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docx
4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教版必修一归类复习提纲一、判定与比较:㈠判定:⒈天体的判定:天体是脱离地球的大气层,在宇宙空间运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⒉地球自转方向的判定:⑴依据经度判定:东经度向东增加,西经度向西增加;⑵依据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⑶依据口诀: “南顺北逆” ,即从南极上空看,地球顺时针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自转;⒊晨昏线的判定:第一明确地球自转的方向;⑴经过晨昏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 该晨昏线是昏线;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该晨昏线是晨线; (常用方法)⑵分布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是晨线,东侧的是昏线; (推论一)⑶晨昏线上的点,地方时在 12 点之前,该点肯定在晨线上;地方时在 12 点之后,该点肯定在昏线上;(推论二)⑷太阳直射赤道,地方时为 6 点的经线是晨线;地方时为 18 点的经线是昏线; (特别情形)⒋南北半球的判定:⑴地球的侧视图中,一般是“上北下南” ;⑵地球的极视图中,依据地球自转方向“南顺北逆” ;⑶依据纬度: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⑷依据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⑸依据中高纬度正午物体影子朝向: 在中高纬度, 正午物体影子朝北为北半球, 朝南为南半球;⒌日界线的判定:⑴人为日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大体在 1800 经线);跨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西日期加一天, 向东减一天;⑵自然日界线:零点线,即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⒍方向的判定:课本 20— 25 页单元活动;⒎向斜、背斜的判定:⑴依据岩层的弯曲方向: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⑵依据岩层新老关系: 岩层由中间向两翼越来越新为背斜, 岩层由中间向两翼越来越老为向斜;⒏沉积岩的判定:沉积岩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有化石;⒐风向的判定:⑴依据季风和盛行风来判定;⑵等压线图中, 判定某点的风向: 先判定该点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并垂直于等压线) ,沿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即为该点的风向;⒑锋面类型的判定:依据冷气团运动的箭头、锋面符号和过境前后的天气状况判定;⒒高、低压中心的判定:⑴依据等压线的分布:中心气压比四周气压高为高压中心,反之,为低压中心;⑵依据气流运动状况:气流向外辐散为高压中心,向内辐合为低压中心;⒓依据海水等温线判定洋流流向和性质:⑴海水等温线的凸出方向为洋流流向;⑵海水由低温区流向高温区为寒流,反之,由高温区流向低温区为暖流;⒔季节的判定:判定依据:⑴日期;⑵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⑶季风气候区季风方向;⑷海陆高低压分布;⑸各地气候特点;⑹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⒕气候类型的判定:课本 54— 56 页单元活动;⒖自然带的判定: 依据气候类型判定;⒗等高线地势图的判读及依据地势剖面图判定剖面线: 课本 73— 78 页单元活动;⒘自然资源、自然灾难的判定:严格依据定义;自然资源: 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 (自然属性) ,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社会经济属性) 的物质与能量;自然灾难:指在自然界发生的(自然属性) ,对人类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社会经济属性) 的大事;⒙山体雪线高度的判定:⑴光照:向阳坡雪线偏高;⑵降水:迎风坡雪线偏低;㈡比较:⒈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小比较、公转速度的比较:⑴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到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低自转线速度越大;⑵地球公转角速度、线速度,在近日点最大,远日点最小;因此,越靠近近日点,角速度、线速度越大,越靠近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越小;⒉气压的比较:⑴水平方向:依据气温高低判定,气温越高,气压越低;⑵垂直方向:海拔越高,气压越低;⒊风力大小的比较:⑴同一幅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⑵不同等压线图中,水平气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大;二、分析缘由:⒈地球既一般又特别的缘由; ( P8)⒉东亚、南亚季风成因;⑴东亚:①冬季风(西北风) ;②夏季风(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⑵南压:①冬季风(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夏季风(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⒊向斜成山、背斜成谷的缘由;⑴向斜成山:向斜槽部受挤压,坚实不易被腐蚀;⑵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简单被腐蚀;⒋三大类岩石的成因; ( P28)⒌桂林山水的成因; ( P72)⒍洪灾、泥石流的成因; ( P88、89)⒎全球气候变暖的缘由; (自然和人为缘由) ( P92)⒏温室气体增加的主要缘由;⑴燃烧化石燃料;⑵毁林;⒐海平面上升的缘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水膨胀和两极冰川融解;三、重要规律:⒈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⑴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来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来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⑵季节分布规律:夏至日,北回来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 南回来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⒉昼夜长短的分布、变化规律:⑴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南、北半球) ,哪个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⑵太阳直射点向哪方 〔南方、北方 〕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⒊地壳物质循环( P29、 30)⒋大气运动:⑴热力环流;⑵全球气压带、风带;⑶季风环流;⒌水循环:⑴海陆间循环;⑵海上内循环;⑶陆上内循环;⒍洋流分布规律:⑴中低纬度海区, 形成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呈顺时针、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淌;⑵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⑶南纬 400 邻近,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⑷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 “夏顺冬逆” ;⒎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⑴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⑵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⑶垂直地域分异;四、影响与意义:㈠影响: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P8)⒉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 ( P93、94)㈡意义:⒈地球自转、公转的意义;⑴自转:⑴产生昼夜交替;⑵产生时差;⑶使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⑵公转:⑴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⑵昼夜长短的变化;⑶四季的更替;⒉地壳物质循环的意义; ( P30)⒊水循环的意义; (P49)⒋洋流的地理意义;⑴影响气候;⑵影响海洋生物分布;⑶影响航运;⑷影响海洋环境污染;⒌地球圈层间能量交换、物质运动的意义; ( P67、 68) 五、途径与措施:⒈实现自然资源利用可连续的途径; (P86)⑴适度开发;⑵利益兼顾;⑶环境爱护;⑷公众参加;⒉防洪的措施; ( P90)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⒊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⑴进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⑵开发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⑶植树造林;⑷加强国际合作;六、有关运算:⒈时间运算:⑴地方时运算:每一条经线有一个地方时,经度每相差一度,地方时相差 4 分钟,采纳“东加西减”的原就;⑵区时的运算:每一个时区采纳一个区时,相差一个时区,区时相差一个小时,采纳“东加西减”的原就;⑶日期的运算: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西加一天,向东减一天;⒉相对高度的运算:采纳公式:(n- 1)h<H<(n+ 1)h,其中n为两点间的等高线数,H为相对高度, h为等高距;特别:运算悬崖的相对高度: (n- 1)h≤H<(n+ 1)h⒊正午太阳高度的运算:采纳公式:H= 900- |ψ- δ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 ψ 为当地的纬度, δ 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留意 δ本身的符号有变化, 假如与当地的纬度在同一半球为正号, 不在同一半球为负号;。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