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8编号正见——佛陀的证悟(原版).ppt
29页正见,佛陀的证悟 作者: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献给印度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若不是因为他 至今我还不明了我是一个漂泊的人,关于作者,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1961年出生于不丹,为堪布阿贝仁波切的弟子他是著名的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一千六百名僧众 他监督悉达多本愿佛学会,该会在全世界有六个教学及修行中心同时他也负责钦哲基金会与莲心基金会两个非盈利机构他编写并执导过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及旅行者与魔术师他是李连杰的精神导师如何才是佛教徒?如果一个接受下列四项真理,他就是佛教徒:,四法印 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认为,并非一切和合或造作的事物都是无常,你认为有某些基本的元素或概念是恒常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情绪都是痛苦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是纯然愉悦的,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
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不能接受一切现象都是如幻而性空的,如果你相信有某些事物确实本具自性而存在,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那么,什么令你不是佛教徒?,如果你认为证悟存在于世间、空间及能力的场域之内,那么你就不是佛教徒关于本书,悉达多对于学术论述和科学论证没有兴趣,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扁的,他也不关心他关切的是另一种实际性,他想直探痛苦之源他的教法不是让你读完后放回书架的哲学巨著,而是每一个人都能修持的、既可行又合理的见地本书则是尝试从各类人的各种角度,从坠入情网乃至文明诞生的例子来说明虽然这些例子和悉达多所用的不同,但它所传达的讯息是相同的,因为悉达多所说的一切,至今仍然颠扑不破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什么是和合事物?(the compounded entity) 佛陀的发现: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悉达多太子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钉子和木头产生了桌子;水和叶子产生了茶;而恐惧、虔诚和救世主,就产生了神。
这些最终的产物,并没有独立于其个别元素而存在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什么是无常?(变化无处不在) 在和合的同时,各个元素也起了变化只因接触和合,他们的性质也随之改变了所有事物、整个世界、整个宇宙都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一切万有,没有一样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你手上的书不是,原子不是,甚至神袛也不是无常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任何事物和另一个事物之间的位置或关系转变了,即使是非常细微的变动,都要依循无常的法则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死亡今日就是昨日之死 透过这些了悟,悉达多终于找到了一个方法以解除死亡的痛苦他接受了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死亡只是这个循环的一部分而且他更进一步地体认到没有全能的力量能够扭转死亡之路,因此也就不会困在期待之中如果没有盲目的期待,就不会有失望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偿,就不会攀缘执着;如果不攀缘执着,就不会患得患失,也才能完完全全地活着 死亡,从生、从创造的那一刻开始,就没有停过造作与无常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无常是个好消息 根据你的观点,以及对这个事实的了解,无常可以是通往启发与希望、光荣与成功的大门。
例如,全球暖化和贫穷是贪婪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产物,单这些不幸都是可以反转的只需要单纯地了解和合现象的本质,就能扭转乾坤 我们能认清因缘的不稳定,就会了解自己有力量转换障碍,并且完成不可能的任务生活中的各个层面都是如此如果你现在没有一辆法拉利,你完全可能创造出因缘而拥有一辆只要世上有法拉利,你就有机会去拥有它同样地,如果你想活久一点,可以选择不抽烟和多运动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生命人生的目的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 快乐的定义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段都不一样,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整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生命人生的目的 佛教徒不相信有一个全能的创造者,而且他们不认为生命的目的已经或需要被决定和定义生命是一个巨大的和合现象,因此生命是无常的它是随时变化、短暂无常经验的集合虽然有各式各样的生命形式存在,但其共通点是没有任何一个生命希望受苦。
快乐的定义对不同人,在不同时段都不一样,对许多人而言,不断调整适于这些无尽而又经常变化的快乐定义,即是“人生的目的”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情绪情绪即是痛苦 无论如何,直接或间接的,一切情绪都生于自私,也就是说,他们都与执着于自我有关基本上,所有的情绪都是一种偏见,在每一种情绪之中,都存有分别心的成分 所有那些不同的情绪及其结果,都来自于错误的理解,而这个误解来自一个源头,也就是所有无明的根源执着于自我执着于谬误的自我,是无明的荒谬行为它不断地制造更多的无明,导致了各种痛苦和失望情绪和痛苦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什么是快乐?什么是爱 有人或许会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痛苦的比如说爱、喜悦、虔诚、狂喜、和平、团结、满足然而其实,任何具有不确定和不可预测性质的事物,即是痛苦举例来说,爱或许是愉悦而令人满足的,但是它不会凭空独立地出现它得依赖某个人或某件事,因此是不可预料的,他就常受束缚了 快乐的定义是,一个人拥有完全的控制、自由、权利、安逸,没有障碍,没有束缚、这意指有选择的自由或不选择的自由,能安然地积极活跃,或安然地从容悠闲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战胜心魔抓住空性 悉达多征服了魔罗和他的魔军,证悟了本具存在的空性。
他了解了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知的一切存在,纯粹只是空性,而我们不过将某种“真实性”附加或标示于其上而已 事物并不如其所显现它们是无常的,而且不完全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变化的河流 一条河,水在流,永远在变,然而我们仍然称它为河流若一年以后我们再度到访,会认为它是同一条河但它是如何相同的呢?如果我们单独挑出一个面向或特性,这相同性就不成立了 水不同了,地球在银河中转动的位置也不同了,树叶已落,新叶又长出来了剩下的只是一个相似于我们上次见到的河流表象而已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空性与“某种程度”的存在 在佛教哲学中,一切以心所觉受之事物,在心未觉受之前不存在;它依存于心它不独立存在,因此它不真实存在但这并不表示它没有某种程度的存在 空性也不应该被解释为存在的否定(也就是说,我们不能说这个相对的世界不存在)空性也不会消除我们日常的经验我们能够享受经验,但仅仅由于能够经验某事,并不代表它就是真实存在的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是你的执著困住了你”放不下 在日本,有两位禅宗和尚正准备渡河以为年轻的女子请求他们背她过这湍急的水流。
这两位和尚都受过重戒,不可碰触异性,但其中年长的以为毫不迟疑地将她背了起来下水抵达彼岸后,他把年轻女子放下,也不交谈就走了几个时辰以后,年轻的和尚忍不住问道,我们不是比丘吗?为何你背那位女子过河呢?年长的和尚答道,我早已把她放下了,你怎么还背着她呢?,一切是空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见佛杀佛” 悉达多说,若以色见我,已音求我,是人行邪道 究竟上,并无外在存在的佛陀真正的佛并非一位为时间和空间所局限的外在救世主 佛教也只是道路然而道路本身终究也需要被抛弃,如同你抵达河岸时,就得抛弃舟一般你抵达时必须要下船在完全证悟的那一刻,你必须抛弃佛教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终极的假期? 根据佛教徒的说法,在悉达多证悟成佛的这一世之前,他曾有无数世投生为鸟、猴子、大象、国王、王后,而且其中有许多世身为菩萨,其唯一的目标就是征服无明因而得以利益一切众生 而最终,在他生为印度太子悉达多的这一世,终于在菩提树下击败了魔王魔罗,抵达彼岸,轮回的对岸这个状态称作涅槃(nirvana),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想象中的天堂? 涅槃、证悟、解脱、自由、天堂这些字眼,许多人喜欢说,但少有人花时间去检视进入这种状态,会是什么样子? 悉达多发现这些死后的世界的版本都是幻想。
仔细检视的话,典型的天堂景象并不是那么吸引人,证悟也好不到哪里去退休、蜜月、野餐都很令人开心但如果永远如此就不好玩了如果我们梦想的假期延续太长,就会开始想家完美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无聊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快乐不是目标 对悉达多而言,究竟的安歇之所,不论是天堂或涅槃,根本就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从无明的困惑中解脱出来如果你一定要指出一个地方,那可能就是你现在坐着的地方 悉达多的目标不是要快乐相反的,它是一条直接的道路,通达痛苦的解脱、妄念和迷惑的解脱因此涅槃既非快乐也非不快乐它超越了一切二元的概念涅槃是寂静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佛是指心的一种状态 佛陀了悟了一切和合事物无法恒常存在他了悟了只要是源自我执的任何情绪,都无法导致快乐他了悟了没有真实存在的自我,也没有真实存在的现象能被觉受他也了悟证悟是超越概念的这些了悟就是我们所称的“佛的智慧”,这是对全部实相的觉知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虚空的尽头 如果认真地想要达到证悟,我们需要有力量放弃对我们非常重要的事物,而且需要有极大的勇气独自歩向这条道路 我们仍然会经历情绪,但它们不再能戏弄我们,蒙蔽我们我们仍然会堕入情网,但没有被拒绝的恐惧我们会使用自己最好的香水和面霜,而不会留到特别的场合再用。
如此,每一天都会是特别的一天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静,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 如同佛陀在般若经中所说,一切现象如梦如幻,甚至证悟也如梦如幻设若有任何比证悟还伟大的,它也是如梦如幻他的弟子,伟大的龙树曾写过,佛陀从未说过在你离弃了轮回之后,涅槃才会在那儿出现轮回之不存在,就是涅槃 最终,我们连证悟之道也要抛弃如果你仍然界定自己是以为佛教徒,那么你就还未成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