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ppt
27页走进上海博物馆,高二(10)班 褚逸婷 戚欢欢 叶吕青,你怎样认识世界?看世界地图?读历史书? 读世界新闻?读参考消息?读杂志上关于世 界的报导?不是,你要真正能够感性地、全 面地、实实在在地了解世界,应该走进美术 馆(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上海博物馆--,藏品,简介,中国古代陶瓷为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展馆中绿色的基调和各个时代的陶瓷精品交相辉映,给人带来轻松、和谐的感觉在1300平方米的中国古代陶瓷馆中陈列了陶瓷精品500余件其中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成熟的青瓷,还有人们熟知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各地窑场林立、青釉、白釉、黑釉和彩绘瓷竞相争艳,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元、明、清三代,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中心,所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更是精美绝伦,声名远播海内外中国古代陶瓷博物馆,,新石器时代陶器 商周原始瓷 汉魏(吴)两晋南北朝的陶瓷 唐五代的瓷器和彩色釉陶器 宋辽金瓷器 元明清景德镇瓷器 明清景德镇以外地区的陶瓷器 暂得楼,新石器时代陶器,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原始农业生产的出现和定居生活的需要,人类学会了制作陶器。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陶器制作几乎遍及中华大地,品种十分丰富,许多产品技法讲究,制作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始艺术特征黑陶镂孔高柄杯,泥质黑陶,高21.75cm、口径7.25cm、足径6.05cm ,侈口、深腹、圆形底接高柄,圈足器壁较薄,似蛋壳,表面乌黑发亮,柄上有七条联珠状镂孔装饰器型严谨规整,朴素大方,亭亭玉立,是大汶口文化晚期黑陶制作工艺成熟时期的作品是新石器时代饮水杯中较风雅的一种,有点类似今天喝葡萄酒、饮料用的玻璃高脚杯其高柄(亦即高足)顺应了当时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马家窑 文化彩陶鸟纹壶,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文化,以彩陶制作闻名此壶属马家窑文化中最早类型的彩陶,黑彩绘画,构图疏朗,看似几何形的纹饰实为鸟纹的变形,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商周原始瓷,,原始青瓷至晚出现于商代,盛烧于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以后衰落原始青瓷已具备瓷器的基本特征,但又呈现出一定的原始性,表明它是瓷器制造的初级阶段青釉弦纹尊,这是现存原始青瓷中难得的精品原始青瓷指一种用含铁量在3%以下的粘土成型,经过人工施釉,烧成温度在摄氏1200度以上的青釉制品此尊釉色滋润,呈色稳定,器表匀净光洁,造型端庄工整,朴实无华,象这样制作极精的原始青瓷传世较少。
汉魏(吴)两晋南北朝的陶瓷,东汉时期,成熟青瓷成功烧造,至三国(吴)西晋有进一步发展东晋、南朝、隋代烧造产区有所扩大,但产品质量有下降趋势从北朝开始,北方青瓷业走向成熟,并烧造出不少优质产品唐五代南方越窑青瓷烧造的精益求精,北方邢窑白瓷制作的尽善尽美,代表了南北两大不同瓷系的烧造水平而唐代彩色釉陶器的制作标志着我国古代制陶工艺在这时期的突飞猛进,唐三彩即是其中的佼佼者唐五代的瓷器和彩色釉陶器,三彩陶骑马女俑,此俑胎呈白色马伸颈昂首,双耳耸立,四足立长方形踏板之上,体态雄伟浑身施白色釉,头部和鞍部施绿、黄彩釉鞍上坐一仕女,头戴黑色防风帐帽,黛眉朱唇,身着袒胸窄袖黄衣,束绿色长裙,双手勒缰,神态悠闲宋辽金瓷器,这一时期,中国陶瓷业进入一个全盛时期在宋代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为宫廷烧造一代佳品的同时,南北各地名窑也以各自不同的制作技法向世人展示各种精彩纷呈的佳作北方辽瓷和西夏瓷的烧造,使这一时期的陶瓷宝库中增添了许多具有少数民族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青白瓷的烧造也使景德镇的地位迅速上升龙泉窑青釉三足炉,这件三足炉是南宋龙泉窑的重要作品,通体表面无纹饰,凭借丰厚釉层使釉色莹润葱翠,属典型的梅子青色调。
微露白色胎体,造成边角转折处的楞线出筋,使之具有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烧造技术之高,可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青瓷的最高水平五代--北宋(公元907-1127年) 此枕胎质细腻色白,釉色洁白,釉厚处微闪黄绿枕镂雕殿宇形,门窗斗拱、基址台阶极为精巧殿前门掩闭,后门半启,一人峨冠博带,倚门以待枕面呈如意形,上刻划缠枝花纹此枕构思别致,独具意匠,是白瓷中的精品定窑殿宇式人物枕,,青花是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的釉下彩瓷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烧制已臻成熟,这件青花罐器形高大厚重,胎体分段制作,图案装饰繁密而有层次,主次分明,青花发色浓艳,幽箐可爱,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典型作品景德镇窑 青花缠枝牡丹纹罐,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宋钧窑月白釉出戟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形方棱,俗称“出戟 ”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 传世钧窑器物的底部多刻有“一”到“十”不同的数目字,其意义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据现存实物证明,器底所刻数字越小,器形越大。
在宋代钧窑瓷器的传世品中,以各式花盆和花盆托最为多见,出戟尊则较少目前全世界所见仅约10件左右,除此件以外,还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金(公元1115-1234年)定窑是宋代五大民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这件定窑盘胎体匀薄,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外壁有定窑瓷上常见的“泪痕”特征,口沿包镶铜边;盘内印云龙纹,印纹十分清晰,代表了宋代瓷器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定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定窑 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元代景德镇已能烧制大批成熟的青花瓷明清两代,专门为皇家烧瓷的御器厂在此处兴建并长期烧造,并在传统烧造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因而名品迭出,制作了无数精美的产品,成为举世公认的“瓷都“明清景德镇以外地区的陶瓷器,,明清陶瓷产地几乎遍及全国各地福建德化窑白瓷、江苏宜兴紫砂器、广东石湾窑变釉陶、福建漳州白瓷均属有名的陶瓷品种在北方地区,山西的法华陶器、河北磁州窑系瓷器等等,均有广泛的烧造景德镇窑 青花折枝山茶纹扁壶,明初永乐、宣德是青花瓷器烧造的黄金时期此器小口、细长颈、扁腹,颈、肩饰如意形双耳,造型新颖,俗称“抱月瓶”。
器物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闪青;器身满饰青花纹饰,纹饰可分三组,颈部绘缠枝花卉纹,肩部绘蕉叶纹,腹部主题是折枝山茶纹构图疏朗有致,有空间感;笔绘工细,画风流畅;青花色彩呈宝石蓝色,且有许多沁透入骨的铁黑斑疵,体现了这一时期的青花特征,是永乐官窑青花的典型代表作品景德镇窑 五彩采莲图瓶,定窑白釉印花云龙纹盘,金(公元1115-1234年)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这件定窑盘胎体匀薄,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外壁有定窑瓷上常见的“泪痕“特征,口沿包镶铜边;盘内印云龙纹,印纹十分清晰,代表了宋代瓷器印花工艺的最高水平,是定窑中最精美的瓷器之一景德镇窑珐琅彩墨竹纹碗,珐琅彩始烧于清康熙,是由宫廷造办处的画师用珐琅料,按指定的样稿在烧成的白瓷上作画,再入炉烘烤而成此碗 撇口,圈足器外一面绘墨彩竹石,另一面题诗一句:“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并有“风彩”、“彬然”和“君子”三方印底有蓝料双方栏“雍正年制”宋体字款此碗画意清逸典雅,书法圆润流利,制作极为讲究,堪称一代佳器景德镇窑斗彩蔓草纹瓶,明成化(公元1465-1487) 此瓶直口圆唇,长颈,扁腹,圈足通体饰青花双勾蔓草纹,纹内填淡绿彩,蔓草迂回盘曲,色调清雅明朗。
斗彩又称填彩,是在成型瓷胎上淡描青花轮廓线,施釉经高温烧造,然后填彩色以低温烘烧而成成化斗彩存世很少,故弥足珍贵暂得楼,此馆为胡惠春先生、王华云女士捐赠瓷器专馆,共展出从晋唐至清末的130件作品,其中以清代官窑瓷器为大宗,尤为突出的是有很多成对佳品组员: 褚逸婷 制作PPT 叶吕青搜集资料 戚欢欢搜集图片,谢谢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