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docx
27页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检测卷一、选择类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中的“如”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B.宗庙之事,如会同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D.纵一苇之所如2.下列对《侍坐》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B.整段文字表现出子路的轻率急躁、冉有的谦虚、公西华的委婉曲致、曾皙的高雅宁静,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C.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文段呈现的对话场景体现了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D.文段善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是宾语前置句B.“浴乎沂”是状语后置句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是定语后置句D.“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句中的“端”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本意为“古代一种用整幅布做的礼服”,此处译为“穿着礼服”4.下列对《侍坐》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兵车的数目来计算春秋时指中等诸侯国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在非规定时间朝见天子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D.冠者:成年人,16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16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及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加之以师旅 ③宗庙之事,如会同 ④如其礼乐,以俟君子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6.选出句式与“异乎三子者之撰”不相同的一项( )A.不吾知也 B.浴乎沂C.为国以礼 D.加之以师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 夫子哂(讥讽)之B.且知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 非曰能(能力)之C.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吾与(赞同)点也D.舍瑟而作(作诗) 由也为(治理)之8.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 B.莫春者,春服既成C.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异乎三子者之撰B.因之以饥馑 毋吾以也C.如或知尔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子路率尔而对曰 鼓瑟希,铿尔10.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率尔而对曰 率:轻率 B.吾与点也 与:赞成C.异乎三子者之撰 撰:撰写 D.且知方也 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风乎舞雩A.曾皙后 B.无以,则王乎C.如会同,端章甫 D.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二、名著阅读12.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学而》)③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雍也》)(1)请解释第①则中画线语句的意思2)第①则中孔子认为“好学”的一个表现是“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请结合②③两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B.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C.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D.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春秋时期指大诸侯国。
B.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同,诸侯一起朝见天子C.相: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的司仪官D.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人了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B.子路轻率,冉有谦虚,公西华礼让,曾皙高雅,给人印象深刻C.文段运用典故,内涵丰富;语言富丽华美,耐人寻味D.文章通过简洁的对话、细腻的神情及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志趣16.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17.结合原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分析孔子的形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 为国以礼B.子路率尔而对曰 舍瑟而作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异乎三子者之撰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其礼乐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端章甫,愿为小相焉②赤也为之小③可使足民④鼓瑟希,铿尔⑤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⑥孰能为之大⑦浴乎沂,风乎舞雩A.①②③⑤/④⑥/⑦ B.①④⑦/②⑤⑥/③C.①②④⑤/③⑦/⑥ D.①②④/③⑥/⑤⑦20.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吾一日长乎尔A.不吾知也 B.摄乎大国之间C.异乎三子者之撰 D.为国以礼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会,诸侯一起朝见天子同,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D.冠者,成年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2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居则曰 平时B.夫子哂之 笑C.如或知尔 有时D.鼓瑟希 稀疏24.下列句子中与“不吾知也”句式相同的是( )A.异乎三子者之撰 B.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C.夫子何哂由也? D.毋吾以也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是( )(1)求也为之,比及三年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子路率尔而对曰 (4)舍瑟而作A.(1)(2)相同,(3)(4)相同 B.(1)(2)不同,(3)(4)不同C.(1)(2)不同,(3)(4)相同 D.(1)(2)相同,(3)(4)不同26.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对于孔子的问志,子路首先畅述已志,踌躇满志、性情豪爽的形象跃然纸上。
B.冉求没有直接发言,而是应问而答,与子路的回答形成鲜明对比C.公西华把自己的大志向说得非常巧妙婉转D.孔子对子路的回答笑了笑,当即表明自己不赞同子路的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