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民族民俗畲族课件.ppt

25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90552919
  • 上传时间:2024-09-1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42MB
  • / 2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问题导入该族盖房子先立柱上梁,然后屋顶盖瓦,最后才四周筑墙,称房子为“寮”以番薯丝为主食,嗜酒;盛产名贵茶叶妇女的装饰要数发式最吸引人,已婚妇女将头发从后面梳成长筒式发髻,像鸡冠型的帽子扣在脑后,中间用红绒线环束;斗笠是该族著名的编制工艺品,做工精致,是妇女最喜爱的装饰品十分重视祖先崇拜,每年农历二十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定为祭祖日请问这是我国那个少数民族?  n人口与分布n人口70.96万,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广西、广东、安徽五省,94%分布在前两省她们自称“山哈”,即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畲族概况畲族概况畲意为刀耕火种  n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他们自称“山哈山哈”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唐代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南宋末年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n “山哈”是指山里客人的意思先来为主,后来为客,先来的汉人就把这些后来的畲民当为客人畲族自称“山哈”,是与他们的居住环境、迁徙历史有关 族称简介 n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

      语言文字语言文字 文学艺术n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最著名的是《高皇歌》,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畲族的文学n 畲族是一个善歌的民族,广为流传于畲族山区的山歌千余首这些山歌根据歌词可分为传史歌、小说歌、杂歌、风俗歌、功德歌和新民歌等其中的长篇历史叙事歌很有名其优秀代表作有《高皇歌》(又称《盘古歌》、《盘瓠王歌》、《祖公歌》)、《麟豹王歌》、《末朝歌》、《十八帝》等n 长篇历史叙事歌《高皇歌》是为人们所瞩目的优秀作品,它在畲族民间各地抄本略有差异,有二百多行的(七字为一行)、三百多行的和四百多行的不等,但歌词内容基本上相同,大致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歌颂龙麒秉承高辛皇的旨意,出征讨伐番邦,凯旋归来,得到皇帝的赏识,“皇帝看见心欢喜,自愿龙麒作婿郎”,许配三公主为妻第二部分反映龙麒身为附马爷,但不愿在皇宫坐享荣华富贵,而甘愿带公主到凤凰山下繁衍子孙,自耕自食,进行艰苦创业第三部分集中反映龙麒子孙在凤凰山经过长期的刀耕火种,地力渐竭,举家举族向远方迁徙,寻觅未开垦的处女地其间经过漫长的历史途程,从广东凤凰山北迁至闽东、浙南等地歌词的最后部分告诫子孙要牢记,“官府地府欺侮人”,“无情无义是华老”。

      并要蓝、雷、钟各姓子孙把民族团结互助精神,“千古万年记在心” 手工产品n最受赞誉的当属彩带和竹编,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竹编斗笠是畲族妇女最喜爱的一件装饰品 民居 畲族多住茅草房茅草房和木结构泥墙瓦房泥墙瓦房畲族称房子为寮寮 畲族盖房子往往是先立柱上梁,搭个架子,然后屋顶盖瓦,最后才四周筑墙,铺以地板和整修室内所以,畲民盖一幢房子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分期进行,农闲时多干,农忙时不干或少干,因此盖房所需的时间往往会拖上好几年才告完工 畲民一家盖房,往往邀请亲友或寨中劳动力帮工有的助木料,有的助木皮,有的助砖瓦,有的助人工,大家同心协力把房子盖好,发扬团结、互助、友爱的传统美德帮工的一般不计报酬,只招待饭食请木工、泥瓦匠的,需付工钱  饮食n         ·以番薯丝为主食,极少吃米饭景宁畲村有这样一种习惯:白米饭以招待客人,半米半番薯丝供老人小孩吃,绝大部分的番薯丝饭给年轻人吃n·畲民嗜酒,酒分为米酒和麦酒两类盛产茶叶,凤凰茶中的乌龙茶产于畲族居住的石古平村,是全国名茶之一素有“中国奇茶”之称   n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麻布。

      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花边,有穿短裤裹绑短裤裹绑腿腿的习惯尤其是妇女的发式发式与汉族不同 畲族服饰 男左女右 n少女喜用红色绒线与头发缠在一起,编成一条长辫子,盘在头上已婚妇女一般都头戴凤冠,即用一根细小精制的竹管,外包红布帕,下悬一条一尺长、一寸宽的红绫老、中、青不同年龄的妇女,发间还分别环束黑色、蓝色或红色绒线 狗头冠n是畲族妇女的一种独特装束,其形式因地域或姓氏的不同而略有差异,但主要结构完全相同,因像狗形,故有狗头、狗身、狗尾三部分,传说“狗头冠”是对其祖先的纪念  n 在闽东北沿海一带闽东北沿海一带山区居住的畲族妇女,有头佩“三把刀三把刀”的习俗三把刀其实是三支外形似刀、两面有锋、长五六寸的金属簪分插于脑后发譬上相传这种习俗始于明末明末,当时倭冠不断入侵我国东南沿海,为防御入侵者的污辱,畲族妇女便用三把短剑插在发髻之中,危急时可随手取下,似抵抗来敌,保护自己积久成俗,虽然她们不再带刀,却在头上保留了形似短刀的发髻,显示勇敢、纯洁的品格三把刀三把刀 n         解放前,畲族婚姻家庭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

      一般同姓不婚,本民族内部的盘、兰、雷、钟四姓中自相婚配本来,氏族外婚制是畲族传统婚俗但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畲、汉两族之间严禁通婚,曾是畲族内部的一条族规解放后,畲、汉两族之间的通婚日益增多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 畲族婚俗 迎亲路上赤娘要为难赤郎 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其俗闽南地区、客家地区、粤人地区都很盛行,其要点是“每至大寒前后,携锄执篓,齐诣坟头,自行开视,如骨少好,则仍安原所,否则检骨瓦婴,挑往他处明岁此时,又再开看,’(明、黎愧曾《托素斋文集》)因为重在检骨再葬,所以“有数十年不葬者”始葬者不必择地,侯五、六年或七、八年后,乃发扩启棺,检取骸骨贮之罐中而改葬焉 传统节庆n春节:正月初一至十五,酿造过年酒、年糕、对歌、打尺寸、登山、荡秋千n招兵节:是广东凤凰山区畲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大雪后至冬至前择吉日举行,节期三天三夜旨在祛邪除恶,扶正压邪,保佑全村风调雨顺,过安居乐业的生活 n·会亲节:农历二月初二会亲节,是福建福鼎市畲族人民隆重的传统节日节日里,浙南、闽东的畲族男女从四面八方云集在双华乡,并举行诙谐有趣的赛歌会。

      n·三月三:染乌米饭祀祖先做法是采集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捣碎后用布包好放入锅中,加水煮成汤,流出黑汁还要请畲族巫师举行为全村畲民保平安的活动n·封龙节:是畲族传统的节日,每年在农历夏至后“辰”日举行传说这天玉皇大帝给畲山“封龙”,象征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日,畲族人民禁用铁器,禁挑粪桶,不是劳动还到指定地点举行赛歌会 宗教信仰n猎神信仰猎神信仰、、三山国王信仰三山国王信仰、盘瓠信仰、盘瓠信仰n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畲民十分重视祖先崇拜每年将农历二月十五、七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定为祭祖日,还有的在端午节小祭祖。

      闽东畲族祀福舞闽东畲族祀福舞 n·生产禁忌:正月二十日禁止做田工二月初二种竹子,能兴旺发达,三月三日不下田,否则会断水路n·生活禁忌:除夕要扫地,初一至初四不扫地,初五早上扫地,把垃圾放在路口烧掉,叫“送年”禁忌禁忌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