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3__报价阶段及策略.ppt
22页商务谈判的报价阶段及策略 一、报价 二、报价策略 三、定价与报价技巧一、报价• 1、确定开盘价,提出报价时, 应该注意的问题 • 第一、报价要非常明确,报价 时切忌含含糊糊使对方发生误 解;例如“12元” • 第二、报价要非常果断,毫不 犹豫; • 例如,不能是:“12元左右” • 第三、报价时不必做过多的解 释和说明2、先后报价的利弊• 1)先报价的利弊 • 无论是卖方或是买方先报价其有利之处在于:对商务 谈判影响较大,而且为商务谈判制定了一个框框,即 便是报出来的价很高或很低,只要对方能坐下来商务 谈判,结果往往对先报价者有利• 例,某有一定品味市场上的服装,往往高出进价的3倍 到10倍如果一套服装进价300元,标价900元购买 者一般还价在700至600元,很少有还到400至500元的 ,他们怕被卖主骂,所以,宁可不还价而转身一走了 事而卖主往往在400至500元的价位上就愿意成交 所以说,卖主只要有人愿意在900元的价格上与他讨价 还价,他就大大地成功了• 2、后报价的利弊 • 利:对方在明处,自己在暗处,可以根据对 方的报价及时地修改自己的策略,以争取最 大的利益 • 弊:即被对方占据了主动,而且必须在对方 划定的框框内商务谈判。
• 3、注意事项 • 关于先后报价孰优孰劣,要视具体情况而言一般地说 ,应注意以下几点: • (1)在高度竞争或高度冲突的场合,先报价有利 • (2)在友好合作的商务谈判背景下,先后报价无实质性 区别 • (3)如果对方不是“行家”,先报价为好 • (4)如果对方是“行家”,自己不是,后报价为好 • (5)双方都是“行家”,先后报价无实质区别 • 另外,商业性商务谈判的惯例是: • (1)发起商务谈判者,先报价; • (2)投标者与招标者之间,一般应由投标者先报价; • (3)卖方与买方之间,一般应由卖方先报价三)介绍几种常见的报价技巧• 1、报高价法 • 2、鱼饵报价法 • 3、中途变价法 • 4、挑剔还价法 • 5、加法、除法报价法 • 6、哄拾报价法• 1、报高价法 • (1)报高价法的好处 • 在价格型的商务谈判中,有经验的商务谈判者为了拔 高自己的要求或者压低对方的要求,往往采取“漫天 要价,就地不钱”的报高价法实践证明,如果卖主 开价较高,则往往在较高的价格上成交;相反,如果 买主还价很低,则往往在较低的价格上成交• 例如,一块手表卖主开价100元,买主还价60元,那么 最后买卖可能在80元或接近80元的价格上成交。
若卖 主开价300元或者买主还价50元,那卖主就获得了很大 的利润空间• (2)报高价的作用 • ∆ 改变谈判对手的最初要求,从而使自己能得到更多 的利益 • ∆ 报高价还可以向对方提出诸多刻薄的要求,向对方 施加压力,以此来动摇对方的信心,压低对方的期望 目标 • (3)报高价的弊端 • ∆ 过高的报价,往往导致商务谈判的破裂 • ∆ 太高的报价会延长商务谈判时间,降低商务谈判效 率,增加商务谈判的成本支出,甚至可能给竞争的第 三者乘虚而入• 2、鱼饵报价法 • 商务谈判的特点是“利己”和“合作”兼顾因此, 如果商务谈判者想要顺利地获得商务谈判的成功,而 且还维系和发展同商务谈判对手之间的良好关系,那 么在尽可能维护自己利益的基础上,还要照顾和满足 商务谈判对手的需要和要求这个道理有点类似用鱼 饵钓鱼,你想要钓到大鱼,就得准备“牺牲”鱼饵• 注意点:使用鱼饵报价法必须注意掌握分寸:鱼饵太 少,就想获得对方很多利益,势比登天;鱼饵太多, 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所以,在使用鱼饵报价 法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投下鱼饵的目的是为了钓到 大鱼,即满足对方的需要是手段,最终为了满足自己 的需要才是目的。
• 3、中途变价法 • 此法顾名思义是在报价的中途,改变原来的报 价趋势,从而争取商务谈判成功的报价方法所谓改 变原来的报价趋势是说,买方在一路上涨的报价过程 中,突然报出一个下降的价格,或者卖方在一路下降 的报价过程中,突然报出一个上升的价格来,从而改 变了原来的报价趋势,促使对方考虑接受你的价格 (注:仅使用一次,不易多用)• 4、挑剔还价法 • 这种技巧通常被买主用来压低卖主的报价,方法是故 意找岔,提出一大堆问题和要求,其中有些问题的确 存在,有的则是“鸡蛋里挑骨头”,“故意”制造出 来的• 若在商务谈判中,遇到这样难缠的主儿怎么办? • (1)作为卖方,你首先必须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买方 总是喜欢挑剔一是要有足够的耐心;二是对待挑剔 者千万不要轻易让步,否则对方会得寸进尺 • (2)对待任何难缠的挑剔者,最好的武器是耐心加笑 容 • (3)要观察对方是否真实购买 • (4)对付真心购买的挑剔者的故意挑剔,不妨来个针 锋相对,即把对方无中生有挑剔出来的问题,毫不留 情地打发回去,只要来那么几下,往往会使他无法再 挑剔下去• 5、加法、除法报价法 • (1)加法报价法 • 所谓加法报价法,就是报价时并不将自己的要求一下 子报出,而是分成几次提出,以免一锅端出吓倒对方 ,导致商务谈判破裂。
由于总的要求被分解后逐个提 出的,往往都是一个个小要求,容易为对方所接受 • (2)除法报价法 • 所谓除法报价法,与加法报价法不同之处在报价时先 一下子报出自己的总要求,然后再根据某种参数(例 如,时间、用途等等)将价格分解,使买主觉得价格 不贵,可以接受• 6、哄抬报价法 • 在商务谈判场上,有时会看到有些卖主为了提高价格 ,剌激买方的购买兴趣,同时也创造一种竞争的局面 ,不惜采用哄抬报价法 • 这是利用人们的“从众心理”这种策略慎用)三、报价的技巧o1、先苦后甜o2、先甜后苦o3、数字陷阱o4、巧设参照表1、先苦后甜• ①基本做法:在首次报价中,若是卖方则报出或者高 出最高可行价;若是买方则报出或者低于最低可行价 ,以后再步步为营的让价,或是通过给与各种优惠待 遇,来软化对方的立场与条件,最终达成成交的目的 • ②目的:树立强硬的价格形象,使己方获得较丰厚的 利益;在价格议题的多次退让,可以为其他议题争取 更多的砝码;己方的适当让步,可使对方获得成就感 、获胜感或是双赢感 • ③操作要点:报价价位不能偏离实际太多;报价和还 价要有根据和一些证明材料;报价的表达要自信;让 价要步步为营,一次让价的幅度不宜过快,次数不宜 过频。
• ④应对方法:要求对方出示报价或者还价的依据,或 者己方出示报价或还价的依据,不为对方的让价和优 惠待遇所打动,坚持合理的要价 • ⑤利:可为己方留出回旋的空间,赢得换取别项议题 利益的筹码,并营造出合作与双赢的氛围 • ⑥弊:谈判进展缓慢,效率低 • ⑦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对方对市场行情不太了解,或 交易价格不易把握,或谈判时间充裕的情形下使用2、先甜后苦• ①基本做法:报出低价或是成套设备中的主要设备报 出低价或平价,首先引起对方的兴趣,给与对方一定 的甜头,从而使对方内心欣喜的关注于与己方交易; 己方再根据增加的交易内容逐项加价,从而是最终的 要价高出正常交易情况下的价格 • ②目的:吸引住对方,使其坐下来并坐稳与己方交易 ,再用障眼法去从中获取高的利益 • ③操作要点:与对方的交易要热情,态度要诚恳;对 低价位交易内容需给出己方坚定的承诺,以使对方尝 到甜头,而不轻易的推出谈判• ④应对方法:把对方的报价内容与其他客商的报价内 容一一进行比较,并直截了当的提出异议,不为对方 的小利所迷惑,自己报出一个一揽子交易的价格 • ⑤利:可吸引住对方,并可能会为己方争取到较大的 利益 • ⑥弊:若被对方识破,就将留下虚伪、狡诈的不良印 象,而给谈判造成困难。
• ⑦适用范围:一般是在交易内容较多,或是成套设备 交易,或是对方谈判水平不高,对市场行情不太了解 的情形下使用3、数字陷阱• ①基本做法:卖方抛出自己制作的商品成本构成计算 表给对方,用以支持己方总要价的合理性 • ②目的:在销售计价的分类成本中掺水分,以加大总 成本,为己方的高出价提供证明和依据 • ③操作要点:成本积算表要有利于己方;成本分类要 细化,数据要多,计算公式要尽可能复杂,水分要掺 在计算复杂的成本项中,水分要掺得适度• ④应对方法:尽可能弄清与所交易的商品有关的成本 计算的统一标准、规则与惯例;选择几项分类成本进 行核算,寻找突破口,一旦发现问题,就借机大举发 动攻势,寻找有力的理由,拒绝接受对方的计算表 • ⑤利:有可能为己方谋取到较大的利益,击退或是使 对方的强大攻势迟滞 • ⑥弊:易使谈判复杂化,进程变慢 • ⑦适用范围:一般是在商品交易内容多,成本构成复 杂,成本计算方法无法统一标准的情形下使用4、巧设参照表• ①基本做法:向对方抛出有利于己方的多个商家同类 商品交易的报价单,设立一个价格参照表,然后将所 交易的商品与这些商家的商品在性能、质量、服务与 其他条件等方面作出有利于己方的比较,并以此作为 己方要价的依据。
• ②目的:为己方要价提供有力的证据,同时也是为了 抵御对方的价格进攻树立一道屏障 • ③操作要点:要精选其他商家的报价单,以确保己方 具有比价优势;要尽可能为己方所抛出的报价单准备 证明其真实性的材料;须仔细分析本交易的内容、条 件和报价与同类交易及其报价的可比性,事先拟定好 应对对方挑漏洞的方案• ④应对方法:要求对方提供有关证据,证实其所提供 的其他商家的报价单的真实性;仔细查找报价单及其 证据的漏洞,找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与不可比性,并以 次作为突破对方设立的价格参照表屏障的切入点;己 方也抛出有利于自己的商家报价单,并做相应的比较 ;找出对方的一个漏洞后,全盘否定对方 • ⑤利:可使己方的要价具有大量的理由,可以牵制对 方的价格进攻,有可能为己方争取到较大的利益 • ⑥弊:实施要消耗时间与精力,若操作不当,则容易 被对方抓住漏洞,反而使己方处于不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