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册】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汇编.pdf
151页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上全册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1.1 全等三角形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完成预习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时间不超过15分钟2.组内探究、合作学习完成 课内探究不超过2 0分钟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探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讨论节奏4.人人参与,合作学习,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进步5.带*的题要多动脑筋,展示你的能力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大家的符号意识二、重点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及证明等问题三、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一)、自主预习课本2 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 的图形就是全等图形,两个全等图形的和,完全相同2、一个图形经过_、形_ _ _ _ _ _ _ _ _ _ _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边叫做_ _ _ _ _ _ _,重合的角叫做_ _ _ _ _ _ _ _ _作_ _ _ _ _ _ _ _o4、如图所示,AOCAAOBD,对应顶点有:点 和点,点 和点.对应角有:和,_ 和 _对应边有:.和 一,和.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_ _ _ _ _ _ _ _ _ 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重合的顶点叫做_ _ _ _ _ _ _ _ _,重合的“全等”用“_ _ _ _ _ _”表示,读_,点 和点一;/X/A相等,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二)、练一练1 .如 图,A A B C丝A C D A,A B和C D,B C和D A是 对 应 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 角2如 图,A A B N多A A C M,ZB和NC是 对 应 角,A B与A C是 对 应 边写 出 其 他 对 应 边 及 对 应 角三)、我的疑惑 课 内 探 究 1 .如 图4 E F G丝N M H,NF和NM是 对 应 角.在a E E G中,F G是最长边.在N M H 中,M H 是最长边.E F=2.1 c m,E H=1.1 c m,H N=3.3 c m.(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求 线 段M N及 线 段H G的长.2.如 图,A A B C A D E C,C A和C D,C B和C E是对应边.Z A C D和N B C E相等吗?为 什 么?AEB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3.本节课小结(我的收获)(1)知识方面:(2)学习方法方面:课后训练1 .如图所示,若O A D g Z O B C,N 0=6 5 ,N C=2 0 ,则NOAD=.2 .如图,若 A B C g A D E F,回答下列问题:(1)若A A B C 的周长为 1 7 c m,B C=6 c m,D E=5 c m,则 D F =c m(2)若N A =5 0 ,Z E=7 5 ,则N B=3 .如图,AAOB ACOD,那么N A B D 与N C D B 相等吗?为什么?*4.如图:R t Z A B C 中,Z A=9 0 ,若A A D B 丝Z E D B 丝Z E D C,则N C=CEB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 .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第6、7页 完 成 课前预习案(1 5分 钟)。
2.组内探究、合 作 学 习 完 成 课内探究(2 0分 钟)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探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讨论节奏4 .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5.带*的题要多动脑筋,展示你的能力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 习 难 点1【学习过程】:1、能自己试验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SSS判 定 定 理2、会 应 用 判 定 定 理SSS进行简单的推理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寻求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前预习案一、自主学习1、复 习: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些什么性质?如 图,A B C丝A D C B那么相等的边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相等的角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讨 论 三 角 形 全 等 的 条 件(动手画一画并回答下列问题)(1).只给一个条件:一 组 对 应 边 相 等(或一组对应角相等),吗?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2).给出两个条件画三角形,有 一 种 情 形。
按下面给出的两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一组对应边相等和一组对应角相等两组对应边相等两组对应角相等(3)、给出三个条件画三角形,有 一 种 情 形按下面给出三个条件,画出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吗?三组对应角相等三组对应边相等已知一个三角 形 的 三 条 边 长 分 别为6 c m、8 c m、1 0 c m.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吗?把你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的三角形剪下与同伴画的三角形进行比较,它们全等吗?a.作图方法:b.以小组为单位,把剪下的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发现,这说明这些三角形都是的.c.归纳:三 边 对 应 相 等 的 两 个 三 角 形,简 写 为“”或“d、用数学语言表述:在a A B C和A V B C 中,入 AAC=:.A B C 且用 上 面 的 规 律 可 以 判 断 两 个 三 角 形.“S S S”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个依据.课内探究二、合作探究1、例 如 图,A A B C是一个钢架,A B=A C,A D是 连 结 点A与B C中 点D的支架.求 证:A B Dg Z A C D.证 明:D是B C.,.在,r AB=和4 中j B D=_.A B D A A C D()温 馨 提 示:证明的书写步骤: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A、写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B、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写出全等结论。
A2、如 图,O A=O B,A C=B C.求 证:ZA O C=ZB O C.3、尺规作图已知:Z A O B.求 作:/DEF,使N DEF=/A O BB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4.本节课小结(我的收获)(1)知识方面:(2)学习方法方面:三、课堂巩固练习.1、如图,A B=A E,A C=A D,B D=C E,求证:A A B C g A DE2、已知:如图,A D=B C,A C=B D.求证:ZO C D=ZO DC 课后训练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个(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1B、2C、3D、42.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且A B=DE,A C=DF,B E=C F,请将下面说明A A B C丝A DEF的过程和理由补充完整解:V B E=C F ();.B E+EC=C F+EC即 B C=EF在 A B C和A DEF中f A B=_(_=DF (lB C=_ _ _ _ _ _ _ _A A B C 丝 A DEF3.如图,已知A B=DE,.)*4.如图,在A B C中,A B=A C,。
是B C的中点,点E在4上,找出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它们为什么是全等的.BDC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工1.学生课前预习课本第9 页 完 成(自主学习1、4)2.组内探究、合作学习完成(探究一、探究二)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探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讨论节奏4.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5.带*的题要多动脑筋,展示你的能力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SAS”条件,能运用“SAS”证明简单的三角形全等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积极投入,激情展示,做最佳自己教学重点:SAS的探究和运用.教学难点:领会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复习思考(1)怎样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内容是什么?(2)上节课我们知道满足三个条件画两个三角形有4种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对应相等;两角和 边对应相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前两种情况已经研究了,今天我们来研究第三种两边和一角的情况,这种情况又要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两种情况。
2、探究一: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1)动手试一试已知:ZABC求作:M5 C,使 A 8 =A B,B C =BC,NA=4 把A 8 C 剪下来放到AABC上,观察A 5 C 与aABC是否能够完全重合?(3)归纳;由上面的画图和实验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判定(二):两 边 和 它 们 的 夹 角 对 应 相 等 的 两 个 三 角 形(可以简写成“”或“)(4)用数学语言表述全等三角形判定(二)在 AABC 和 A T B C 中,BCBC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AB =AB,:(Z B =?.A B C/B C=3、探究二: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通过画图或实验可以得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例题学习例 2如图11.2-6,有 一 塘,要测塘两端A,B 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八和B 的点C,连接八C并延长到D.使 CD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 E C B.连 接 D 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八,B 的距离.为什么?(再次温馨提示:证明的书写步骤:准备条件:证全等时需要用的间接条件要先证好;三角形全等书写三步骤:A、写出在哪两个一:角形中,B、摆出三个条件用大括号括起来,C、写出全等结论。
5.我的疑惑:二、学以致用练习1.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一端A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逊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 地.此 时C,D到B的距离相邪吗?为什么?2.如图,点 E,F 在 BC 上,B E=C F,A B=D C,N B=/C.求证/A=/D.三、当堂检测1、如图,AD _LBC,D为 BC的中点,那么结论正确的有.A、AABD AACD B、Z B=Z CC、AD 平分N BAC D、Z X ABC是等边三角形BDC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如图,已知0 A=0 B,应填什么条件就得到AOC也ABOD(允许添加一个条件)3、如图,AB=AC,AD=AE.*四、如图,能力提升:(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已知CA=CB,AD=BD,M、N分别是CA、CB的中点,求证:D M=D N五、课堂小结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到目前为止,我们一共探索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2 种方法,它 们 分 别 是:和.六、作业:第 1 5 页习题1 1.2 3-4第 1 6 页 第 1 0 题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导学案使用说明: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第1 1 页-1 2页 1 0 分钟,然后3 5 分钟独立做完学案。
正课由小组讨论交流1 0 分钟,25 分钟展示点评,1 0 分钟整理落实,对于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点拨、拓展学习目标】1、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边角”“角角边”条件.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2.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3、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