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抽屉原理反思.docx
2页《抽屉原理》教学反思 一堂好的数学课,我认为应该是原生态,充满“数学味”的课;应该立足课堂,立足知识点本节课我让学生经历探究“抽屉原理”的过程,初步了解了“抽屉原理”,并能够应用于实际,学会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导入新课时,我以三人一小组的形式玩“抢凳子”的游戏,在发现点了三名学生后,下面同学比较泄气,心想:我没事了时,我临时决定:下面学生当指挥员(拍掌的节奏决定三位同学转圈的速度),老师当信号员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至少有两位同学相同的现象,这个游戏虽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 二、活动中恰当引导,建立模型 采用列举法和动手操作法,让学生把4支笔放入3个笔筒中的所有情况都列举出来,运用直观的方式,发现并描述、理解最简单的“抽屉原理”即“铅笔数比笔筒数多1时,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在教学探究抽屉原理一般的规律时,我是这样做的: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交流,但在我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在两人交流时出现了这两种观点: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的铅笔数”等于“商+1”; “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的铅笔数”等于“商+余数”时,他们又无法达成共同认识时我又安排了一个大组合作交流。
最后眼见通过激烈的讨论交流后得到:“总有一个杯子里至少放进的铅笔数”等于“商+1” 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这一类“抽屉问题”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借助直观操作、观察、表达等方式,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抽屉原理通过讨论和说理活动,使学生经历了一个初步的“数学证明”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初步的逻辑能力不足之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中,数学语言精简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课后通过作业发现,班上学生对抽屉原理的一般规律已经明白和掌握,但问为什么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无法言语的尴尬,让我深深反思,课上小组交流的机会多,可让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机会较少,因此,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多深入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交流代表根据内容可多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