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角形面积》教学设计.doc
4页《三角形的面积》微课教学设计丰城市新城中心学校 邦 倩教学目标: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会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教学难点: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导入:回忆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们是如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呢?对,我们是把平行四边形,用割补的方法,转化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在数学学习中,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提问能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揭示课题二、探究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启发提问:你能否依照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呢?2.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钝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钝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如果是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聪明的你有什么发现呢?对,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和原来的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观察一下吧! 演示课件:拼摆图形,引导学生明确: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②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播放课件)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④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边说边演示)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怎样用含有字母的算式表示出三角形的面积呢?对,s=ah÷2 4.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强化理解推导过程)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三、公式的运用求出红领巾的面积,正确计算下面三角形的面积四.总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拼一拼、摆一摆,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数学学习就是这样一个不断循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的过程图形世界就是这么奇妙,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你看:这是什么图形?你能不能借助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的计算方法呢?试试看吧!设计意图《三角形的面积》这节微课展现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探索规则图形面积中“三角形的面积”这一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完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和三角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是探索学习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本课的重难点就是探索并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且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演示,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一新知识点本微课教学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知识的整体结构出发,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为主线,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为核心目标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设计的在教学中,我力求打破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弊端,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将两个三角形拼图,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新知的过程,积累了数学实验的经验,发展了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学生更具体、清晰地弄清了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里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本微课紧扣教材内容,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媒体资源,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突出了教学重点,化解了难点,加深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总之,在本微课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性材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就能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应,从而就能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