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MicrosoftWord文档.doc
3页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适应于时代发展和培养新一代 的需要,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也是课堂教育的首要任务观察能 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智力发展的基础 因此在课堂教学 中,必须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一、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养成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需要 正如贝弗里奇指 出的那样,“在研究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比拥有大量学术 知识更重要”1、兴趣是调动学生观察积极性的最好老师而创设情境则是激 发学生观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法 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 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 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并凭借情境, 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 地结合起来, 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而科学课中的观察活动正是 这种学习方式的最直接的表现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观察活动的 准备工作, 且要尽量把观察活动设置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 为学生创 设观察、研究的情境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感知活动,在没有明确的感知任务时, 对象往往是肤浅的、不完整的,明确了目的任务去知觉某一事物,知 觉的对象就比较完整清晰。
因此,必须养成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 选择地进行观察的习惯 其次要学生养成全面观察的习惯 由于任何 事物其本身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而且与其他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 联系因此,为了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就应该 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 并分清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 最后还 要培养好重复和长期观察的习惯 因为很多事物的发展特别突然、 迅 速,由于观察速度跟不上,还没观察清楚,现象就消失了所以重复 观察才能使结果更为可靠另外,由于观察时,出现的次要现象更加 吸引人,容易窥视对主要现象的观察,只好再进行重复观察为了增 强观察的持久性,还必须培养长期观察的习惯,如饲养小动物、种植 植物等,必须长期地坚持观察观察时要有观察记录,记录要做到准 确、具体二、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 观察时要细心,即观察时要细致,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不细心 就不能深入事物的精微, 就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就概括不出事物的 规律所以观察不仅要亲眼看, 还要深入看,要方方面面、 里里外外、 周密细致、精细观察但是单单有细心还不够,观察事物时更要有耐 心对复杂事物的观察,特别是创造性的观察,往往需要付出艰苦的 劳动,需要有顽强的毅力。
有些现象稍纵即逝,需要进行重复观察; 有些现象变化缓慢,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现象因实验失败,需要再实 验进行重新观察这些都需要耐心,没有耐心,就不可能获得可靠、 准确、理想的观察结果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当好学生科学观察的引领者 科学课上,教师的作用是什么呢?教师的作用不是告诉, 更不是灌输, 而是帮助,是引导,引导学生把研讨朝中心问题方向靠1、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其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的培养, 不是靠别人哺育式地灌输的, 而是要靠自己在观察 实践中“悟”出来的刚开始观察时,学生免不了要胡想、胡说、胡 干,但在观察活动中会慢慢掌握观察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教师再引导 他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 2、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 此 外,科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 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 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 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 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 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 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 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四、教给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没有科学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得不到较好地培养,因此, 让学生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也非常的重要1、顺序法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都有各自的“序” ,在空间上有 各自的位置,在时间上有各自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自然教学中,应 让学生在观察时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做到心里有个观察的“序” 也就是说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有一定的次序只有观察有序,才 能达到观察的目的顺序法可分为方位顺序和时间顺序 ( 1)方位顺 序法由整体到部分或由部分到整体;先上后下或先下后上;由左至 右或由右至左;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由表及里或由里及表;先中间 后两边或先四周后中间; 定点观察或移点观察 (随着观察对象的行踪 而改变观察点)(2)时间顺序法即按观察对象的先后发展顺序观察 如指导学生观察一天中太阳下的物体变化, 观察蝌蚪的发育过程, 观 察蚕一生的变化, 观察月亮在不同日期同一时刻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 等无论是方位顺序观察还是时间顺序观察, 它们并不是孤立的, 如果只 用一种观察方法贯穿于一次观察全过程, 就不可能观察得全面、 细致 因此,只有用多层次、多角度的观察方法,围绕观察目的进行观察, 才能真正把握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2、比较法比较是人们认识自然事物或现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自然教学中,运用比较观察容易发现自然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异同3、推断法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观察时,不应使学生局限于 通过直观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必须引导他们学会逻辑的判断和推理, 把观察同思维的间接性与概括性结合起来 只有在观察中思维, 在思 维中观察,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实验前、 实验中及实验后进行有根有据、 合情合理地推论训练, 才有助于学生 掌握观察中的推理方法, 才能真正把 “观”与“察”有机结合起来4、想象法学生在认识自然事物时,不仅能感知直观的事物和 现象,回忆他们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物和现象的“形象” ,而且还能 把这些感知的和浮现的表象在大脑中进行组合加工, 形成新形象, 这 就是学生学习自然的想象过程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教师若能适时启 发学生想象,就可使观察插上翅膀,意境更加广阔,从而发展学生的 想象能力5、提纲法在学生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之前,教师列出观 察提纲,然后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 方法 总之,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合理运用各种 方法和工具,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