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docx

39页
  • 卖家[上传人]:M****1
  • 文档编号:533473542
  • 上传时间:2023-11-0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56.35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心理健康复习资料一、心理健康的看法国内外学者曾就心理健康的定义与内涵从不一样角度论述过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1946年)对心理健康是这样定义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正确的状态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还明确提出了心理健康的标记:第一、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解;第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相互能礼让;第三、有幸福感;第四、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散发挥自己的能力,过高效率的生活归纳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人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含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固而快乐的情绪、崇高的感情、坚毅的意志,优异的性格及和睦和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的人充满生命的活力,能充散发挥其身心的潜能依据上述定义,由此能够看出,心理健康在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这三方面有侧重要的意义:(1)生理方面: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身体状况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应当是没有疾病的,其功能应在正常范围以内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健康的身体特别是健仝的大脑乃是健康心理的基础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个人的感情、意识、认知和行为才能正常运作;(2)心理方面:心理健康的人不单各种心理功能系统正常,而且对自我往常持必定的态度,能有自知之明,清楚自己的潜能、优点和弊端,并发展自我。

      现实中的自我既能顾及生理需求又能顾及社会道德的要求,能面对现实问题,踊跃调适,有优异的情绪感觉和心理适应能力;(3)社会行为方面: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擅长办理人际关系,其行为切合生活环境中文化的惯例模式,角色饰演切合社会要求,且拥有较强的责任感,对家庭、社会均有所贡献二、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在中世纪,精神病患者被认为是鬼神附体,一旦患有精神病即被监管,并遇到非人的摧残和社会的鄙视,其处境特别凄惨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心理卫生”这一看法,主张用音乐、风趣、念书、水浴以及在花园漫步等方法来治疗精神病人,但这一看法没有获取人们的响应本世纪初,美国大学生比尔斯()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其兄长患有严重的癫痫(俗称“羊角风”),发生时四肢抽搐、口吐泡沫、声似羊鸣比尔斯听闻此病有遗传性,担忧该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故终日堕入一种害怕和忧虑的情绪之中1900年,比尔斯因精神失态、自杀未遂,被送进精神病院在住院时期,他身受各种粗暴残忍的凌虐,亲眼目击了一系列精神病友们惨遭摧残和不公正的待遇三年后,他全愈出院,发奋为改良精神病患者待遇而努力1907年,比尔斯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自觉之心》(AMindThatFoundItself)。

      在这本书中,他用生动的文笔和发自心里的感觉,历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峻和落伍,详尽记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向社会各方面发出号召,要求改良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自觉之心》一书问世后,即在美国惹起惊动,很多社会著名人士都被此书所感人,纷繁支持比尔斯的倡议1908年5月,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美国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成立,为心理卫生运动确定了坚固的基础今后,心理卫生运动扩展到世界各国1930年,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到会三千多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域会上成立了一个永远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其主旨是:完好从事慈善的、科学的、教育的活动,特别关注于世界各国人民的心理健康的保持和增进、心理疾病和心理缺点的研究、治疗与预防,以及全体人类幸福的增进194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总部建立了心理卫生部1960年被定为国际心理健康年在国际心理卫生运动影响下,在我国于1936年4月在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但因翌年抗日战争迸发,以致心理卫生工作被迫停留后来,因为各种原由,直到1979年冬,才在天津召开的中国心理学年会上,很多与会者提议重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以陈学诗教授为首的联系小组踊跃活动,经中国科协和国务院体系改革办公室同意,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于1985年3月成立心理健康运动的发展,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改良精神病患者待碰到注意精神疾病的预防第二阶段从关怀身心因素的限制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在这一阶段,跟着临床领域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心理健康工作的要点也从关怀身心因素对精神健康的限制逐渐向关注社会因素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方面发展在1948年伦敦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上经过的《心理健康与世界公民》文件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卫生的社会化趋势,要求心理卫生工作者重视社会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从二十世纪70年月到目前,是心理卫生运动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该阶段从努力提升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争全面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充散发挥人的潜能和创建性,塑造美好的心灵与个性,应当作为此刻心理卫生运动的新的目标和发展趋势三、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个体的心理如何才算是健康的,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这是因为心理健康与否之间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判断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相当困难,没有一个公认的一致的标准依据我国大学生这一特别集体的年纪特色、心理特色和社会角色特色,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四周环境变化所最需要的心理保证,因此也是权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

      一般来说,经过高考的选拔,足以表示大学生的智商是正常的,且整体水平会高于同龄人权衡大学生的智力,要点在于看大学生的智力能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效能大学生智力正常且充散发挥的标准是:有激烈的求知欲和浓重的探究兴趣;智力构造中各因素在其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中都能踊跃协调地参加,并能正常地发挥作用;乐于学习.认识自我、采纳自我指要有正确的自我看法,并对自己采纳现实主义态度,客观地的自我评论,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是在与现实环境,与他人的互相关系中,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自己的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应比较靠近现实,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优点感觉宽慰,但又不傲慢自傲;对自己的短处既不回避,也不自轻自贱,而是擅长采纳自我但是,不可能每一个人都那么正确地认识自己,有的人会高估自己,而有的人会低估自己,这些一般的高估或低估自己都不能算是心理不健康,只有那些对自己的高估或低估到了不合常理的程度,才是属于心理的不健康状态此外,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有弊端缺点,有时只好作有限的改良,或许是没法填补,心理健康的人会现实地接受自己,而假如常常对自己不满意,不接受自己,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接受现实,适应环境在新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会产生不一样程度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心理健康的人能较快地接受现实,并对现实符合常理地认识与反响,所谓符合常理地认识客观现实,是指对一些无人不晓的东西,不要有悖于常理较强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特色不可以有效办理与四周现实环境的关系是以致心理阻碍的重要原由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能与社会保持优异的接触,对社会现状和将来有较清楚正确的认识,思想和行动都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与社会的要求相切合这里所讲的适应,不是被动、一味的逢迎,甚至与不良民风、落伍风俗同流合污,而是在认清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躲避现实,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4.有较强的情绪调理能力每一个人都会有各种各种的需要,但往常大多半的需要都是不可以获取知足或不可以完好知足的个体在活动过程中碰到阻碍或扰乱,使其需要得不到知足,心理学上称为挫折心理健康的人碰到挫折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一些合理的自我防守的方法,将因为需要得不到知足而产生的心里紧张除去去,从而表现出对挫折有较好的耐受力;相反,因一点小问题或小挫折而忧虑不安或浮躁异样,则表示这人处于不健康状态5.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乞降规范。

      个体的行为与其充任角色的规范基本一致,则是其心理处于健康状态的表现社会角色,换成平常的话来说就是“身份”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场合或从不一样的角度来看,都充任着不一样角色,即有不一样的身份,社会对各种角色有相应的要求或规范个体的行为与其充任的角色规范基本一致,则是其心理处在健康上常状态的表现;个体的行为显然表现出不切合其充任的角色规范,则表示其心理处在不健康的状态6.有和睦的人际关系人老是处在必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大学生也相同离不开与人打交道和睦的人际关系,既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行缺乏的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重要门路详细表现为,交往动机正直,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既有稳固而宽泛的人际关系,又有贴心朋友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还可以自己保持独立的人品,有自知之明,不骄不躁同时,能客观评论他人和自己,擅长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宽以待人,乐于助人7.心理行为切合大学生的年纪特色在人的生命发展的不一样年纪阶段,都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认识、感情、言行、举止都切合他所处的年纪段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当是精力充足、好学好问、反响矫捷、喜爱探究过于老成、过于天真、过于依靠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别集体,大学生应拥有与年纪和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色一个大学生若常常严重地偏离这些心理行为特色则有可能是心理异样的表现8.拥有健全的人品人品,在心理学上指个体比较稳固的心理特色的总和人品完好,就是指有健全一致的人品即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大学生人品完好的主要标准是:人品构造的各因素完好一致,拥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杂乱,能以踊跃进步的人生观作为人品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梦想、目标和行为一致同来所以,心理健康的人人品是健全一致的,其行为表现出一向性或一致性,反之,其人品缺乏一致性,行为表现则不连接,变化多端,比方两重人品或多重人品等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一动向变化的过程跟着个体的成长,经验的累积以及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所以而改变所以,我们可将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尺度,它不单供给了权衡一个人能否健康的标准,还指了然为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每一个人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都能够为之作出不一样程度的努力,都能够追求自己心剪发展的更高层次,从而不停发挥自己的潜能四、心理健康与心理异样的鉴识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看作是黑白分明的事情:要么你是正常的人,不论你的思想和行为有多大的变化与异样现象;要么你就是一个疯子,不论你的疾患有多大的好转。

      这种将人的精神正常与否的判断,不免过于简单国内学者张小乔提出心理健康“灰色理论”的看法,即人的精神正常与不正常无显然的界线,它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详细来说,假如将人的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心理不正常比作黑色,那么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缓冲地区——灰色区域灰色区又可进一步区分为浅灰色地区与深灰色地区处于浅灰色的人只居心理矛盾而无人品变态,其突出表现为由诸如失恋、丧亲、工作学习不顺心、人际关系不友善等生活矛盾所带来的心理不均衡与精神压迫深灰色区的人则患有某种异样人品阻碍和神经症等一般而言,浅灰色区与深灰色区之间也无明确界线,后者常常包含了前者只管心理健康与心理异样之间没有特别分明的界线,但依据处于不一样健康状态的临床特色,可分为三种不一样程度的心理异样一)轻度心理异样属于浅灰色地区大多半人都会因各种原由产生情绪失调或情绪杂乱,而出现适应阻碍1. 一般特色)有显然的原由,如工作受挫、考试忧虑、失恋等等碰到刺激后,情绪反响超出正常人的状态,对学习生活有必定的影响不一样年纪阶段有不一样表现婴儿适应不良常哭闹不安,特别是与母亲分别时;少儿则表现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