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绵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 化学 Word版含解析.docx
15页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化学试题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计14道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 合金材料的制造与使用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下列文物不是由合金制作的是A. 清康熙时期青花瓷 B. 越王勾践剑C. 曾侯乙编钟 D. 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答案】A【解析】【分析】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详解】A.青花瓷是硅酸盐,不是合金,A符合题意;B.剑是铁与碳等的合金,B不合题意;C.曾侯乙编钟是铜合金,C不合题意;D.南朝的司母戊青铜鼎是铜锡合金,D不合题意;故选A2.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描绘了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美景这种美景主要源于A. 焰色试验 B. 水面反光 C. 光、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 D. 荷叶发光【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缕缕光束,是因为雾是气溶胶,光穿过薄雾形成的丁达尔效应,故答案选C3. 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各“剂”在应用过程中的说法错误的是A. 小苏打可作制糕点的“膨松剂”B. “84消毒液”可作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毒剂”C. 活性铁粉在食品袋中作“抗氧剂”D. 烧碱可作胃酸过多的“中和剂”【答案】D【解析】【详解】A.小苏打在制作糕点时生成二氧化碳,可用做“膨松剂”,A正确;B.“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可作新冠肺炎病毒的“消毒剂”,B正确;C.活性铁粉可以和氧气反应,在食品袋中作“抗氧剂”,C正确;D.烧碱碱性太强,不可作胃酸过多的“中和剂”,D错误; 故选D。
4.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 氢氧化钠的电子式:B. 质子数为29,中子数为34的铜原子符号:C. 的结构式:O-C-OD. 的结构示意图:【答案】B【解析】【详解】A.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电子式为:,A错误; B.中子数为16的铜原子,质量数为63,其原子符号为:,B正确;C.CO2分子中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各共用两对电子,结构式为:O=C=O,C错误;D.Al3+有两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结构示意图为: ,D错误;故选B5. 下列各组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 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 氧化性:Br2>I2C. 酸性:HClO>H2CO3 D. 还原性:Cl->S2-【答案】B【解析】【详解】A.NaHCO3受热易分解,而Na2CO3受热不易分解,故热稳定性: NaHCO3<Na2CO3,故A错误;B.同一主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Br2>I2,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故氧化性Br2>I2,故B正确;C.次氯酸钙溶液可以和碳酸反应生成碳酸钙的次氯酸,说明酸性: HClO>H2CO3,故C错误;D.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单质的氧化性增强,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所以还原性:Cl-<S2-,故D错误;故选B。
6. 下列对实验设计方案的描述正确的是A. 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溶液的洗气瓶可除去中混有的B. 用加入足量铜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混有的C. 向某无色未知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以检验溶液中的存在D. 只用紫色石蕊试液和氯化钡溶液,不能将盐酸、硫酸和硫酸钠三种溶液鉴别开【答案】B【解析】【详解】A.除去中混有的,需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A错误;B.用加入足量铜粉再过滤的方法除去溶液中混有的,B正确;C.除了与形成沉淀外,与部分其它阴离子也可形成沉淀,检验前应先利用硝酸进行酸化,排出离子干扰,C错误;D.氯化钡溶液分别与另外三种溶液混合,不产生沉淀的为盐酸;剩余两种溶液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为硫酸,不变色的为硫酸钠,D错误;答案选B7. 设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标准状况下,含有的电子数为B. 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为C.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D. 与一定量反应,生成和的混合物,钠失去的电子数为【答案】A【解析】【详解】A.含有的电子数为,含有的电子数为,A正确;B.溶液中,以现有条件不能得到的物质的量,B错误;C. 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3,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为,C错误;D.与一定量反应,生成和的混合物,钠失去的电子数为 ,D错误; 故选A8. 下列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 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B. 溶于水:C. 向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小段铝片:D. 汽车尾气中与催化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答案】B【解析】【详解】A.三氯化铁溶液与铁粉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故A正确;B.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为弱酸,书写离子方程式不能拆开写,故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HClO+Cl-,故B错误;C.铝和烧碱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C正确;D.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故D正确;故选B。
9. 下列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无色透明溶液中:、、、B. 能溶解的溶液:、、、C. 含有的溶液:、、、D. 使酚酞变红的溶液:、、、【答案】D【解析】【详解】A.无色透明溶液中,Fe3+与SCN−产生红色络合物,不能共存,A错误;B.能溶解Al2O3的溶液,可能为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K+、Mg2+、Cl−、几种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共存,碱性溶液中与Mg2+产生氢氧化镁沉淀,不共存,B错误;C.含有NaHSO4的溶液电离出H+,溶液显酸性, ClO−与H+生成弱电解质HClO,不能共存,C错误;D.使酚酞变红的溶液呈碱性, K+、Na+、可以大量共存,D正确;故答案为:D10. 室温下进行下列实验,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和现象结论A向0.1mo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黄色逐渐消失,溶液呈浅绿色氧化性:Fe3+>Cu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中含有Fe2+C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非金属性:Cl>C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溶液中一定含有SO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详解】A.向0.1mol•L-1FeCl3溶液中加足量铜粉,振荡,黄色逐渐消失,溶液呈浅绿色,发生反应,Fe3+是氧化剂、Cu2+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Fe3+>Cu2+,故A正确;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红,该溶液中可能含有Fe3+、Fe2+,故B错误;C.将稀盐酸滴入碳酸钠溶液中,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酸性HCl>H2CO3,盐酸是无氧酸,不能说明非金属性非金属性Cl>C,故C错误;D.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能是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所以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故D错误;选A。
11. 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由此可知WXYZA. 原子半径: Z>Y>X B. Y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比X的强C. Z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 D. 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W>X【答案】B【解析】【分析】W、X、Y、Z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X与Y同主族,且Y的原子序数是X的2倍,则X为O元素;Y为S元素;据此得知W为N元素;Z为Cl元素,据此分析详解】A.原子的电子层数越多,其原子半径越大,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元素的原子半径:Y>Z> X,选项A错误;B.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故Y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比X的强,选项B正确;C.Z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Y的强,不是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强,如HClO的酸性弱于硫酸,选项C错误;D.元素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 > W,选项D错误;答案选B12. 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得到13.44LH2 (标准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40%B. 将该合金投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氢气的体积为6.72LC. 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ol【答案】D【解析】【分析】把12.6g镁铝合金的粉末放入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发生反应:、,假设和物质的量分别为、,则,,联立两式,解得:、;【详解】A.根据分析,合金中质量:,其质量分数:,A错误;B.未指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无法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B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3:2,C错误;D.根据分析可知,合金中镁的物质的量为0.3mol,D正确;答案选D。
13.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A2+、B+、C3-、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D>C>B>A B. 原子半径:B>A>C>DC. 离子半径:C3->D->A2+>B+ D. 氧化性:A2+>B+,还原性:C3->D-【答案】BD【解析】【分析】由于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所对应的元素应位于相邻两个周期,根据阴、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得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详解】A.根据上述分析,原子序数大小应为A>B>D>C,故A错误;B.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因此有原子半径:B>A>C>D,故B正确;C.电子层数相同,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半径逐渐减小,它们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此离子半径应为C3->D->B+>A2+,故C错误;D.金属性:B>A,推出氧化性:A2+>B+,非金属性:D>C,推出还原性:C3->D-,故D正确;答案为BD14. 把溶液和1.0mol/L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种溶液之和),再向其中加入足量铁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铁粉有剩余此时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 0.5mol/L B. 1.5mol/LC. 2mol/L D. 2.5mol/L【答案】C【解析】【详解】把1mol/LCuSO4和1mol/LFe2(SO4)3溶液等体积混合,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后溶液中c(CuSO4)=0.5×1mol/L=0.5mol/L,c[Fe2(SO4)3]=0.5×1mol/L=0.5mol/L,混合后溶液中硫酸根来源于硫酸铜与硫酸铁电离,故c()=c(CuSO4)+3c[Fe2(SO4)3]=0.5mol/L+3×0.5mol/L=2mol/L,向溶液中加入铁粉,经过足够长的时间,铁粉有剩余,则硫酸铜、硫酸铁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为FeSO4,故,故答案选C。
二填空题15. 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于第四位铁是目前产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金属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河南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晚期的玉柄铁剑1)在钢铁厂的生产中,炽热的铁水或钢水注入模具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干燥处理,不得留有水,请用化学方。












