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生物 复习精品课件及资料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练习4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doc
8页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综合练习4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满分为10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 50分)请将符合题意的答案的序号填写在下表空格内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一、 选择题:1. 下列对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B.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C.核苷酸由含氮碱基、五碳糖和磷酸组成D.核酸只存在于细胞核中2.在生物体内,作为生命活动的体现者、遗传信息的携带者、膜结构的主要成分的化合物,依次分别为( )A.糖类,脂类、核酸 B.蛋白质、磷脂、核酸 C.蛋白质、糖类、核酸 D.蛋白质、核酸、磷脂3.能表示人体大量饮水时,胃液的pH值变化曲线是pH时间7ApH时间7BpH时间7CpH时间7D4.渗透作用可以直接和间接的证明或验证①细胞的死活 ②是否是成熟的植物细胞 ③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④是原核细胞还是真核细胞 ⑤细胞中是否含有DNA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⑤5.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入清水中搓洗,鉴定黏留在纱布上的黏留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A.碘液、苏丹III溶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C.亚甲基蓝溶液、苏丹III D.碘液、斐林试剂6.关于细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胞是一切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大多数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是以细胞为基础的C.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是一致的,在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更明显D.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7.大肠杆菌在生长时,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是培养液的3000倍。
如果在培养液中加入箭毒素的药物(不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大肠杆菌细胞内钾离子的质量分数立即下降,这种药物的作用是A.使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变为全透性 B. 改变了遗传特性C.影响ATP的生成 D.抑制细胞膜上载体的活性8.某一蛋白质由4条肽链组成,共含有109个肽键,则此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NH2和—COOH个数及氨基酸数分别为( )A.105个,105个,105个 B.110个,110个,110个C.4个,4个,113个 D.1个,1个,113个9.变形虫可以吞噬整个细菌,这一事实说明了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细胞膜具有保护性10.光合作用产生的[H]与细胞呼吸产生的[H],分别用A.都用于还原CO2 B.都用于还原O2C.前者还原O2,后者还原CO2 D.前者还原CO2,后者还原O211.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种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A.a B.b C.c D.d12.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B.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3-4滴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mL的NaOH C.2mL蛋白质稀释液,同时加入0.01g/mL的HaOH和0.01g/ml的CuSO4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2mL蛋白质稀释液13.下列生物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艾滋病病原体 B.脊髓灰质炎病原体 C.乙型肝炎病原体 D.炭疽病病原体14.花生子叶细胞内的圆形透亮的小颗粒与苏丹III染液发生了颜色反应 ,形成A.蓝色 B.橘黄色 C.无变化 D.紫色15.谷胱甘肽(分子式C10H17O6N3S )是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三肽,它是谷氨酸(C5H9O4N)、甘氨酸(C2H5O2N)和半胱氨酸缩合而成。
则半胱氨酸可能的分子简式为A.C3H3N B.C3H5ONS C.C3H7O2NS D.C3H3O2NS16.细胞是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与此说法不符的是( )A.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内或在细胞的参与下完成的B.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C.除病毒以外的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动植物细胞以及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功能相同17.生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是( )A.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物质和能量交换C.基因的传递与变化 D.对刺激产生的反应18.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TP主要粒体中生成B、 它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C、 细胞内贮有大量的ATP,以供生理活动的需要D、 ATP是生物体内唯一的可以释放能量的化合物.19.一学生15分钟内相断进行四次俯卧撑右图表示每次俯卧撑数,对这一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A、 肝脏贮藏的糖原不足 B、 糖类转化为酒精C、 供氧不足,乳酸积累 D、 肌肉组织中的CO2过剩20.科学家在研究蚕丝细胞亚显微镜结构时,取得这样的数据: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N时,蚕丝产量为P.粗面型内质网的含量为2N时,蚕丝产量为1.5P。
其含量为3N时,蚕丝产量为2P研究结果表明,凡高产品种,丝腺细胞中粗面型内质网特别发达以上事实说明A.蛋白质在粗面型内质网上合成 B.蛋白质在核糖体里合成C.粗面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与与运输有关D.高尔基体与蛋白质分泌有关21.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C18O2光照下的小球藻悬液比是( ) A. 1:2 B. 8:9 C. 2:1 D. 9 :8 22.下列有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此过程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H]和ATPB 此过程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2O,产生少量的ATPC 此过程的第三阶段是葡萄糖氧化成CO2和H2O,产生大量的ATPD 此过程必须有氧分子参与,始终粒体中进行23.某科学家用含14C的CO2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证明其转移的途径是:( )A. CO2→叶绿素→ATP B.CO2→三碳化合物→ATPC. CO2→三碳化合物→(CH2O) D.CO2→五碳糖→(CH2O)24.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其原因是:( )A.细胞丧失了全能性 B.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C.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D.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25.将一株新鲜的苔藓植物放入其中加有伊红(一种红色染料)的一种浓的盐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你会看到苔藓的细胞,如下图所示。
①,②会是什么颜色? 部位①部位②A绿无色B绿红C红无色D红红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简答题:共包括5个小题,共计50分1.(5分)下图表示胰腺细胞合成与分泌酶原颗粒的大体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在胰腺细胞内部,酶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____;对酶进行加工和包装的场所是____________2)将酶运输到加工场所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3)胰腺细胞向外分泌每元颗粒的过程可以说明细胞膜的具有____________性4)酶颗粒的合成、运输、加工和分泌需要ATP提供能量,与ATP合成极为密切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2.(14分)右图为酵母菌无氧呼吸实验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葡萄糖溶液应先煮沸又冷却后才能加入酵母菌的原因是 2)盛有清水的试管在该实验中的作用是 3)随着时间的推移,盛水的试管最终无气泡溢出,这是因为 。
此时测定锥形瓶中溶液的成分应该是 4)本实验主要验证 5)如用乳酸菌代替酵母菌,澄清石灰水有何现象发生? 请说明理由(用有关反应式表示) 3.(12分)某工厂生产了一种加酶洗衣粉,其包装袋上印有如下部分说明 成分:含碱性蛋白酶等用法:洗涤前先将衣物浸于洗衣粉的水内数小时使用温水效果更佳注意:切勿用于丝质及羊毛衣料用后彻底清洗双手请回答以下问题:(1) 质检局针对该洗衣粉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 该实验的目的是 2) 一学生为探索该洗衣粉中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参考上述(1)的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有关实验,并把结果以下列曲线图A、B表示 ① 由图可知,使用该加酶洗衣粉的最适宜温度约为 ② 在O℃和75℃时,酶的催化效率基本都降为零,但温度再度回到45℃,后者的催化作用已不能恢复,这是因为 。
③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测定 指标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3)该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