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抗抑郁-抗躁狂药.ppt
32页第二节 抗抑郁症药 (antidepressant),,,精神药物: 抗精神分裂症药(antipsychotic drugs) 抗躁狂药 (antimanic drugs ) 抗抑郁症药(antidepressive drugs) 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一. 概 述,Depression: 情感性精神障碍,常见精神病 表现: 情绪低落、悲观失望, 睡眠障碍, 自杀冲动突出发病率:5--12%,2004年11月9日:以南京大屠杀一书闻名的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被路人发现用手枪在加州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1990年:诗人方向服毒自杀,死后葬于千岛湖畔 1991年:台湾作家三毛在台北寓所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2006年:日本女作家鹭泽萌前在其独居的家中自杀身亡,年仅35岁 2007年:广州著名律师.,北京市大学生调查显示: 23.66%患有抑郁症,估计不少于10万人 大学生、妇女儿童、老年人为重点发病人群 其中,大学生抑郁症现患病率已达23.66%, 2004年,北京高校共有19名学生自杀身亡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心理社会因素:应激事件。
遗传因素:抑郁症血缘关系, 高10-30倍 神经生化因素:单胺学说,受体学说 神经内分泌因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 5. 免疫因素:免疫抑制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60年代 脑内单胺(5-HT , NA,DA) 不足或活性过低 实验:抑制5-HT再摄取药有效受体学说(receptor hypothesis): 70年代 脑内5-HT受体 、NA受体增敏(超敏)躁狂-抑郁症(manic-depressive disorder) 双极情感性,有躁狂相和抑郁相,交替出现 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 脑内单胺 NA增多,5-HT减少或失衡常用抗抑郁药: 三环类:米帕明(丙咪嗪)、阿米替林 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氟西汀 5-HT和NA再摄取抑制药:文拉法辛 5-HT和NA受体阻断药:米氮平二. 三环类抗抑郁症药,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 TCAs,抑制突触前膜NA、5-HT的再摄取,阻断M-受体, 阻断-受体。
米帕明(Imipramine,丙咪嗪 ) 药理作用 CNS: 对抑郁症:引起情绪高涨、精神振奋 对正常人:不产生兴奋 机制: 抑制突触前膜对NA和5-HT的再摄取 加强受体的激动作用2-3周后起效三环类抗抑郁药作用机制,长期作用:受体调节,2. 抗胆碱作用:阻断M受体 视力模糊、口干、便泌、尿潴留 3. 心血管系统: 阻断受体 低血压, 奎尼丁样作用 房-室传导 室性早搏、 房颤(快速型心律失常) 抑制心肌中NA的再摄取有关临床应用:抑郁症:150 250mg / d 焦虑症:恐慌发作 儿童遗尿、强迫症 给药需个体化, 起效慢 不良反应:阿托品样作用,Bp,心律失常 禁忌症: 前列腺肥大、癫痫、青光眼, 心血管病2. 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 依拉维,前体药,代谢产物:去甲替林(活性药) t1/2 :10 -- 50 hr, 作用: 抗抑郁:阻断5-HT、 NA再摄取 应用: 25 100mg / d 广谱抗抑郁症,抑郁症伴焦虑 疼痛性焦虑,遗尿症,神经性厌食等。
3. 氯丙咪嗪 (clomipramine) 氯米帕明,广谱抗抑郁症、抗强迫症: 抑制NA、5-HT再摄取 镇静作用: 改善焦虑, 作用持久:t1/2 21 hr米安色林(mianserine) 曲唑酮(trazodone) 多塞平(doxepin): 多虑平,三. 选择性NA再摄取抑制剂(NRI),1. 地昔帕明(desipramine) 去甲丙咪嗪,药理作用: 主要抑制NA再摄取, 抑制5-HT 100倍 对H1受体拮抗作用强 快速提高精神活动性,改善睡眠临床应用:,各种抑郁症:100 200mg /d, 躁狂-抑郁症的抑郁阶段,,不良反应: 轻,长期用药,躁狂-抑郁症可出现躁狂发作, 导致精神分裂症病情加重2. 瑞波西汀(reboxetine) 新型,特点:抑制NE再摄取,选择性高, 强效,广谱抗抑郁, 不良反应轻马普替林 (maprotiline) 去甲替林 (nortiptyline),四. 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药(SSRI),氟西汀(fluoxetine):80年代 帕罗西汀(paroxetine):90年代 舍曲林(setraline): 氟伏草胺(fluvoxamine): 西酞葡兰(citalopram):,特点: 对5-HT再摄取抑制,选择性高, 突触间隙5-HT含量,t1/2 48 72 hr。
应用: 20 40mg / d 用于各种抑郁症,效果显著, 双极性躁狂-抑郁症过程的抑郁相氟西汀(百忧解)、帕罗西汀(赛乐特):,五. 5-HT和 NA再摄取抑制药,文拉法辛(venlafaxine):,特点:双抑制,广谱抗抑郁 可诱导躁狂、癫痫发作,慎重,六. 5-HT和NA受体阻断药,米氮平(mirtazapine),特点:1. 作用 阻断NE神经元2 R,负反馈阻断,,NE释放 ,激动5-HT神经元,,,2. 广谱抗抑郁,不良反应减少个体化合理用药 剂量逐步递增,采用最小有效剂量, 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药依从性 单一用药,足量、足疗程,不主张联用药心理治疗可提高疗效合理应用,第三节 抗躁狂症药,(antimanic drugs),情绪稳定剂(mood stabilizers),躁狂症: 情绪异常高涨、躁动、语言不能自制碳酸锂 (Lithium Carbonate)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丙戊酸钠(valproate sodium),单胺学说(monoamine hypothesis): 脑内 NA增多,5-HT减少或失衡碳酸锂(Lithium Carbonate):,1949年应用临床,60年代治疗躁狂症。
治疗量对正常人精神活动无影响, 对躁狂症发作有显著疗效, 双极性躁狂相有效作用机制: 1. 抑制脑内NA、DA释放,促进再摄取 突触间隙递质浓度降低 2. 抑制cAMP、PLC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不良反应: 排泄缓慢,血浓2mmol/L引起中毒 孕妇、浦乳期禁用抗躁狂药,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 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主持编写),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