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皖南八校2025届高三8月摸底(开学)考试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13页2025届安徽省高三摸底大联考历史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考古发现大量石制工具、网坠和陶觽,且网坠和陶觽所占比例很高,无论是地层还是墓葬中均广泛存在遗址浮选物中可见大量的螺壳、鱼骨和菱角、芡实等水生动植物,仅发现少量的水稻基盘、陆生动物骨骼由此可知,当时磨盘山( )A. 仍处在旧石器时代 B. 文化特点别具一格C. 私有制度已经产生 D. 人们以渔业经济为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空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安徽省郎溪县磨盘山遗址考古发现大量石制工具、网坠和陶觽……遗址浮选物中可见大量的螺壳、鱼骨和菱角、芡实等水生动植物,仅发现少量的水稻基盘、陆生动物骨骼”等信息可知,磨盘山遗址的考古发现揭示了古代居民的生计方式和文化特征,大量的石制工具、网坠和陶觽的发现,尤其是网坠和陶觽所占比例很高,并且还出土了大量的螺壳、鱼骨和菱角、芡实等水生动植物,说明磨盘山渔业经济发达,即以渔业经济为主,D项正确;磨盘山遗址出土了少量的水稻基盘,说明这时期出现了原始农业,也说明这时期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早期,排除A项;别具一格是比喻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磨盘山遗址文化别具一格的特点,排除B项;私有制是指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占有,材料内容没有强调私有制,排除C项。
故选D项2. 商鞅认为“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粟爵粟任,则国富”“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这些观点都在商鞅改革中得到体现这反映了商鞅改革( )A. 推动了社会的转型 B. 旨在增加国家的财富C. 打击了贵族的势力 D. 实现富国强兵的目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材料“民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意思是,民众有了多余的粮食,就让民众用粮食来换取官爵,取官爵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那么民众就不会怠惰,“粟爵粟任,则国富”意思是,百姓种出更多的粮食上交国家,国家授予他官爵,这样国家就富了,“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意思是,把从事商贾之业及因懒惰不务正业而致贫困的人及其妻子儿女收为奴隶,以此杜绝人力和物力等资源的丧失,商鞅的改革为努力耕种的农民提供了畅通的阶层跃升渠道,这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从事农耕,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旨在增加国家的财富,B项正确;材料中的惠农政策并不能直接推动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这些措施与贵族势力无关,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涉及强兵,排除D项。
故选B项3. 与罗马帝国瓦解后分裂的欧洲不同,东汉崩溃后的中国仍以大一统为历史运动方向,控制地方社会的豪强地主转化为世家大族,再转化为门阀士族,地方势力逐步官僚化,地方分权的趋向被遏制可以解释这一论断的是( )A. 民族融合趋势加强 B. 封建小农经济逐步强化C. 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 玄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随着封建小农经济逐步强化,中国大一统的历史运动方向未发生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完善,B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民族融合信息,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员选拔制度,排除C项;秦汉后的主流思想仍是儒家思想,而非玄学,排除D项故选B项4. 唐宋时期,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促使教化向南方地区的推行这一现象的出现( )A. 折射出南方地区经济地位上升 B. 表明儒学思想开始向基层渗透C. 推动了政治文化中心逐步南移 D. 弱化了政府对北方地区的控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中国)根据材料“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促使教化向南方地区的推行”可知,唐宋时期,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国家重视对南方地区的教化,折射出南方地区经济地位上升,A项正确儒学思想在汉代就已经确立为正统思想,向基层渗透也早在汉代就开始了,排除B项;经济重心南移促进了政治文化重心逐步南移,材料无法体系那,排除C项;教化南方并不会弱化政府对北方地区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A项5. 明朝北京城的大街大部分是丁字街,南边的城门与北边的城门不相对,东西城门相对,但是道路也不直通除此以外,城内还有许多袋状路(即死胡同)明朝北京城街道设计( )A. 彰显了天人合一思想 B. 体现出强烈的礼制规定C. 缘于军事防卫需要 D. 表明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明朝北京城的大街大部分是丁字街,南北城门不相对,东西道路不直通,还有很多死胡同,这样的设计目的显然不是方便通行,而是军事防卫的需要,北京接近蒙古,城防极为关键,C项正确;天人合一思想突出人类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出强烈的礼制规定,没有遵循严格的等级观念,排除B项;这种设计显然不是为了经济发展服务的,排除D项。
故选C项6. 盛宣怀看到建造铁路需要大量投资,于是决定兴办自己的银行他给清廷的奏折中,陈述兴办银行的宗旨是:“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1897年,中国人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由此可知,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 )A. 表明近代商业经营形式在中国首次出现 B. 满足了工商者筹款的需要C. 有利于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 D. 掀起国人兴建铁路的高潮【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97年(中国)据材料“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可知,盛宣怀认为中国当前应急设银行,以抵制洋商独揽中国金融利权,有利于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商业经营形式被引入中国,排除A项;中国通商银行不足以满足工商者筹款的需要,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中国通商银行的成立,无法得出掀起国人兴建铁路的高潮,排除D项故选C项7. 1921年,中国和德国以平等的身份签订《中德协约》,协约签订后,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等军阀纷纷同德国进行贸易往来,购买军火,吸收德国先进的工艺技术,聘请大量先进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开采矿产。
由此可知,《中德协约》的签订( )A.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增强了中央政府的实力C. 加剧了国内军阀的割据 D. 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力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1年(中国)据材料可知,《中德协约》签订后,军阀纷纷同德国进行贸易往来,购买军火,吸收德国先进的工艺技术,聘请大量先进工程技术人员在国内开采矿产,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军阀的实力,对加剧国内军阀的割据具有重要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没有描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信息,排除A项;协约签订后,军阀势力增强,而非中央政府的实力增强,排除B项;德国法西斯此时尚未上台,排除D项故选C项8. 1956年,中国与挪威、阿富汗、埃及、伊拉克等国建交,同英国、荷兰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随后又同阿尔及利亚、苏丹、肯尼亚等国家建交到1964年前,有41个国家同中国建交这说明新中国( )A. 站在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一边 B. 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C. 政府得到第三世界的普遍认可 D. 实现了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1956年到1964年期间,中国与众多亚非国家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建交,这表明中国在外交上不断拓展,逐渐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外交孤立和封锁,B项正确;站在社会主义和新兴国家一边不能全面解释与英国、荷兰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以及与其他非社会主义新兴国家建交的情况,排除A项;“普遍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实现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等事件之后,排除D项故选B项9. 到2008年,全国共建成15所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倍多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些现象体现出我国(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康发展 B.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 各民族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D. 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重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今(中国)据材料“全国共建成15所民族院校,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已达290多万人,比1978年增长了3倍多。
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少数民族代表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知,新中国的民族平等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有效的贯彻, 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政府对少数民族教育重视”只是材料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10. 目前已经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医药文献是一块公元前2500年的楔形文字泥板,上面罗列了15种药方其中包括这样一味:磨碎梨子和甘露植物的根,掺入到啤酒中,让这个人喝下这可以佐证( )A. 两河流域文明世界最早 B. 西亚医学彰显农耕特色C. 该地区的食物生产充足 D. 这块泥板是第一手史料【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磨碎梨子和甘露植物的根,掺入到啤酒中,让这个人喝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药方中使用植物和啤酒可以看出,古代西亚医学与农业有关,说明西亚医学具有明显的农耕特色,B项正确;虽然楔形文字出现在两河流域,但仅凭一块泥板难以证明两河流域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排除A项;药方中提到的梨子和啤酒表明该地区有食物生产,但仅凭一块泥板上的药方无法全面证明该地区的食品生产状况,排除C项;材料中的泥板的确是第一手史料,但是材料主要是通过这块泥板来佐证某个史论,不光是强调这个泥板的史料价值,排除D项。
故选B项11. 14世纪的英国神学家威克里夫根据圣经的原意,认为教皇并没有赦免人罪恶的权力,只有信徒自己因信仰而得救,这一理论很快就传到欧洲各处威克里夫的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