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让艺考真的成为“功利品”.pdf
1页2014 年高考艺术类专业“校考”已结束,今年全国有200 万考生报名只有百分之一的惊人录取率,为何还有如此多的高考生踏上这条独木桥?艺术教育的普及本来是件好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精神,但因为一些学生和家长的急功近利以及之前各类培训班的推波助澜,艺术教育应试化的倾向越来越明显千篇一律地教孩子应考技巧,短期虽能达到升学目的,但毕竟只是囫囵吞枣,不但抹杀了艺术教育的本质意义,只能培养出艺术工匠而不是真正的艺术家 (3 月 13 日太湖晨报A4版) 因为艺术类考生录取分数线比裸考低,而学生、家长为了考一个好的大学,便通过艺考来实现而更深层次的“艺考功利”就是在艺考中频现的人情关系、权钱交易等黑幕据媒体报道,有招生中介四处兜售艺考“包过指标” ,名单涉及几十所高校艺术专业,便宜的四五万元,贵的十几万元, 一些交了钱的考生, 竟可以提前拿到考题 不久前,央视新闻调查揭露艺考黑幕,柴静采访中国音乐学院著名教授 这位教授含着泪说: “因为我爱音乐,爱学生,爱教育,所以我才决定站出来,牺牲自己,把它说出来便是例证可见艺考中的功利远非普通艺术考生和一般百姓所想像到的, 其黑幕可能已达到 “思想有多远, 艺考就有多黑”的程度。
艺考黑幕频现,难道就没有人管吗?不是没人管,而是里面的功利太诱人我们可从学生、家长方面试想,花钱进入理想的大学这种诱惑谁能拒绝再从那些那认钱而无良心能提供方便的人来说,一张证可以挣“四五万元,贵的十几万元”其诱惑他会放弃吗?据教育部网站,为规范艺考,铲除“黑幕”,教育部几乎年年都会提前发布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通知 , 而且通知上都明确要求招考机构加大在艺术类招生工作中的信息公开和公示力度,并严禁工作人员、教职工尤其专业教师,单独、联合或委托举办高考艺术类应试培训、推广活动一些省还出台相应措施对规定加以明确和细化但结果怎样?仅从今年目前一些地方艺考中曝光的“黑幕”来看,其“交易额”仍可观产生艺考 “黑幕” 主要出在监管不严、 对违规违法者惩处不力 但做好这两点似乎不易,但愿别让艺考真的成为“功利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