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必备6篇.docx
15页小小鞋店教学设计必备6篇小小鞋店教学设计第1篇 教材分析:《小小鞋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数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分类”,二年级下册——“调查与记录”的根底上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所用的方法有列表、画图等为后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认及平均数的知识奠定根底 学生分析:在学生调研中我发现学生在以往学习中积累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经验,他们会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如举手、投票等在整理数据方面会用填统计表、画正字、写符号等方法开展简单的整理可见学生已初步积累了数据整理和表示的方法和经验,这是本节课学习的根底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 2、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对数据开展简单的分析和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 3、在活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在对数据开展简单的分析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 教学难点:运用不同方法开展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学策略: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要解决开鞋店“进货”问题,需要知道我们班同学的鞋号,因此分组调查班中同学的鞋号,从班里要开“小小鞋店”这一实际需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对“进货”需要调查鞋号、款式、进价等问题的思考,引发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和讨论 教学策略:通过分男、女生两个小组分别调查鞋号,引导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并从中体会数据于现实生活,以及收集数据的随机性学生在调查数据的过程中逐步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 活动二:学生独立运用各种方法开展整理,在此根底上学习画点线图整理数据由于统计表比较乱,所以需要开展整理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用不同的方法整理原始数据,学习用点线图整理数据的方法,从中体会数据整理的多样性,以及数据整理的准确性,在此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整理数据的有序性可以使数据的准确性更高,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策略: 活动三:通过看整理后的点线图寻找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决策通过从整理后的数据中寻找,发现有用的信息,对数据开展有效的分析,最后为解决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活动四:能过练习牢固,再次体会统计的重要 本节课设计遵循原则: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遵循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亲身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找到有用信息和做出抉择的全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意义,感受统计的价值通过经历统计调查活动的全过程,完善方法,提高思想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小小鞋店教学设计第2篇 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小小鞋店》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简单的统计过程,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下列问题,同时能开展简单的分析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猜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 二、探究发现 1、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生1: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需要一些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生4:同学们穿的多的应该多进一些 2、以本班学生为例,开展鞋号调查问题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的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男生最大鞋号是38号,最小鞋号是33号,女生最大鞋号是37号,最小鞋号是32号. 生2:穿34号和35号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35号鞋店同学居多 3、探讨简单的记录方法 师:有没有更简洁的记录方法? (1)小组活动交流,探索记录方法 (2)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把较好的方法记录下来 (3)请组长汇报本组最优的记录方法 可以画圆圈、写正字、写对号等等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和发现,你对鞋店的进货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穿那种鞋号的人多,就多进那种鞋。
三、理解应用 1、练一练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 (2)指名汇报 2、练一练第二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总结归纳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小小鞋店》的重点是用点线图整理数据,难点是表示数据我的教学思路是:用以往的方法整理数据——用点线图整理数据——分析整理后的数据——做出决策,通过环环相扣的过程突破本节的重难点 1、老师没有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也没有做到尊重学生一是学生答复错误时,没有及时指出,二是发现学生答复的答案和我想的相差甚远时,我强制打断了他,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是不害怕出现问题的,抓住课堂的中的生成或许就能成为课堂的亮点,这个需要自己慢慢摸索,积累经验 2、、通过学生课堂上的表现,证明平时课堂上我说的太多了,让学生说的太少了,课上我期望学生多说一点,说清楚一点就有点要求过高了以后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管住自己的嘴,少说废话,多让学生表达 在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今后一定多加考虑和设计,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抓住重点,利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突破重点,多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小小鞋店教学设计第3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的知识的根底上开展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优点基于以上的安排,本节课作了如下设计: 1.利用知识的迁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统计意识,也形成了基本的统计数据的能力,利用知识的迁移,着眼于“引”,启发学生去“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等方式探究新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放性思维 2.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设计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完成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的过程后,引导学生对数据开展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和表示数据的优点,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整理的结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观念和知识上都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好吗?它和本节课的学习有关哟! 出示谜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
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学生自主猜谜 (如果没有学生猜出,师公布答案:鞋) 师:淘气和同学们想开一家小小鞋店,应该怎样进货呢?我们一起来帮一帮他们吧! (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确定调查的内容 选两名同学到前面模拟开鞋店的情境,请同学们帮忙进货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进货”需要调查哪些内容?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师巡视倾听) 个体汇报: 预设 生1:应进一些款式新颖的鞋 生2:应主要考虑鞋号的问题,应调查一下同学们都穿多大号码的鞋 生3:我也认为应根据同学们的鞋号去进货 2.以本班学生为例,对学生们的鞋号开展调查 (1)小组讨论调查方法 (2)指名汇报 (3)选两名鞋店成员,一名调查女生鞋号,另一名调查男生鞋号 (4)用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5)学生汇报并展示调查结果 师:看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男生鞋最大号码是38号,最小号码是33号;女生鞋最大号码是37号,最小号码是32号。
生2:穿34号鞋和35号鞋的人比较多 生3:男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7人;女生穿34号鞋的'人最多,有8人 小结:通过统计表我们发现穿34号鞋、35号鞋的同学居多 小小鞋店教学设计第4篇 教材分析: 《小小鞋店》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七单元《数据的整理和表示》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分类”;“二年级下册--调查与记录”的根底上继续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本单元主要学习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所用的方法有列表、画图等为后续学习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及平均数的知识奠定根底 教学目标: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了解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对数据开展简单的分析的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在活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形成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教学重点: 在初步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数据并呈现数据的结果,能在对数据开展简单的分析过程中,体会数据的价值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数据收集和整理 教学策略: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收集数据 活动二:整理数据 活动三:分析数据 活动四:得到信息,做出决策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迷语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迷语吗?今天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迷语:小小两只船,没桨又没帆,白天带它到处走,黑夜停在床跟前。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从猜迷语,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二、研究探索,开展新课 活动一:收集数据 1.淘气同学想模拟开一个鞋店,为了“进货”需求,需要调查哪几方面的数据? 2、同桌交流后,指名答复: 鞋号、颜色、种类、数量、价格、款式 3、找出最重要的数据信息--鞋 4、小组长收集提交数据 [设计意图:要解决开鞋店“进货”问题,需要知道我们班同学的鞋号,因此分组调查班中同学的鞋号从班里要开“小小鞋店”这一实际需要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对“进货”需要调查鞋号、款式、进价等问题的思考,引发对调查数据的研究和讨论通过分男、女生两个小组分别调查鞋号,引导学生体会收集数据的'方式,并从中体会到数据来源于现实生活,以及收集数据过程中的随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