惜别的悲凉气氛中间四句写船中饯别,“举酒欲饮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埋下伏笔,并和后文“浔阳地僻无音乐”照应在无管弦的寂寞中饮酒,自然“醉不成欢”酒喝得虽多,却不成欢,言外之意是心情郁闷,一个“惨”字不但渲染出气氛的特点,而且含蓄地吐露了诗人的悲抑心情而船外则是江面茫茫,月影沉壁诗人的离情别绪,有如荒江冷月这些景物描写不仅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而且也为琵琶女的出场创造了环境气氛最后两句用“忽闻”造成语气的强烈转折,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用水上传来的琵琶声打破了寂寞、郁闷和凄清。
用“主人忘归客不发”突出琵琶声的艺术魅力,感情由悲抑转为惊喜考点一 人物形象突破一 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高考设题方式一是鉴赏人物形象,二是鉴赏塑造人物形象所用的手法,第二个方面放在“表达技巧”章节讲解迁移拓展】下列教材中的诗句或诗歌,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特征是什么?诗 歌主要人物形象特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陆游《示儿》、辛弃疾《破阵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翰《凉州词》、王昌龄《出塞》柳永《雨霖铃》、李商隐《无题》答案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爱恨情长、缠绵悱恻考题示例:透析考题,知能迁移【常见设问】1.(2017·全国卷Ⅱ)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2.(2014·山东卷)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3.(2014·江苏卷)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方法指导】鉴赏人物形象“4角度”1.看标题、注释,初步揣摩形象有的诗歌标题有极强的暗示性,对于形象、情感都有提示如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很明显通过标题就可以大体揣测出本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美景的诗人形象有的诗歌注释也有暗示性如湖北卷《劳停驿》(欧阳修)的注释“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据此可以揣摩,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体是“被贬蛮荒、漂泊在外”的形象2.赏景物(意象),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三径”“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然的隐者形象”3.抓描写,分析形象要抓住诗歌中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仔细分析相应的关键词,探寻人物的形象特点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一句中“醉眼”就是一个神态描写,很明显这个描写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旷达洒脱”4.析典故,分析形象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借他人(事)来比况自己,为用典。
比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一句用典,作者以廉颇自比,雄心不减当年,渴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鉴赏人物形象“3步骤”【典例示范】典例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解析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步骤一)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步骤二)【即练即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浣溪沙朱敦儒①雨湿清明香火残,碧溪桥外燕泥寒日长独自倚阑干 脱箨②修篁初散绿,褪花新杏未成酸江南春好与谁看?【注】 ①朱敦儒(1081—1159),洛阳人,“南渡以词得名”,此词作于流落江南之时②箨:竹笋的壳皮从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解析 词的上阕写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透露出词人的寂寞、惆怅下阕以反诘句“江南春好与谁看?”收结全词,表达了失国亡家、忧念时事而无心观赏的沉痛心情再结合词下注解可知本词是词人流落江南所作,联想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可知词人遭遇战乱,流落江南,内心自然充满悲愤凄凉由此可得人物形象,按答题的一般步骤回答即可答案 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内心悲凉凄苦、落寞怅惘的爱国词人形象清明时节,凄风苦雨,寒气难耐白日渐长,一个人寂寞地倚着栏杆,这时光怎么过得如此缓慢?天寒人心更寒词人遭遇离乱,故国已亡,流落江南,内心的悲愤凄凉由此可见。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阮郎归·初夏苏 轼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①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注】 ①水沉:指沉水香古人用它来熏室内这首词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请简要赏析解析 第二问应该从手法角度作答,其中要明确诗歌常用的手法或技巧,本词中,上片重点写了庭院和景致,属于烘托人物;下片写少女“纤手弄清泉”,属于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答案 (1)词中塑造了一个娴雅、活泼,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女子形象2)①上片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琴棋、熏香之家写其情趣雅致,绿槐高柳的庭院写其性情沉静②下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赏雨赏花写其兴奋好奇,纤手弄泉写其活泼天真考点二 鉴赏景物形象突破二 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从高考命题来看,对景物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