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北京侯黄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1页2018-2019学年北京侯黄庄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社科文阅读(10分) 以史为鉴,鉴什么? 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民族颇有几个,好像没有像中国那样特别重视历史文本,对史书赋予如此沉重的使命最常见的说法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这里“替”是关键,为什么不是“兴衰”?就是一个皇朝由盛而衰,最后被下一个朝代给“替换”了,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一个朝代实际上是一个家族掌权,然后又被另一个家族夺走了,换了姓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是为了本朝能千秋万代永远继续,避免被别的朝代“替”掉谁最该吸取这个教训?当然是皇帝和他的家族他的谋士、帝师的职责就是教给皇帝如何保住这个皇位,老百姓是无权参与,也无能为力的所以历史首先是写给皇帝看的中国的二十四史只有第一部《史记》例外,是异类尽管司马迁本人的职务是史官——太史公,但他著史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他的心胸非常博大,包含整个他目光所及的世界,要找出规律,不是为了汉朝统治能够永远持续所以他胆子很大,一直写到当代他是汉武帝时代的人,《武帝本纪》他也写出来了,而且对武帝没什么好话,并非歌功颂德。
要是看《史记》的《武帝本纪》,对汉武帝得不出很好的印象而且《史记》还有点像布罗代尔所提倡的写生活史,给各类人都写列传,包括《游侠列传》、《刺客列传》、《货殖列传》,等等中国人历来是轻商的,但司马迁给商人也写列传还有酷吏、廉吏、循吏,都分别列传,按照他自己的评判标准所以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书里的一个异类是为记录史实,也是寄托他自己的怀抱,不是给皇帝看的但从此以后,包括《汉书》,历代所谓“正史”,也是官史,基本上是给皇帝看的没有列入二十四史,却是最权威、最重要的一部编年通史干脆就叫《资治通鉴》,顾名思义,目的鲜明,是帮助统治者如何巩固统治权的作者虽然也姓司马,但司马光与司马迁的角度非常不一样,他在《资治通鉴》的最后附有一封给皇帝的信,大意说我所有的精力都已经放到这里边了(按:这部通史写了19年,当然有一些助手,所有助手的名字也在上面,包括校对的、刊印的,但是司马光是主要编撰者),此书是在宋英宗时奉命编写的,完成时已经是宋神宗当政了他请当朝皇帝好好读一读这部书,并明确提出,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有什么样的规律,宋朝应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才能持续兴旺下去说穿了,历史著作的最高目标就是如何使皇朝能够千秋万代永存下去。
为达巩固统治的目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得民心所以得民心是手段,不是目的就是说民众的需求和他们的福祉,是必须要顾及的,任何一个统治者都不能不顾及,但这是手段,目标是为了维持王朝就像唐太宗那句脍炙人口的话:民可以载舟,可以覆舟民是水,舟是皇权当然也可以说这是一种以民为本的思想,因为水还是最基础的但归根结底,水的功用是什么呢?是为了承载上面的皇权宝座能够明白这一点,重视民众这个基础,就算明君了但后来因为在皇宫里呆久了,皇二代、皇三代以后,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了,习惯于掌握生杀予夺之权,以为自己可以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一意孤行,结果起了风浪,把船给掀翻了无论如何,最终着眼点是巩固一家皇权的统治 (节选自泽资中筠《革新中国传统历史观》)1、作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是古代史书里的“异类”,下面所列的各项原因中,如果必须排除一项,则选择( ) A、司马迁著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皇朝的延续,不是为皇家服务的 B、他没有对武功赫赫的汉武帝写什么好话,没有为他歌功颂德 C、他为各种各样的大小人物列传,如同在写一部生活史。
D、他对各种人物,按自己的标准评判,寄托自己的怀抱,不按统治者的意愿编写2、下面根据本文原意进行的推断,与原文不合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史中的其他二十三史,体例和写法虽与《史记》酷似,但成就却远不及《史记》,作者的写作目的偏俗,当是重要原因 B、《资治通鉴》是一部为皇家服务的著作,作者希望以此书资助皇帝洞悉历史朝代兴替的规律,从而吸取教训,稳保大宋江山永固 C、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看似民本思想的体现,其实不过是皇家总结出的永保一家皇权的宝典 D、历史上一些末代皇帝因生长深宫,掌握生杀大权,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为所欲为,虽然明白载舟覆舟的道理,仍不免导致皇权终结3、著写史书,通常的使命是“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作者认为在措辞上,“兴替”和“兴衰”有着很大不同,请结合原文意思,谈谈“兴衰”和“兴替”两词内涵的差异4分)参考答案:1.B(对汉武帝的态度,包含在“不为皇家服务中”) 2.D(“虽然明白载舟覆舟的道理”,错原文里有“连这样的道理都不明白了”)3.“兴替”,指一个朝代的兴盛,和被别的朝代替换;“兴衰”,指朝代或某一历史时期的兴旺与衰败释义) “兴替”,是站在某一家统治者的角度看历史,是为皇家服务的思想意识;“兴衰”,是站在民族或民众的角度看历史,脱离了家族色彩。
区别)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曼希沃踮着足尖走进来、撞见孩子坐在太高的键盘前面的那一天,忽然心中一亮:“哦,神童!怎么早先没想到呢?这不是家庭的运气吗?他将来可以带着我周游德国,也许还能到国外去那不是又愉快又高尚的生活吗?”一吃过晚饭,曼希沃就马上把孩子赶到钢琴前面,要他把白天的功课复习三遍,直到他眼睛累得要合拢来的时候,从此竟是每天如此克利斯朵夫很快就厌倦了,后来竟闷得慌了:他连去看看亲爱的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他的骄傲与自由都受了伤害,他愤慨极了,他决意不是从此不弄音乐,就是尽量地弹得坏,使父亲灰心这让他自己也不大好受,可是他的自由独立非挽救不可从下一课起,他就实行他的计划他一心一意地把音弹错,把装饰音弄成一团糟曼希沃叫着喊着,继之以怒吼,戒尺也像雨点一般落下来克利斯朵夫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忍着痛苦照旧乱弹曼希沃和他一样固执,发誓哪怕两天两晚地拼下去,也绝不放过一个音,直到儿子弹准为止爸爸,我不愿意再弹了他鼓足勇气说曼希沃气得不能呼吸了怎么!怎么!”他喊道我不愿意再弹,因为我不愿意挨打,”克利斯朵夫大哭大叫地说,“而且,我不喜欢音乐!”克利斯朵夫给赶到了楼梯上,又脏又暗、踏级都给虫蛀了的楼梯上。
天窗的破玻璃中吹进一阵风,墙上湿漉漉的全是潮气他一边哭一边照旧望着周围的东西,不久他站起来,窗子在吸引他,莱茵河在屋下奔流在孩子心目中,河仿佛是个有生命的东西,是个不可思议的生物,但比他所见到的一切都强得多!什么也拦不住它,不分昼夜,也不问屋里的人是悲是喜,它总是那么流着,那样的恬然自得要能像它一样穿过草原,拂着柳枝,在细小晶莹的石子与砂块上面流过,无愁无虑,自由自在,那才快活咧!孩子全神贯注地瞧着,听着,仿佛自己跟着河一起去了……他闭上眼睛,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地向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那些风景隐灭了河流也隐灭了只有一片柔和的、暮霭苍茫的气氛在那里浮动克利斯朵夫感动得心都颤抖了,凡是可怕可悲的事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只有一场轻飘的梦,一阙清朗的音乐,在阳光中浮动,好似处女座的众星在夏季的天空闪烁然后,什么都隐灭了,一切形象都化掉了……一片汪洋,一线水波在天边颤动,——那是大海河向着海流去,海也向着河奔来,终于河流入海,不见了……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
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被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时间流逝,黄昏来了,楼梯那边已经黑了——小克利斯朵夫老是伏在窗洞边上,抹得乌七八糟的苍白的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他睡熟了他不得不让步了虽然英勇的抵抗极其顽强,终究给戒尺制服了,每天大部分时间他必须坐在这架刑具前面他自以为对音乐恨透了,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为了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着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值得的克利斯朵夫一方面因为祖父把他当作大人看待而非常感激,一方面因为那些话跟他高傲的精神非常投合而大为感动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映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着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节选自罗曼罗兰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黄昏时小克利斯朵夫“脸上闪着幸福的光彩”,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了自己的音乐之路,这一细节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B.小说通过小克利斯朵夫有音乐天赋——反抗弹琴——决定把一生献给音乐的情节,再现了他走上音乐之路的经历,引人深思。
C.“尽量地弹得坏”“一心一意得把音弹错”,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想去看河,从而产生烦闷和厌倦情绪D.小说刻画人物的手法多样,既有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又有联想与想象,使富有音乐天赋的小克利斯朵夫的形象跃然纸上E.曼希沃把贪恋玩耍的小克利斯朵夫闷在屋子里练琴,这使钢琴成了小克利斯朵夫的刑具,也使他开始在自由与音乐之间挣扎2) 小约翰.克利斯朵夫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 (3)小克利斯朵夫最终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请结合小说内容简析反抗“无效”的原因6分) (4)有人说,克利斯朵夫能够在音乐方面取得成就应该感谢他的父亲曼希沃,也有人说一个音乐天才几乎毁在了父亲曼希沃的手里。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8分)参考答案:(1)解析:B 3分,D 2分,C 1分,答A、E不给分A“说明他看清并真正踏上自己的音 乐之路”不对;E“贪恋玩耍”不对;C“就是因为小克利斯朵夫连看看河的时间都没有了,从而对练琴感到厌倦和烦闷”不准确,他这样做是因为向往自由,想让父亲灰心2) 解析:①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简析略; ②极富想象力简析略; ③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简析略; ④具有反抗精神简析略(答到其中三点并分别结合内容简析给6分)(3)解析:①父亲的固执父亲的戒尺制服了小克利斯朵夫,使他屈服了;②祖父的鼓励 祖父的话语切合他高傲的精神,让他大为感动;③内心对音乐的热爱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映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着音乐,把一生奉献给音乐艺术答到一点给2分)(4) 解析:观点一 小克利斯朵夫应该感谢他的父亲理由①从情节上看,父亲发现小克利斯朵夫有有音乐天赋,严厉要求他坚持练习钢琴,在他厌倦放弃时,是他的父亲固执地让他不敢放弃;②从人物性格来看,父亲固执,小克利斯朵夫倔强而向往自由,虽然父亲的固执约束了小克利斯朵夫的自由个性,但正是父亲的固执与戒尺的作用成了他继续音乐之路的一个重要原因,也为他将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点二 父亲几乎扼杀了小克利斯朵夫的音乐天赋①从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