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pdf
9页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 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野池(唐)王建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1)诗歌以 “ 野池 ” 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_,植物 _的景象2)诗句 “ 蜻蜓上下鱼东西” 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1)满溢(满);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要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 的意思是:野外的池塘水满的已经连到秋天的河堤,菱花结了果实草木很茂盛前一句写出了池水满的特点,因为有丰富的池水的滋养,菱花结了果实蒲叶长得非常茂盛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满溢(满)、丰盛(茂盛、果实丰硕、生机勃) 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加以理解,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诗句描绘了野池蜻蜓随意飞舞,鱼儿任意游玩的悠闲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故答案为:( 1) 满溢(满); 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景物特点答题时应注意,要紧扣“ 情” 或“ 景” ,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概括要点作答池水:满溢(满);植物:丰茂(茂盛、果实丰硕)2)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诗句“ 蜻蜓上下鱼东西” 表达了诗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2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注释】 湖:指洞庭湖 中流:指江心 湘烟:指雾霭 楚田:指田野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 离人独上洞庭湖” 一句中的 “ 独” 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 (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2)“ 独” 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 【分析】( 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这几句写湖口 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 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故答案为: 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 独” 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牢记常见意象的含义,如: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等等。
做题时,还要在理解诗意、把握诗歌感情的基础上分析、理解古诗的意象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意境的能力考查赏析古诗炼字的能力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3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桑茶坑道中(南宋)杨万里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1)诗歌第二句用两个“ 满” 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_的情景2)根据诗歌前三句,推断诗歌最后一句应该是()A. 一牛吃过柳阴西 B. 不脱蓑衣卧月明 C. 收篙停棹坐船中【答案】 (1)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2)A 【解析】 【分析】( 1) “ 草满花堤水满溪” 用两个 “ 满” 字,描绘了初春时桑茶坑道中嫩草与春花铺满地,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2)首先要读懂诗歌前三句的意境,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春的律;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所以第四句应该是“ 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
另外由“ 童子 ” 角度考虑,下文也应该是“ 一牛 ” ,“ 一牛吃过柳阴西” 这是因为“ 童子柳阴眠正着” 这是情节的前因后果故答案为: 生机勃勃、欣欣向荣、春意盎然、富有生机A【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作答 本题考查诗歌的意思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诗歌的内容要理解,并进行合理的推测,要结合语句的前后关系进行分析理解4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你描述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展现的画面,并揭示其中蕴含的哲理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解析】 【分析】( 1)此题一定要把仙境般的美丽景象描绘出来如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二问,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 ,蕴含自然理趣。
入” 和“ 生”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日” 和“ 春” 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蕴含着新事物必须取代旧事物的生活哲理,表现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2)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更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要抓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等句分析故答案为:示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际,一轮红日已经从海上冉冉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这两句诗揭示出新旧交替(或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的自然规律;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画眉鸟(宋)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1)“ 高低 ” 二字与第一句诗中的哪一个词语照应?(2)后两句诗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 (1)随意(2)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前两句写画眉鸟千啼百啭,一高一低舞姿翩翩,使得姹紫嫣红的山花更加赏心悦目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与 “ 随意 ” 相照应2)后两句的意思是:这才明白,(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比不上悠游林中时的自在啼唱将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陷入囚笼、失去自由的画眉进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故答案为: 随意;诗句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渴望挣脱束缚,向往自由的思想感情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 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 春【元】马致远【元】白朴枯藤老树昏鸦,春山暖日和风,小桥流水人家,阑干楼阁帘栊,古道西风瘦马杨柳秋千院中夕阳西下,啼莺燕舞,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飞红注】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 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1)第二首小令画线句展示了一幅_、_的美丽画面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有 “ 小桥流水人家” 之句,它和白朴的天净沙 春中的“ 小桥流水飞红” 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答案】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借“ 小桥流水人家” 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 小桥流水飞红” 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 春山暖日和风” ,作品开篇先从远处着笔呈现了一个宏大而又温馨的背景,也就是说,作者描绘了一幅和煦、温暖、辽阔的春光背景画面在这一句里,作者着意突出了春天已经来到人间的特点,“ 山” 是春意盎然的,“ 日” 是暖意融融的,“ 风” 是和煦温情的这样的画面很美:明媚的春光里,春山润泽,春日融融,春风和煦,怡然与舒畅。
2)本题考查体味思想感情和比较阅读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借 “ 小桥流水人家” 的美好画面,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萧瑟的景色让人满目凄凉,又加上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使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沥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直接描写“ 小桥流水飞红 ” 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故答案为:( 1)风和日丽;和煦明媚、春意盎然、生机勃勃;(2)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借“ 小桥流水人家” 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白朴的小令中,则通过“ 小桥流水飞红” 明媚艳丽之景,抒发了在明媚春光里陶醉、喜悦、惬意,喜爱春天之情点评】( 1)本题考查描绘诗句的画面答题时应注意,先把诗歌的语言转换为一般的口语,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要发挥想象准确把握意象来具体描绘第二首小令通过对春日里山、日、风、楼阁、院子、莺燕、小桥 、流水、落花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远景、近景、中景皆具的春意图:草长莺啼,花落燕舞,姹紫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