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2.2《气候》精品教案+练习题(含答案).docx
33页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及其重要的地理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气温曲线,培养读图析图能力,并学会从地图中收集信息并加以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温分布差异及其形成原因;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温度带的划分依据和分布教学难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及其意义及气候对我国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暑假海口的小明去东北的外婆家,小明出发前准备了羽绒服,但到目的地之后却发现一点都不冷引导学生为小明解答疑惑。
学生参与分析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冬季南北温差大1.展示我国1越等温线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读等温线图2.展示冬季等温线分布图,总结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3.展示冬季0℃等温线,讲述其与秦岭淮河的关系4.阅读冬季我国南北温差大的原因5.讲解我国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季风等特点(二)夏季普遍高温1.结合7月等温线分布图,讲述我国夏季气温特点2.讲解夏季普遍高温的原因(三)认识温度带1.课堂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指标、全国划分了哪些温度带、温度带与农业生产的关联问题2.教师讲解温度带的划分指标3.教师讲解中国温度带的划分4.教师讲解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的熟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判读等温线图学生跟随教师尝试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学生分析7夏季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 学反 思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城市降水量柱状图,概括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特点过程与方法1. 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
2.掌握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是一个气候类型多样的国家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教学难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1.展示等降水量分布图,让学生在图上标出800、400、200mm等降水量线2.课堂活动:学生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3.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4.拓展阅读,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5.我国台湾、西南、新疆降水多寡及其原因(二)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1.观察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降水量年变化柱状图,引导学生分析四地降水的季节变化2.读北京1951-1980年降水量年变化图,总结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3.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三)我国干湿区的划分1.教师讲解我国干湿区的划分依据2.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新疆天山山地属于半干旱区、东北山地属于湿润区的原因3.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分界线与等降水量线的关系4.课堂活动,学生讨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与秦岭淮河的关系5.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各包含的主要地理单元6.课堂活动,学生讨论干湿区主要的植被类型7.总结我国干湿区的划分及特点学生找出800、400、200mm等降水量线学生说出8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了哪些地理事物学生说出四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学生说出二地干湿特点的原因学生参加课堂活动,说明干湿区与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的关系,说出干湿区各自包含的额地理单元、主要植被类型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 学反 思教学课题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教学内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地图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优越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气候图的分析判读教学难点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和分布教学辅助材料与手段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北纬40°自西向东、东经110°自南向北以及喜马拉雅山脉自然景观的差异学生观看图片,并尝试说明其原因二、教学过程一、知识讲解(一)气候类型多样1. 展示我国气候类型图,总结各地区的气候类型2.分别讲述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路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的特点与分布3.总结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季风气候显著4.讲解季风的概念及类型5.讲解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二)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分析由北至南的气温特点2.海陆位置,分析自西向东的尽管差异3.分析我国季风的特点,影响4.地形因素,分析垂直变化的自然景观差异学生结合我国行政区划,找出不同气候区的省份学生跟随教师分析各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学生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学生尝试分析纬度、海陆位置、海拔对气候的影响三、课堂小结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教 学反 思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2 中国的气候 第1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 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1-3小题1.甲地的年平均气温约为( )A.15℃ B.-15℃ C.10℃ D.20℃2.乙地位于青藏地区,其年均温较周围地区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分布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3.南半球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大体状况是( )A.由东向西气温逐渐升高 B.由西向东气温逐渐升高C.由北向南气温逐渐降低 D.由南向北气温逐渐降低4.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A.西北多,东南少 B.东北多,西南少C.西北少,东南多 D.东北少,西南多5.青藏高原上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到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季风 D.地形6.气候为热带、亚热带气候的省区是( )A.北京市 B.山西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台湾省7.我们的家乡在大庆市,家乡所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划分类型分别是( )A.暖温带、半干旱区 B.寒温带、半湿润区C.中温带、半湿润区 D.中温带、湿润区8.秦岭——淮河一线( )A.与1月份1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C.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少于800mm D.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9.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B.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分界线经过的地方C.我国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D.我国内流河与外流河的分界线10.小强说:“我们家乡一到冬季树叶就落光了,河面都封冻了。
有时还会下雪,我们可以溜冰和打雪仗了据此判断小强家乡的气候最有可能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11.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B.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C.接近800mm年降水量线 D.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12.读“我国东部地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示意图”, 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13.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下图示意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下表示意四大卫星发射中心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地点1月7月年降水量(mm)气温(℃)降水(mm)气温(℃)降水(mm)太原-6.02.923.3120500酒泉-9.31.621.419.5125西昌9.46.322.62101000文昌17.55628.23852361(1)文昌地处________(温度带),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当天,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2)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________,年降水量最多的是________,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造成酒泉和太原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3)图中夏季风的主要风向是________,主要来自于________洋14.如图,回答问题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____,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2)根据图中广州→乌鲁木齐年降水量变化情况,概括出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____3)____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因素4)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与图中的____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4)长江上的主要支流有:①嘉陵江,②______,③ ______,④______长江通航能力强,沟通内外.联系南北,因此,称之为 “______”; 长江水能蕴藏量大,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有“______”之称5)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图中字母______表示的是他的位置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答案】1.A 2.C 3.C【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10℃等温线与20℃等温线之间,其年平均气温范围是10℃~20℃,A正确,B、C、D错误第2题,受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乙地为青藏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比周围地区气温低,C正确,A、B、D错误。
故选C第3题,南半球位于赤道以南,南半球等温线由北向南依次是20℃、10℃、0℃、-10℃等温线,可知南半球年平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