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新导学笔记选修三人教全国通用讲义:第四单元 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 单元检测(四) Word含答案.docx
6页单元检测(四)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美国学者贝尼斯在《外国外交史》中曾说“雅尔塔实际上等于另一次慕尼黑”,下列史实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国联主张以“国际合作”管理东北三省B.强行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C.对部分日本法西斯战犯免于起诉D.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答案 D解析 慕尼黑会议上,西方大国牺牲弱国利益,在雅尔塔会议上中国利益又被世界强国出卖A、B、C和雅尔塔会议无关2.1947年,美国政府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主张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出台背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苏加紧在全球的争夺 ②它标志着美苏两国昔日战场盟友关系的破裂 ③它成为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标志 ④由此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加紧在全球的扩张,美国政府为了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提出了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促成了马歇尔计划的出台和北约组织的建立故①②③④都正确3.(2017怀化高二检测)罗斯福曾授意福雷斯特戴维斯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罗斯福宣称雅尔塔会议是一个转折点——我期望对我们的历史,从而对整个世界的历史都是如此。
材料反映( )A.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挑战B.美国和苏联的合作已经破裂C.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失败D.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了变化答案 D解析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里提到美国“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这表明美国将由孤立主义改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故D合乎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本题选D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音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答案 D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哈瓦那”“纽约”“莫斯科”“原子弹”等词,结合所学可知为古巴导弹危机5.(2017深圳高二检测)1963年,为避免误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造成“战略迷雾”,一条连通白宫和克里姆林宫的“危机控制直拨通讯线路”投入使用这条热线( )A.导致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B.有利于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C.改变了美苏两极对峙的格局D.体现出核危机笼罩下的一种相对平衡答案 D解析 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这与核恐怖平衡状态下的“危机直控”有密切关系,故本题选D。
6.(2017临沂高二检测)学者胡鞍钢将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分为顶峰时代(1945~1955年)、强势时代(1955~1990年)、独霸时代(1990~2000年)以及衰落时代(2000年之后),对其确切的阐释是( )A.“顶峰”根植于先进经济体制B.“强势”表现为两极格局终结C.“独霸”反映出一超多强发展D.“衰落”意味着资本主义衰落答案 B解析 顶峰时代(1945~195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与先进经济体制无关,故A错误;强势时代(1955~1990年)就是美苏两极格局的时代,也表现为两极格局走向终结,故B正确;独霸时代(1990~2000年)表现为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 不是一超多强,故C错误;衰落时代(2000年之后)指的是美国的霸权逐渐相对衰落,并非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衰落,故D错误;综上所述分析,本题选B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7、8题各25分,第9题20分,共70分)7.(2018南昌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
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刘易斯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25分)答案 示例一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
示例二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示例三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结合上述两种论证方案综合分析作答)解析 据材料“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可提炼观点为“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论述可从苏联角度去答,从苏联在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国家利益上去论述;还可据材料“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提炼出另一种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然后围绕观点论述,要从美国角度,从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去论证;还可以提炼第三种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依据以上两种观点综合分析作答。
8.(2018黄冈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欧美国家产生的两对矛盾。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矛盾发展产生的结果1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12分)答案 (1)矛盾: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结果: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2)因素: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9.(2017滨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际,罗斯福总统就开始构想美国的战后世界蓝图罗斯福主要继承和发展了威尔逊集体安全思想,试图在战后建立一种大国协调下的集体安全他精心设计建立联合国作为维护战后集体安全的机构他认为,大国合作是保障联合国发挥权威效能的重要前提,集体安全的实现必须以大国的协调一致为保障在政治上建立集体安全的同时,罗斯福在经济方面又精心策划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国际经济秩序,主要是从金融、贸易和投资三方面来扩张美国经济。
美国在战后积极主张结束英法等传统殖民主义的统治,实行民族自决,建立资本主义的民主政体罗斯福的战后世界蓝图实质上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门罗主义”——摘编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战后世界蓝图的产生背景10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世界范围内“门罗主义”的特点与影响10分)答案 (1)背景: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胜利;美国实力强大,企图建立符合美国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威尔逊、罗斯福等人对稳定世界秩序的思考2)特点:强调民族自决,强调美国主导,强调大国合作并协调一致影响:有利于打破传统殖民体系;便利了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对外扩张;推动了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