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庆市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doc
6页重庆市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诗三首《短歌行》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0分)1. (4分) (2016高二上·西湖期中)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①周朴园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慧,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你知道吗?②鲁侍萍 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1) 周朴园把年轻时的侍萍说成是“小姐”,而且“很贤慧,也很规矩”,目的在于( )A . 赞扬侍萍,表达自己对侍萍的爱恋之情 B . 名为赞扬侍萍,实为掩盖自己的罪行 C . 说侍萍很高贵,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地位 D . 为自己开脱,并表达愧疚之情 (2) 鲁侍萍反驳说“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慧,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表面上否定自己,实质是( )A . 以此报复周朴园,解心头之恨 B . 澄清自己,表明自己的清白、诚实 C . 揭穿周的谎言,揭穿周的虚伪 D . 进一步试探周的真正态度及真实感情 2. (4分) (2019高一下·平遥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文意,依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古代原始建筑,如埃及、巴比伦、伊琴、美洲及中国诸系,莫不各自在其环境中产生,先而①pēi tāi________,粗具规模,继而长成,转增繁②rù________其活动乃赓③xù________的依其时其地之气候,物产材料之供给;随其国其俗,思想制度,政治经济之趋向;更同其时代之艺文、技巧、知识发明之进退,而不自觉建筑之规模、形体工程、艺术之嬗递演变,乃其民族特殊文化兴衰潮汐之映影;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④jiàn________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3. (2分)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 , 散文大体可以分为叙事,抒情,________4.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谄谀(chán) 稼穑艰难(sè) 譬如(pì) 如蚁附膻(shān)B . 子衿(jīn) 趾高气扬(zhǐ) 堑壕(zhán) 绕树三匝(zā)C . 龃龉(jǔ) 运筹帷幄(wò) 羁鸟(jī) 风声鹤唳(lì)D . 谈(yàn) 唾手可得(tuò) 吐哺(bǔ) 叽叽喳喳(chā)5.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采之欲遗谁 食野之苹 B . 忧伤以终老 何以解忧 C . 同心而离居 忍尤而攘诟 D . 所思在远道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6. (2分) 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 误落尘网中 B . 开荒南野际 C .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D . 狗吠深巷中 7. (2分)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纤纤擢素手(举起,摆动) 相去复几许(多远)少无适俗韵(气质,性格) 羁鸟恋旧林(束缚)B . 人生几何(多少) 何时可掇(通“辍”,停止)方宅十余亩(方形的) 榆柳荫后檐(遮蔽)C . 终日不成章(整幅的布帛)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不清的样子)少无适俗韵(迎合) 久在樊笼里(原指鸟笼,这里比喻仕途)D . 慨当以慷(音节助词,无实义) 枉用相存(问候、探望)天下归心(人心归服) 但为君故(只)8. (2分) 下列各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应饮酒作歌及时行乐B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了诗人仰慕天下贤士,思念之情绵绵不断C .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从小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喜爱山川田园间的生活D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彼此同心而身处两地,忧伤将伴随我们到老9. (5分) 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10. (5分) 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二、 阅读题 (共1题;共4分)11. (4分) 阅读《短歌行》,回答问题。
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 下列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唯有杜康 这里代指酒 B . 青青子衿 衣领 C . 鼓瑟吹笙 弹奏 D . 山不厌高 厌恶 (2) 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诗四句一节,共八节开头两句抒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功业未成的感慨首句“对酒当歌”及第三句的妙用比喻“譬如朝露”,突出了短句的精髓,展示了一种时间不等人的急迫境界,蕴藏着促人及时努力的意思B . 三四节在内容上,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思慕,艺术手法上则是巧借“引用”,诗人引古喻今,突出了他求贤而不得时的朝思暮想和求得贤才后的恭敬C . 五六节承接上文,进一步抒发诗人渴望贤才的情怀,时忧时喜,感情有起伏D . 最后两节仍运用借代和引用的手法,深化诗人渴求贤才的热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攻坚 (共10题;共30分)1-1、1-2、2-1、3-1、4-1、5-1、6-1、7-1、8-1、9-1、10-1、二、 阅读题 (共1题;共4分)11-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