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鸿门宴》说课稿(说课要素全覆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docx
4页《鸿门宴》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鸿门宴》本课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的第六课下面开始正式说课一、说教材(一)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是一篇文言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学习本课,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句用法的掌握能力,而且能拓展学生对刘邦、项羽争天下时期的历史认知二) 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基于此,我会重点讲解本文的文言词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同时捋顺大意,使学生体会性格对于成败的重要影响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和单元目标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我将目标设定如下:1、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要的文言词句,加强文言词句的归纳能力2、过程和方法目标:在读懂本文的过程中,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探讨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会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把握本文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不全面的文言知识体系,我将教学重点设置如下: 掌握重要的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2、根据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我将教学难点设置如下: 学会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加强思维训练,养成创新思辨的习惯五) 说教材处理教师详讲课文词句知识,略讲人物分析,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总结归纳人物形象,并对其进行评价目的是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文言知识,同时培养思辨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一) 说教法教师用讲授法讲解重点字词句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系统连贯的讲授,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且准确的知识;同时穿插情景教学法,指导学生分角色演课本剧,目的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二) 说学法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和讨论法,目的是在全面探讨人物形象的同时,锻炼自主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言交际水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三、说学情高一学生有一定的文言知识基础,但相对薄弱,且缺乏一定历史认知,因此要加强学生的文言知识积累,帮助学生实现文史互动加之其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主体意识增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活跃开放的课堂氛围,使文言文教学突破传统的枯燥与沉闷四、说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PPT出示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让学生朗读并简单理解两首诗歌分别表达的不同情感,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进一步全面了解二人形象和二人争天下故事的兴趣,开始《鸿门宴》的学习。
目的是调动课堂的活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二) 整体感知,分析文本1、教师介绍作者司马迁和写作背景2、学生查找文中注释,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读全文,把握大意和情节脉络 3、教师带领学生用讲授法详细讲解文中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重要知识点,同时翻译全文,梳理课文情节,将情节脉络展示在黑板上4、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的精炼语言,简要分析,提出思考问题:问题(1):情节波澜起伏是本文的特点,分析鸿门宴上双方的形势关系是如何转换的? 问题(2):“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是如何刻画樊哙这一形象的? 问题(3):项羽和刘邦各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问题(4):张良和范增分别是刘、项的重要谋士,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别是什么? 问题(5):在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古人对项羽的评价众说纷纭,你的观点呢?5、学生合作探究,讨论思考问题,认真探讨人物形象刻画手法,分析刘邦、项羽等人的人物形象并加以评价,讨论后派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 目的是使学生准确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大意,学会人物刻画方法,全面了解、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三) 归纳总结,加深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文词句的知识点,将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字、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分类整理,让学生作详细笔记。
2、教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在书上自主整理刚才探究出的人物形象和人物评价3、教师带领学生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和中心感情,感受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用意目的是让学生对本文的文言词句知识和人物形象有更明确清晰的了解,把握文章情感,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四) 拓展延伸,深入探究1、学生分角色演课本剧,再现课文内容,感受不同人物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征目的是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拓展感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2、以“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的看法为主题,让学生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 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让学生在课外查阅其他有关项羽或者刘邦的故事,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突出项羽或者刘邦的性格2、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和练习册对应习题目的是检测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能力,丰富学生对人物的全面认知,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五、板书设计: 我采取主副结合的形式,主板书采用提纲式板书,展示课文情节脉络,作用是反映文章整体结构,又概括主要学习内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副板书采用对比式板书,将刘邦、项羽的不同性格特征进行比较,作用是对比强烈,突出人物形象,同时将人物形象的两种刻画方法展示出来。
板书如下: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请各位领导和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谢谢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