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中学教材全解工具版—第一单元《论语》选读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doc
1页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词类活用 考点挖掘 “饭疏食饮水”一句中,“饭”本来是名词,指食物;但由于其后面又跟了一个名词“疏食”,所以“饭”就只能临时当动词来用,解释为与食物相关联的一个动作“吃”,“饭”就由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现象就是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考点解说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功能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的活用其具体活用情况如下:(1)名词的活用:①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作状语,③名词的使动用法,④名词的意动用法2)动词的活用:①动词活用为名词,②动词的使动用法,③动词的意动用法3)形容词的活用:①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4)数词的活用:数词活用为动词 《考试大纲》对词类活用未专设考点,但从文言文阅读、文意理解到主客观题的解答,都有可能要借助于它,特别是文言文实词和翻译题,常常会设隐性考点词类活用是文言文阅读的难点,也是考生阅读的障碍点,但其规律性很强,只要在日常学习与复习中认真把握,努力收集整理积累,就能在备考中迅速突破。
方法指要 在词类活用现象中,名词活用最多、最复杂,其次是形容词考生在词类活用的备考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名词作动词是名词活用中最普遍的现象,有几条判定标志:处在“名词+代词”“名词+名词”“副词+名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介宾短语”“‘所’+名词”“名词+‘者’”等格式中,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如: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命名,名词+代词)②沛公军霸上驻扎,名词+名词)③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归咎,副词+名词)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能愿动词+名词)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筑屋居住,名词+介宾短语)⑥置人所罾鱼腹中用网捕来,“所”+名词)⑦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封侯,名词+“者”)2.形容词作动词是形容词活用中最普遍的现象,也有几条判定标志:处在“形容词+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所’+形容词”等格式中,形容词一般活用为动词①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形容词+名词)②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能愿动词+形容词)③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贵,重视;贱,轻视;卑,看轻;尊,尊重所”+形容词)3.使动用法,是指由动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对后面的宾语含有“使它怎么样”的意思,翻译时可遵循“使(让)+宾语+动词”的格式。
如:①君将哀而生之乎?(让我活下去)②昂其直,居为奇货使它的价钱高起来)4.意动用法,是指由形容词或名词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对后面的宾语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做什么”的意思翻译时可遵循“认为(感到,觉得)+宾语+是+形容词”或“把+宾语+当做+名词”的格式如: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一样对待)]②渔人甚异之认为这种景象很奇异)考例透析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相关文段: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解析:“益”,名词作使动词,使……受益(或译:对……有好处)答案:得到这样的人并与他交往,不是损害我,实在是对我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