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散文阅读指导学案.docx
9页学习必备欢迎下载高考散文阅读指导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07—09 年全国各地高考共 55 篇文学类文本, 散文 44 篇;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难点:高考散文阅读得分率不超过 50%, 08 年江苏高考得分率只有 49.7%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 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 这打算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 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一、熟识文体第一类:记叙性散文这类散文以表达和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表达多是日常生活较为平淡的人事;主旨即对所写人事寄寓的感情,或由此得到的感悟;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文本示例: 07 高考江苏卷《麦天》 :先是记人写事:麦天到了;以前农人麦天辛苦,日月艰巨;现在,麦天是节日;女人喧闹地走娘家,男人作收麦的预备,虽然辛苦但心里欢乐;麦天过去后,处处都是麦香;其间穿插较多细节描写:女子心疼丈夫做饭上 “硬料 ”等;最终抒发感情:麦天把农家的日子濡染得鲜鲜亮亮,有滋有味;类似文本: 07— 09 年 44 篇散文中有 13 篇09 天津《老屋》、福建《阿庆》,08 上海《灯笼红》 、全国 2《马缨花》,07 北京《湿湿的思念》、宁夏海南《叶圣陶在四川》 、辽宁《炉火》 、湖南《忆刘半农君》 )其次类:状物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谈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点,谈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突出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人生道理的升华;主旨即物人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长谈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文本示例: 09 年高考全国卷Ⅱ 《岳桦》:开头引出写作对象岳桦树:第一次去长白山,尽管好景不少,但过后都很模糊,只有岳桦树记忆深刻;然后状物,时空拓展:岳桦树形状,生存环境的恶劣,境遇的苍凉等;中间穿插对比反衬:用养尊处优的白桦树与之对比, 突出岳桦的坚强; 最终延长谈论, 升华主旨: 在恶劣的环境中挑选了向上, 岳桦就成了一种精神;类似文本: 07— 09 年高考 44 篇散文中有 27 篇;09 全国卷Ⅰ《彩色的荒漠》 、全国卷Ⅱ《岳桦》 、湖北卷《书房的窗子》 ,08 全国Ⅰ《阳关古道苍凉美》 、天津卷《敦煌》 , 07 安徽《乡村的风》 、天津《雪野里的精灵》 、四川《焰火的变奏》等 ;第三类:谈论性散文哲理散文; 这类散文以谈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但谈论不是凭空而生, 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谈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谈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谈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谈论升华(升华点)文本示例: 09 年高考江西卷《木车的激情》 :开头谈论由头(触发点) :现代人奔跑劳碌, 碌碌奔波,但奔跑的激情却脆弱、微小;然后是类似事情的相反联想(联系点) :几千年前孔子乘坐一辆缓慢的木车, 以执着的激情不知疲惫在大地上往复奔跑, 谱写了一首中华民族的长诗; 再点出结论 (感悟点):只有激情才有阔大无边的力气; 结尾结合现实谈论升华 (升华点):警告人们:高科技时代,假如心灵缺失,没有激情,人会危机重重;类似文本: 09 高考山东 《记住回家的路》 、江苏《上善如水》 ,08 高考湖南 《谈静》、重庆《时间怎样地行走》 , 07 高考山东《灯火的温情》 、广东《泥泞》重要提示:对一种文体要达到熟知程度,至少要精读 30— 50 篇同类文章;建议考生在复习散文于都这一考点时, 先拿出一些时间, 把 07— 09 年 44 篇散文分类通读一遍, 通过集束式阅读发觉文体规律,自己找到阅读捷径;二、储足学问09 年高考江苏卷《上善如水》 : 13.本文写的是都江堰,但不以描写见长,请详细说明它在艺术表现上有哪些特色;答案: 采纳谈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托物言志: 借都江堰表达对传统文化精髓的追怀;借古喻今:借都江堰表达对现实环境问题的忧思;虚实结合:借都江堰表达对人生的摸索;09 年高考全国卷 1《彩色的荒漠》 : 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⑴①戈壁滩环绕的恶劣;②戈壁滩颜色的单调;⑵①为表现石油工人为祖国人民所做的庞大奉献埋下伏笔; ②为下文要描写的彩色的建筑物形成鲜明的对比; ③先抑后扬, 激发读者爱好;1. 表达方式①表达的技巧: (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插叙:给中心大事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爱好,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成效; (仍没考过)②描写的技巧: (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侧面描写(烘托) :以特点相像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要表现的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画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画,生动传神;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③表达人称的技巧: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其次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④谈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⑤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2. 表现手法(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衬托,以描述的环境、气氛等烘托主体人事物,突现中心,表达剧烈感情;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大事发生,进行的环境、心情、气氛等描写的造势;对比,在两种相互对立事物的比较中突出主体,凸显正面,使形象鲜明;渲染,以浓墨重彩的描画营造氛围,为行文设铺垫,凸显人物性格,增强感染力;象征, 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详细的可感知的形象, 仍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 深刻;以下几个以前几乎没考过, 09 年高考全部显现托物言志,可通过对详细事物的描画,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制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鲜明对比和剧烈反差,收到特别成效;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点,从而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以小见大, 即从平凡微小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 可突出中心, 有剧烈的震动力;3. 修辞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1. 比如: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2. 比拟:颜色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 排比: 能剧烈表达思想感情; 谈论, 能增加语势, 说理更透彻; 抒情, 可淋漓尽致 ;4.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制造气氛5. 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剧烈,强化情感;6. 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7. 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摸索;8. 对偶:有音乐感;表意凝练;4. 布局谋篇技巧(按高考考查频率排序)承上启下→总领全文→引起下文→过渡自然→前后呼应→伏笔照料→制造悬念→照料开头→总结上文→卒章明志→详略主次;文章或段落开头――①总领全文;②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⑤制造悬念;文章或段落中间――①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②前后呼应;③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④照料上文,转换话题;文章或段落结尾-―①升华感情;②深化主题;③总结上文;④卒章显志,点明主题;⑤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⑥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三、快速读懂有效方法:理清思路,归纳勾连,浓缩成文思路:就是依据肯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散文的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只不过散文的形散使得这个有条理的思维过程有些模糊;读懂散文就是要把这个连贯的思维过程梳理出来;思路梳理出来了, 文意也就明白了;强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阅读化难为易、精确解题的前提;第一步:化整为零,标画圈点以自然段落为单位,标画圈点领起句段、过渡句段,标志大事阶段过程的时间词,标志段落之间语意因果、转折、并列的关联词,标志层次的总分词语,段落间的指代词,段落中心句,表达主旨的谈论抒情句段;其次步:化零为整,合并提取合并,对总分段落、前后因果段落、前后并列段落合并归纳,形成几个层次;提取,以层次为单位,提取主体内容;一般截取原文语句加以组合;第三步:连缀添加,勾连成文把标画圈点和提取的文字进行前后勾连,适当添加关联词,形成一篇规律较为通顺的简易小短文(原文本的浓缩版)例文 : 09 高考江苏的《上善如水》上善是最高的善; (总领)离堆 ⋯⋯ 玉垒山,因仰赖杜甫、陆游才名扬天下,而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聪明的结晶;(由于)都江堰,绝不危及生态;能防洪又能浇灌,是人类的神话; (上善之作) 站立(都江堰的)水边,我的心与晶莹和透亮合而为一;(然而)一想到黄河、长江、淮河(这些)赖以生息的湖泊频频告急,我快要窒息;(对比现实)好在都江堰有; (只有都江堰仍没被污染了)都江堰洁净、长久,李冰使它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众多后任, (也始终在) 追踪李冰的脚印,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后人有情, ⋯⋯ 给他们立了碑,供人瞻仰;他们与都江堰同辉; (李冰及其后任是上善之人) (期望我们也要像李冰那样做上善之事)四、精确解题(一)梳理思路类试题09 重庆卷《瓷器的意味》 : 16.文章是环绕 “瓷器的意味 ”绽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 ⑴由现实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话题; ⑵追溯瓷器从俗到雅的历史过程; ⑶点出做人如瓷器尽自己本色的境域;08 重庆卷《时间怎样地行走》 :15.文章是环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绽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答案: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 — 中学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 — 后来对时间麻木而无所作为 — 十几年前发觉白发而感叹时间飞逝 — 现在明白应当和时间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相同题型仍有 09 湖北卷 16 题, 08 湖北卷 19 题, 08 江西卷 17 题,等;答题提示:解答这类题,必需读懂,精准确分全文层次;这类题答案是各层意概括;答题格式:文章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终写了什么;(二)内容要点概括类试题试题特点:⑴面广量大,是考查重点;每份高考试题都有这道题;⑵分点答题的指向特别明确;⑶分值支配多为 6 分,答案点一般为 3--4 个;答题提示: 阅读过程中要精准确层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层,便于整合概括答案点;分点答案要有并列意识 : 几点答案,必需是不同方面的内容,必需是各角度、各层面、不怜悯感、不同大事的分类并列概括,绝非同一方面(同一角度,同一层次)的种属关系;答案组织要有摘句意识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点;第一种类型:要求概括全文内容要点概括09 高考江苏卷《上善如水》 :12.文中说都江堰 “才真正是人类聪明的结晶 ”,作者这样评判的理由是什么?答案:⑴理念正确:顺应自然,符合生态,造福百姓;⑵方法科学:低作堰、深淘滩,分四六、平涝旱;⑶功效长期:至今仍在浇灌、防洪;⑷表达了 “上善如水 ”的哲学思想;07 高考湖南卷《忆刘半农》 :19.请依据原文概括鲁迅与刘半农之间的关系由亲到疏的缘由;答案:①刘出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