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资本论》读书报告.doc

7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24605400
  • 上传时间:2024-02-13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4.50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资本论》读书报告简要背景 在流亡伦敦的日子里,马克思历尽颠沛流离之苦,备尝丧子之痛,然而却迎来了一生创作的“黄金时代”,他以几十年的心血和精力研究并完成了科学巨著《资本论》的写作《资本论》是马克思理论中最伟大的成果一、创作前的准备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843年主编《莱茵报》时的工作当时,马克思在分析德国的社会问题时就对物质利益关系做出了初步探索,这成了他日后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早动因创办《德法年鉴》时,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指出,法的本质必须到现实的“尘埃”中去寻找他认为只有通过对市民社会的理解,才能真正洞察资本主义国家和法的关系由此,马克思开始考虑对资本主义“物质生活关系的总和”的研究同期,恩格斯发表在《德法年鉴》上的《国民经济大纲》,深深地引起了马克思的兴趣,它吸引马克思开始对经济学进行全面研读马克思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另一个动因,是批判空想社会主义、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的需要马克思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非常感兴趣,但又对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非常不满,他决心突破空想社会主义者单纯的批判意识,力图通过分析现实社会关系,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而找到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立足点。

      因而,对现实的批判成为马克思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后称科学社会主义)的逻辑起点1843年到1844年期间,马克思逗留巴黎,他阅读了大量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诸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经济学著作从马克思撰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可以看到,这是马克思已经对政治经济学原理、政治经济学史、经济史和现实经济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他写下了大量读书笔记,甚至还力图作创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尝试在流亡布鲁塞尔期间,马克思撰写的《神圣家族》、《哲学的贫困》、《雇佣劳动与资本》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都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或多或少的探索,其中的《雇佣劳动与资本》则是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理论成果在《雇佣劳动与资本》之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范畴、资本的雇佣劳动、利润和工资等概念作了独立的探索他认为:“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和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资本是“对他人劳动产品的私有权”,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这些结论都已经比较接近《资本论》的分析了马克思认为,一个有作为的革命家绝不可能是一个离群索居、不问时事的孤独的人,长期把自己封闭在与世隔绝的象牙之塔中,绝对创造不出有价值的革命理论。

      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的过程中,时常抽出时间到社会中去,不仅认真地了解社会和工人阶级的状况,还与他们一起讨论日常的柴米油盐和重大的政治经济问题,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给予了热情的指导,时常在工人集会上发表演说,用热情洋溢、浅显易懂的语言向他们讲解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大量的革命实践活动不但对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也为他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二、《资本论》的写作在伦敦期间,马克思经常出入大英博物馆,在那里如饥似渴地研究政治经济学10点的钟声刚刚敲响,他就准时到达博物馆固定的座位伏案工作,指导晚上博物馆闭馆马克思研究室,常常情不自禁地用脚在地面上摩擦,天长日久,竟把座位下的水泥地面磨去了一层,在大英博物馆永远地留下了它勤苦学习和研究的“足迹”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以及相关的一些学科和领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在大英博物馆里,他的桌子上常常摆放着堆积如山的各类图书他使用的每一个论据和数字都有确凿可信的材料基础据不完全统计,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大阅读了1500余部著作,仅在《资本论》一书中就可以见到他引用的书刊资料就有800余部在《资本论》有关中国的谈论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当时的现状相当了解,这里援引一例。

      马克思谈到信用货币时,在一个注解里,提到1854年(即咸丰四年)清王朝币值改革的一个悲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清朝户部右侍郎王茂荫向天子上了一个奏折,主张暗将官票宝钞改为可兑换的钞票在1854年4月的大臣审议报告中,他受到严厉申斥他是否因此受到笞刑,不得而知审议报告最后说,臣等详阅所奏……所论专利商而不便于国由此可见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时接触材料之广泛,研究之深入在较长的一个时期里,马克思没有急于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其原因是马克思的工作作风一项十分严谨,从不愿意轻易地发表自己认为还不够成熟的作品,生怕由于自己的失误或不慎而贻害读者即使是修辞方面存在的小问题他也从不马虎,经常为修改著作中的某些词句而冥思苦想,反复推敲对于马克思这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恩格斯既十分赞赏佩服,也感到有几分焦虑——他希望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能早日与读者见面为此,他曾写信催促马克思:“对你自己的著作哪怕就稍微马虎一次也好;暴风雨时期到来,在你还没有写完‘资本一般’之前就不得不把整个工作中断,那你怎么办呢?我清楚地知道对你有妨碍的一切其他困难;但我也清楚地知道,拖延的主要原因一直是你过于严谨 马克思对恩格斯的意见一向非常重视,但为了使自己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更加成熟完美,经得起时代和风浪的考验,他一次也没有采纳恩格斯的建议。

      知道1865年,马克思全部完成《资本论》理论部分全三卷手稿的写作后,立即投入对《资本论》第一卷临出版前的“最后加工”他在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谈及这一工作时指出:“我正好于1月1日开始誉写和润色,工作进展得非常迅速,因为经过这么长的产痛以后,我自然乐于舔净这孩子三、《资本论》的整理和出版 1867年3月28日,马克思完成了《资本论》第一卷的定稿工作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第一版正式问世马克思二十几年的呕心沥血,历尽千辛万苦写成的著作终于问世几种外文版的诞生也都直接倾注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资本论》第一版的出版,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明亮的阳光照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以此为起点,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1867年9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时,恩格斯对该书作出了高度评价他说:“自从世界上有了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资本论》第一卷德文出版后,相继被译为欧洲各国的文字,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1867年9月,第一国际召开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感谢《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要求广大工人自觉学习《资本论》。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马克思一直都未能抽出时间整理和出版他的《资本论》后面几卷的手稿马克思逝世之后,恩格斯遵照马克思的遗嘱,付出巨大精力整理和和出版《资本论》第二、第三卷恩格斯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他既很好得保持了马克思的原意,又能够做出必要的补白,并且对有关章节作了挪动和删节恩格斯自己说得好:“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有权要求人们听到他的原话,让他的科学发现完完全全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传给后世本着这样的愿望,恩格斯非常负责地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和出版,是马克思历经几十年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公之于世按马克思原定计划要出版的《资本论》第四卷,主要是用以阐述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恩格斯在整理出版前三卷之后,已经年迈体弱,无力第四卷的工作了后来,《资本论》第四卷的手稿交由考茨基处理考茨基对手稿作了整理后,以《剩余价值学说史》为题于1905年至1910年间分册出版这一做法不完全符合马克思的原意,但毕竟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使马克思的这一举世名著《资本论》的全部手稿得以整理出版列宁在论及《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出版工作时讲到:“这两卷《资本论》确实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著作”从此,《资本论》流传后世,成为国际工人阶级的经典读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宏伟丰碑。

      主要内容《资本论》第一卷的总题目是“资本的产生过程”,其目的就是分析资本的形成及其本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研究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版分6章,各章之间的逻辑结构紧密,共同构成了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严整的思想体系第一章“商品和货币”马克思以商品这一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为出发点,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所在第二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克思从资本总公式的研究出发,揭示劳动力商品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特征第三章“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论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资本的剩余价值不过是由雇佣工人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第四章“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探讨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转化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逻辑发展过程第五章“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进一步考察”,马克思阐明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关系,揭示资本家阶级和雇佣工人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根源第六章“资本的积累过程”,马克思提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转化为未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客观必然性《资本论》第二卷进一步说明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它说明的正是剩余价值在流通过程的实现形式。

      全卷共分为3篇,分别考察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具体包括资本循环理论、资本周转理论、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理论3个部分马克思认为,任何一个产业资本的运动,都必须经历买进、生产、卖出等几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资本以三种不同的形态出现: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这三种形态之间发生循环演变通过三种形态的循环演变,资本实现了在不同的阶段中不间断的相互转换如果周转时间短,就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并增大剩余价值周转时间长,强行就相反所以,资本家总是要设法缩短周转时间,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资本的周转是指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出发,通过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从而使资本带着剩余价值回到资本家手里资本家用于生产的资本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购买设备、技术和原料的资本,这是不变资本;其二是购买劳动力的资本,也就是工资,这是可变资本资本家在付出这些资本后,必须等到将生产出来的商品在市场上流通之后才能收回包含剩余价值的货币,从而实现资本的周转马克思认为,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加快资本的周转,以获得更多的利润马克思进而讨论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问题马克思认为,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与此相应,社会总生产可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和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

      这两大部类的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生产物都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代表在生产中消费掉的不变资本,另一部分则是劳动创造的新价值马克思进而分析指出,如果资本主义生产破坏了社会总生产的这个基本条件,破换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就必然要引起社会的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导致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尖锐对立,最终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毁灭《资本论》第三卷的中心内容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包括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的平均化以及剩余价值的分割等问题在这一卷中,马克思通过对利润的各种基本规律的揭示,研究了利润的各种具体形式,深刻说明了工人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性质改卷共分为7篇,前3篇论述了利润的各种基本规律,第四、五、六篇论述利润的各种具体形式,第七篇总和论述了全卷的内容关于《资本论》第三卷的基本内容,马克思曾经作过简明扼要的论述他说:“我们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相互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步地接近了典型观点一、由批判转向建设——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1、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体系,掌握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资本论》不仅提供了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提供了科学的经济学体系。

      从研究一门经济科学的角度研究《资本论》,就要关注其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