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歌鉴赏高考语文培优易错难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详细答案.doc
62页20诗歌鉴赏高考语文培优 易错 难题(含解析)之诗歌鉴赏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广陵赠别 (唐)李白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1)本诗共有几个字押韵,正确的一项是() A. 两个 B. 三个 C. 四个 D. 五个(2)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 A. 含蓄委婉 B. 雄奇瑰丽 C. 高亢豪放 D. 明俊(3)本诗是怎样抒写临别感情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答案:C解析: (1)C(2)D(3)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
第三 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 【解析】【分析】(1)本题是一首律诗,一般是偶数句押韵,即二、四、六、八句的尾字,即“还”“间”“山”“颜”,这几个字都是an韵 (2)这是一首赠别诗,但李白的这首诗一改赠别诗伤感忧郁的常见基调,惜别而不伤别,语言平易自然,意象开阔疏朗,情调昂扬乐观,显示出作者豪放洒脱、风调俊爽的豁达性格尤其是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这是对美好前景的展望,因有了对前景的展望,故尾联中说“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显得极为豁达A项,“含蓄委婉”不当,所谓“含蓄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这与尾联不合B项,“雄奇瑰丽”,所写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这与诗歌中的景物特点不合C项,“高亢豪放”,“高亢”指声调或情绪高昂、激动,这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不合D项,“明快俊逸”,明白通畅,明亮明朗;洒脱优美超群拔俗这与诗歌所写之景“渌水”“青山”相合,故选D项 (3)首联“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是写携酒送别开篇未写送别先说沽酒:精美的玉瓶里盛着新买的香醇的美酒,送君数里,终于到达分别的地点。
以“数里”写出别情之深厚颔联“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紧承上句,写作者与朋友在长满垂柳的大路边下马停留,临别再饮上几杯饯行的酒再次表达离别之情颈联“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是展望美好前景,以“渌水”“青山”“天边”“海上”等壮阔之景来抒写送别时的洒脱尾联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直抒胸臆,畅饮美酒、畅谈友谊,但终究还是要离别作者好像在劝慰朋友:既然等待你的将是丰富美好的旅程,那么就快点启程吧,我们不须作小儿女的离别时的伤情之态,甚至饯别的酒也不须喝醉表达离别时的洒脱之态 故答案为:⑴C;⑵D; ⑶本诗前两联写饮酒送别,“数里送君还”中的“数里”,写出别情的深厚第三 联借景抒情,以壮阔的景色写出送别时的洒脱尾联直接抒情,表达不须因离别而醉酒, 也体现了洒脱的情怀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韵脚的基本能力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⑵本题考查题考查把握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⑶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渔翁①柳宗元鱼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 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B.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C. 日出之后,“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正相似2)下面诗句与“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中心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王维《终南别业》)B.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孟浩然《万山潭作》)C. 渔翁持鱼扣舷卖,焖炯绿瞳双脸丹陆游《渔浦》)D.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3)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渔翁形象?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诗人借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C解析: (1)C(2)C(3)①《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②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解析】【分析】(1)C项,“打破了山水的宁静”错误,这里是以动写静的手法;“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也是错误的,原诗没有体现这种感情变化,表现的依然是诗人内心的孤寂 (2)“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日出以后,画面更为开阔此时渔船已进入中流,而回首骋目,只见山巅上正浮动着片片白云,好似无心无虑地前后相逐,诗境极是悠逸恬淡A项,“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B项,写诗人冲淡的心情和垂钓之乐垂钓本身,已乐在其中,何况静坐磐石之上坐”字一字,更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闲适的心境相默契诗中未提一个乐字,但乐字已融入闲淡之中C项,结合“持鱼扣舷卖”“焖炯”“绿瞳”“双脸丹”等分析,主要写渔翁的辛苦的生活及外貌描写,突出渔翁的艰辛。
D项,“钓罢归来不系船”,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江村月落正堪眠”,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落下去了,人也已经疲倦,该睡觉了,因此连船也懒得系突出人物的悠闲 (3)此题首先根据诗句“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分析,描写渔翁打水生火的日常生活,写出诗人“自由闲适”的形象借渔翁自况,表现了诗人志趣的高洁欸乃一声山水绿”,通过视觉听觉写出了青山绿水之可爱,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境界,巧妙表现出诗人寄情山水、超凡脱俗的特点最后两句,“回望天际”见白云相逐,表现了诗人孤高而又略带孤寂的感情再结合注释“本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和诗句“岩上无心云相逐”分析,表达诗人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C; ⑶①《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②诗人借此表达自己遭贬之后对恬淡安适生活和自由人生的向往之情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文的理解的能力本题将诗文放在句子中考查诗文合不合心境,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弄清诗文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具体分析所引用诗文合不合心境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将进酒[唐]李贺①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② , 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鼍鼓③;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注释】①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或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批判②玉脂泣:比喻油脂在烹煮时发出的声音③鼍鼓:用扬子鳄的皮制作而成的鼓1)诗歌前九句通过场景描写,写了宴会的________和________景象,为尾句抒情造势注意:要求填写两个四字的成语或短语) (2)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也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首政治讽喻诗,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解析: (1)觥筹交错;歌舞升平(2)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①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其后四句写了音乐歌舞的美妙,突出了酒宴的辉煌与美好②其后两句讲述春光正好,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桃花随风如雨而落,但死亡紧随而来③尾两句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答政治讽刺诗也可,理由如下:①注解;②诗歌前11句讲述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③尾两句使用反语,暗带讽刺,说“统治者能喝酒喝吧,死后什么都喝不了,即便是好酒如刘伶,死后想喝酒也不可能了”] 【解析】【分析】(1)本题中,先根据题干要求“诗歌前九句通过场景描写”,理解这九句含义理解诗句含义: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题干要求“两个四字的成语或短语”,所以写的是觥筹交错和歌舞升平景象 (2)诗的前九句都是在写宴会的景象,应对其景象进行概括,即“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其后四句写了音乐歌舞的美妙,突出了酒宴的辉煌与美好”,这是“即事”,眼前之事。
写景常常是为了抒情,而且要阐述的是“抒怀诗”的理由,要侧重分析为什么抒怀,所以对写情的其后两句不能像写景那样简单概括,而是需要具体分析:其后两句讲述春光正好,太阳却冷酷地移向地平线,白发却已在悄悄滋长;桃花随风如雨而落,但死亡紧随而来常常结尾才是卒章显志之处,所以尾两句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出现了死的意念和“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如果答政治讽刺诗,那就要围绕其讽刺意味答题注释常常交代诗歌的创作背景,根据注释“①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或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的批判”可以看出政治讽刺意味注解;而诗歌前11句描绘了歌舞升平的景象,如喝酒用“琉璃钟”,其形容酒杯名贵等,可见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既然要说其实政治讽刺诗,那么要看出诗歌末尾抒情表达的深层意味,尾两句说“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其实是一种反讽手法,讽刺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 故答案为:⑴ 觥筹交错;歌舞升平 ⑵ 这是一首即事抒怀诗①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其后四句写了音乐歌舞的美妙,突出了酒宴的辉煌与美好。
②其后两句讲述春光正好,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